波箔气体轴承WC-12Co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箔气体轴承WC-12Co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霍波波;马希直
【摘要】为降低波箔轴承的摩擦磨损,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圆盘试样和波箔轴承轴套表面制备WC-12Co涂层,采用自制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圆盘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SEM和EDS分析涂层摩擦磨损前后表面和截面形貌和面能谱,利用波箔轴承实验平台探究涂层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和基底分界线明显且结合紧密,涂层整体由片状颗粒堆叠而成,片状颗粒之间分布有非常微小的孔隙,涂层的结合方式以机械结合为主,伴有一定的冶金结合方式;销盘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WC-12Co涂层具有很好的耐磨和减摩性能,其平均摩擦因数相对GCr15轴承钢减小约50%,平均磨损量相对减小约78%.波箔轴承台架试验结果表明,WC-12Co涂层也表现出非常好的耐磨和减摩效果,WC-12Co涂层轴套启动时的最大摩擦力矩大幅下降.%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bump foil bearing,the WC-12Co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plasma spraying technology in disc specimens and bearing sleeves of bump foil bearings' surfaces.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disc specimens were studied on a homemade pin disk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The morphology and energy spectrum of friction and wear surface and cross s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est were analyzed by SEM and EDS.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s used in the actual condition were explored by a bump foil bearing experiment platfor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of 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 is clear and the 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 are combined closely.The whole coating is composed of stacked lamellar particles,and some very tiny pores are distributed in stacked lamellar particles.The
combination way of coat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mechanical
bonding,accompanied with a certain way of metallurgical bonding.The results of pin-disk friction and wear test show that the WC-12Co coating applied to the specimens has good friction reducing and anti-wear properties,the 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WC-12Co coatings is reduced about 50% and the average wear quantity is reduced about 78%compared with GCr15.The results of bump foil bearing experiment platform test show that the WC-12Co coating also shows very good friction reducing and anti-wear properties,and the starting friction torque of the the bearing sleeves with WC-12Co coating is reduced greatly.
【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
【年(卷),期】2018(043)004
【总页数】8页(P26-33)
【关键词】波箔气体轴承;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耐磨减摩性
【作者】霍波波;马希直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7.1
波箔气体轴承是动压气体轴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自作用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起
支撑作用的波箔表面为弹性的,主要构成分为4部分:转子、平箔片、波箔片以
及轴承座[1-2]。

和传统气体轴承比较,波箔轴承具有以下特点:高转速、长寿命、高可靠性、更大承载力、更好启停性能和更强耐高温[3-6]。

波箔轴承的工作原理
为流体动压润滑,其和刚性表面动压轴承具有相似的承载机制,即转子与平箔片表面之间存在收敛楔,当轴颈转速达到一定值时,两表面之间形成动压气膜,将它们分开;在理想状态下,轴承稳定运转时箔片和转子之间不存在固体接触,因此稳定运行时波箔轴承几乎不存在磨损。

但是波箔轴承在启停阶段,转子转速低于轴承的起飞临界转速,转子和平箔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动压气膜,导致波箔轴承内表面和转子表面处于干摩擦状态。

这种接触摩擦状态,带来启动力矩大的问题,并导致轴承转子和箔片表面的磨损,减少波箔轴承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波箔轴承实际应用的可能性[7-8]。

目前用来减少波箔轴承摩擦磨损最好的方法是在箔片和轴颈表面使用固体润滑涂层,国外经过长期的研究已经掌握该类涂层成熟的技术[9-10],而我国虽然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和美韩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经过研究发现,在转子表面使用硬质涂层和在平箔片表面使用软质涂层的方案可以使波箔轴承系统更快地完成跑和,从而快速达到最优性能[11-13]。

WC-12Co熔点高、硬度大、摩擦因数低、耐磨性好,为硬质合金的主要成分,等离子制备的WC-12Co涂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损、耐腐蚀和耐高温等一系列优点[14-15],国内外对于该涂层的研究和制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有将其应用到波箔轴承上的研究。

本文作者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波箔轴承的轴套和圆盘试样表面制备WC-12Co固体润滑涂层,并对涂层试样进行各种
性能分析研究以及轴承涂层台架实验研究,为波箔轴承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1 试验部分
1.1 WC-12Co固体润滑涂层的制备
波箔轴承试验台在工作过程中转子磨损后更换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为此在转子工作部分设计为可更换轴套,轴套材料为GCr15轴承钢,故选用直径为30 mm、厚度为4 mm的GCr15轴承钢圆盘作为制备固体润滑涂层的基底,喷涂粉末为钴包碳化钨DGWC-12Co,其中WC、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8%、12%。

在涂层制备之前使用丙酮对试样进行超声清洗,以除去试样表面油污和锈迹;接着使用20~35目的棕刚玉磨料对试样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经过喷砂处理后的试样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呈现凹凸不平的形貌,以增加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

GCr15圆盘表面WC-12Co涂层制备使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喷涂工艺参数为:Ar 气流量48 L/min,H2气流量7 L/min,送粉量60 g/min,喷涂距离100 mm。

喷涂好的圆盘试样在平面磨床上进行粗磨和精磨,然后采用W5的金刚石粉末进行抛光。

圆盘试样的WC-12Co固体润滑涂层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

波箔轴承轴套喷涂之前如图2(a)所示,在轴套圆周上车削出深0.25 mm、宽32 mm的薄层凹槽用于WC-12Co涂层的制备,采用相同喷涂工艺在圆周凹槽处制备0.3~0.5 mm厚的涂层,然后在外圆磨床上进行配磨,最终抛光至使用所要求的尺寸,抛光后的轴套如图2(b)所示。

图1 圆盘试样WC-12Co固体润滑涂层制备工艺Fig 1 The preparation of WC-12Co solid lubricant coating of disc specimens (a) machining;(b) spraying;(c) grinding; (d) polishing
图2 波箔轴承轴套WC-12Co固体润滑涂层制备工艺Fig 2 The preparation of WC-12Co solid lubricant coating of the bearing sleeves of bump foil bearings (a) machining; (b) polishing
1.2 WC-12Co涂层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WC-12Co涂层精磨和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型号为BRUKER edge的原子力显微镜进行检测,并获得其表面三维形貌图。

采用邦亿精密量仪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
为HV-1000的显微维氏硬度计测定试样涂层的显微硬度,加载载荷为3 N,加载时间为10 s,随机选取10个点进行测试,取其平均值。

采用型号为JSM-6390A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摩擦磨损前后的表面、截面和磨痕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借助其自带的能谱分析仪(EDS)分析其成分。

对圆盘试样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使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试验,圆盘转速为95.5 r/min,施加的载荷为2 N,磨痕轨道半径为10 mm,摩擦磨损时间为30 min;磨球材料为不锈钢,直径为8 mm;试验环境温度22 ℃。

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得到摩擦因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比分析得出涂层的减摩性能。

摩擦磨损试验前后,使用型号为410HTDD的超声波清洗仪在无水乙醇
中对试样进行超声振洗15 min,然后放在型号为DHG-9023A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采用精度为0.1 mg的光电分析天平测量磨损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计算出磨损前后的质量差,取5次测量的平均值,即为其磨损质量,比较分
析得出涂层的耐磨性能。

固体润滑涂层的耐磨和减摩性能并不是其固有特性,它们除了和涂层的组分和微观组织结构有关外,涂层的测试条件以及其使用工作环境对其特性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WC-12Co涂层除了使用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外,
还将制备有该涂层的轴套安装在自主设计的波箔轴承性能实验台上进行台架试验,用来验证该涂层在波箔轴承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性能。

轴承性能实验台如图3所示,实验台使用高速电机提供动力,其极限转速为75 000 r/min,经联轴器、传动轴
将运动传递给轴套。

传动轴两端由2个7002AC高速角接触滚动轴承支撑,轴承
极限转速为50 000 r/min,以“背靠背”的方式安装。

轴承工作时,轴套高速旋转,而装有箔片的轴承座静止,两者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和收敛间隙,两者相对运动产生气膜,气膜压力使波箔轴承能够承受径向载荷。

采用力传感器来间接测量轴承工作时的摩擦力矩,使用一对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波箔轴承工作时相对膜厚的变
化,使用杠杆加载装置对波箔轴承进行径向载荷的施加,波箔气体推力轴承运行时的温度测量依靠安装在轴承座上的热电偶来实现。

图3 波箔气体轴承性能测试实验台Fig 3 Performance testing platform for bump foil bearing
将GCr15轴承钢轴套和制备有WC-12Co固体润滑涂层的轴套分别安装至上述实验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实验过程中波箔轴承使用的平箔片表面制备有商业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该涂层工作温度为-190~250 ℃。

波箔轴承实验台在10 N负载下启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波箔轴承达到稳定运转状态,此时轴承的转速为30 000 r/min;然后继续施加载荷至30 N,再次达到稳定状态时,继续增加载荷至50 N;稳定运转一定时间后将载荷依次卸载,最后在10 N负载下停车。

整个启动-加载-卸载-停车过程中采用数据采集卡等装置对数据进行同步采集,然后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随后将轴套拆卸下来,对其表面磨损痕迹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涂层的耐磨和减摩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WC-12Co涂层的基本性能分析
使用型号为BRUKER edge的原子力显微镜测得涂层精磨和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范围分别为Ra0.8~1.0 μm、Ra0.07~0.09 μm。

抛光后涂层表面精度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其抛光后的表面三维形貌如图4所示。

采用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测得WC-12Co涂层平均显微硬度为HV991.63,GCr15圆盘基底平均显微硬度为HV418.38,涂层平均硬度为基底的2.4倍,在硬度方面该涂层明显高于基底。

这是因为等离子喷涂过程中采用的喷涂功率很低而喷速很高,WC粒子在较低功率下进行喷涂时减小了其冷却过程中的分解,保存下大部分WC粒子;喷速越高,粉末在喷涂过程中的动能越大,在形成涂层过程中孔隙和疏松越少,涂层致密度越高[16]。

图4 圆盘试样WC-12Co涂层抛光后表面三维形貌Fig 4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topography of WC-12Co solid lubricant coating of disc specimen after polishing
2.2 WC-12Co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结构分析
图5为涂层表面形貌的SEM图。

可知,在喷涂过程中白色高熔点的WC微粒均匀分布,而黑色Co作为涂层成分中的黏结剂,因其熔点较低发生熔化,在WC颗粒缝隙间进行填充。

在WC粒子周围存在孔隙,且其附近的WC粒子的尺寸相对较大,还有很多破碎的粒子。

这是因为在涂层制备时有些粒子没有充分熔融,涂层中的液相Co不能将颗粒比较大的WC完全覆盖。

这些孔隙在涂层当中随机分布,表现出各向同性,可以起到减摩效果。

图5 WC-12Co涂层表面不同放大倍率的形貌Fig 5 Surface topography of WC-12Co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magnification (a) low magnification;(b)high magnification
图6为涂层截面表面形貌的SEM图。

可以看出,涂层和基底分界线明显且结合紧密,涂层整体由片状颗粒堆叠而成,片状颗粒之间分布有非常微小的孔隙。

这表明涂层是由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液滴撞击基体后扁平化堆叠形成。

在喷涂过程中,高速的喷涂颗粒在轴承钢表面发生碰撞,大量涂层颗粒进入基体内,和基体表面相互咬合,两者之间主要以机械的方式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涂层的耐磨性。

粉末中分布有不同粒径大小的WC颗粒,这主要是由于在喷涂过程中内、外部受热不同,导致黏结相和WC颗粒熔化程度不同。

由图6观察可知,涂层黏结相有些区域填充较好,但也有一些区域填充较差,WC颗粒在涂层组织中作为强化相的主要作用是耐磨。

而Co作为涂层的黏结剂,它将周围的WC粒子结合起来,使得两者充分接触,吸收外部的冲击。

黏结相不足时WC 颗粒之间将会直接接触,导致涂层制备过程中形成孔隙等缺陷,当受到外部作用力
时WC颗粒之间将会发生位移滑动,从而导致涂层产生裂纹。

当这种情况发生在涂层外表面时,将会导致涂层大片脱落,形成凹坑等缺陷。

图6 WC-12Co涂层截面不同放大倍率的形貌
Fig 6 Cross section topography of WC-12Co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magnification (a) low magnification;(b) high magnification
对试样表面的涂层进行EDS成分分析,得到如图7所示的结果,其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mass fraction,%):W 76.42,Co 15.36,C 5.64,P 1.68,O 0.89;原子分数(at,%):W 33.1,Co 20.76,C 37.37,P 4.32,O 4.44。

W、C和Co元素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出现富集现象,表面仅有微量的P元素,这表明等离子喷涂没有破坏轴承钢基体的表面结构,少量磷元素的转移对于提高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有很大作用。

涂层中含有少量氧元素,这是因为喷涂过程是在非真空条件下完成的,这对涂层的性能产生的影响很小。

图7 WC-12Co涂层表面EDS扫描分析Fig 7 EDS analysis of WC-12Co coating surface
2.3 WC-12Co涂层摩擦学性能分析
图8示出了采用自制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得GCr15轴承钢基底和WC-12Co涂层试样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摩擦因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可知,GCr15轴承钢的摩擦因数明显分为2个阶段,即跑合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

在跑合磨损阶段,摩擦因数随着磨损时间快速上升,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后,摩擦因数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摩擦因数趋于0.85左右。

WC-12Co涂层与GCr15轴承钢的摩擦因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的是WC-12Co涂层摩擦因数跑合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区分不是很明显。

WC-12Co涂层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后的摩擦因数趋于0.65左右,相对于GCr15轴承钢基体降低了24%左右。

相同工况条件下GCr15的平均
摩擦因数为0.86,而WC-12Co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45,约为GCr15轴承
钢的1/2,由此可见,WC-12Co涂层的减摩效果比较明显。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并计算得出GCr15轴承钢和WC-12Co涂层的磨损量分别为0.9和0.2 mg,喷涂
涂层后磨损量相对减小78%,说明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能。

图8 GCr15轴承钢和WC-12Co涂层摩擦因数随时间变化曲线Fig 8 Variation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with time of GCr15 bearing steel and WC-12Co coating
图9示出了圆盘试样WC-12Co涂层摩擦磨损试验后磨损形貌的SEM图,可以看出,WC-12Co涂层表面的磨损痕迹在相对滑动方有犁沟现象产生,还伴有黏着撕裂现象。

在摩擦磨损的初期,涂层表面相对粗糙,不锈钢磨球和WC-12Co涂层
的主要接触方式为点接触,涂层表面凸起的粒子在外力的冲击下断裂形成磨损微粒,磨损微粒位于不锈钢磨球和涂层试样中间,随着两者相对运动发生初期磨粒磨损。

随着摩擦磨损的不断进行,交变载荷循环作用在涂层表面,循环接触应力的剪切作用导致涂层应力集中,这时微裂纹会在涂层结合强度较弱的地方产生;在载荷不断作用下微裂纹随着交变载荷的作用而发生扩展,当裂纹尺寸变得过大的时候,涂层会发生疲劳剥落,这时涂层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在外载荷的作用下疲劳剥落的物相和涂层表面发生黏着现象,随着两者相对运动发生黏着撕裂,因此涂层还发生了黏着磨损[17]。

图9 WC-12Co涂层磨痕表面形貌SEM图Fig 9 SEM morphology of wear scar surface of WC-12Co coating
图10示出了磨痕表面EDS分析结果,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mass fraction,%):W 74.01,Co 15.78,C 6.35,P 1.4,O 2.45;原子分数(at,%):W 28.80,
Co 19.16,C 37.84,P 3.23,O 10.97。

对比图7可知,W和C元素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这主要是因为WC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O元素因磨损过程
中产生的局部高温的氧化作用而明显增加,出现了明显的聚集;其他元素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出现富集现象。

图10 WC-12Co涂层磨痕表面EDS扫描分析Fig 10 EDS analysis of wear scar surface of WC-12Co coating
图11示出了波箔轴承实验台在10 N载荷下启动并达到稳定运转状态时,测得的WC-12Co涂层轴套和无涂层轴套的摩擦力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可知,在启动过程中,由于启动时相对转速较低,气膜尚未完全形成,轴承轴套和平箔片之间接触产生干摩擦,导致启动时摩擦力矩增大;随着转子转速增加,轴套和箔片之间逐渐形成稳定气膜,轴套和箔片的接触减小,摩擦力矩也随之减小,最终摩擦力矩趋于常数。

启动时使用无涂层轴套时最大摩擦力矩约增加2.0 N·m,使用有涂层轴套时最大摩擦力矩约增加1.0 N·m,相对于无涂层轴套减少了50%,说明在波箔轴承轴套上喷涂WC-12Co涂层后,其启动摩擦力矩明显减小,涂层减摩效果显著。

在10 N负载下停车时,随着气膜逐渐消失,轴承轴颈和箔片之间发生干摩擦,摩擦力矩逐渐增大,转子停止后摩擦力矩减小到初始状态,涂层在停车过程中同样具有非常好的减摩效果。

图11 WC-12Co涂层和无涂层轴套台架试验启动摩擦力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Fig 11 Variation of starting friction torque with time for the bearing sleeves with and without WC-12Co coating by experiment platform
图12示出了波箔轴承载荷由10 N增加到30 N和由30 N增加50 N并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时,测得的WC-12Co涂层轴套和无涂层轴套的摩擦力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可知,随着载荷的增加,无涂层的波箔轴承的摩擦力矩增大,这是因为载荷的增加导致轴套和箔片之间的气膜厚度减小,轴套和箔片之间产生了局部干摩擦,轴承温度升高,轴套和平箔片表面产生黏着磨损,表面产生凹坑和凸起,表面粗糙度增加,摩擦因数增大。

使用WC-12Co涂层轴承时,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力矩
反而减小,这是因为在大气环境下,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轴承温度不断升高,WC-12Co涂层表面发生氧化形成一层氧化膜,且温度越高,氧化膜覆盖越完整,氧化膜使轴套和箔片之间的摩擦因数减小,摩擦力矩也随之减小[18]。

由温度检测装置热电偶监测发现,在载荷施加过程中温度处在30~230 ℃之间,在该温度范
围内WC-12Co涂层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

图12 随着载荷增加WC-12Co涂层和无涂层轴套台架试验启动摩擦力矩曲线Fig 12 Variation of starting friction torque with time for the bearing sleeves with and without WC-12Co coating by experiment platform as the load increases (a) load is increased from 10 N to 30 N;(b)load is increased from 30 N to 50 N
无涂层轴套和WC-12Co涂层轴套台架试验后磨损情况对比如图13所示。

可知,WC-12Co涂层轴套在实际使用中的耐磨性能明显好于无涂层轴套。

从图13(a)可
以看出,无涂层GCr15轴承钢轴套表面磨损严重,轴套表面存在明显划痕,这是
由箔片涂层脱落在轴套表面发生磨粒磨损所导致。

当温度升高后,脱落的涂层在高温下与轴套表面发生黏着现象,随着轴套的转动,轴套表面产生黏着撕裂痕迹;无涂层轴套表面还发生了严重的发蓝现象,这是因为轴套表面在摩擦产生的高温下发生了氧化反应,轴套表面被严重烧伤。

从图13(b)可以看出,相同工况条件下
WC-12Co涂层轴套的磨损非常小,表面存在少量深度较浅的磨痕,这是由轴套涂层中脱落的WC硬质颗粒在轴套表面发生磨粒磨损产生的。

在轴套的轴向两侧边
缘地带发生了局部涂层脱落现象,这是因为波箔轴承的两侧边缘处与外界大气相通,边缘处的气膜压力等于或接近大气压,构成波箔轴承的波箔片是挠性件,使得波箔轴承不同位置处气膜厚度受压力影响而不同,因此在轴承边缘地带由于没有足够气膜压力使得该地带的轴套和平箔片完全分离,轴套和平箔片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接触[19]。

经过长时间的摩擦磨损,该处的WC-12Co涂层与基体结合不稳固,在
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脱落现象。

图13 无涂层轴套和WC-12Co涂层轴套台架试验后磨损情况对比Fig 13 Contrast of the wear of the bearing sleeves with and without WC-12Co coating by experiment platform
3 结论
(1) WC-12Co固体润滑涂层由WC硬质相和Co黏结相组成,WC-12Co涂层平
均显微硬度为HV991.63,GCr15圆盘基底平均显微硬度为HV418.38,涂层平均硬度为基底的2.4倍,在硬度方面该涂层明显高于基底。

(2) WC-12Co涂层中W、C和Co元素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出现富集现象,涂层
和基底分界线明显且结合紧密,由鳞片形状的涂层微粒相互堆积形成涂层的整体结构,非常微小的孔隙分布在鳞片状粒子中间,涂层主要以机械结合的方式结合,同时也会以部分冶金方式结合。

(3) 销盘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WC-12Co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其平
均摩擦因数为0.45,相比GCr15轴承钢的平均摩擦因数0.86,平均摩擦因数相对减小约50%;磨损量为0.2 mg,相比GCr15轴承钢的磨损量0.9 mg,磨损量相对减小78%。

圆盘涂层试样在摩擦磨损初期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随着磨
损时间的增加,主要磨损形式变为疲劳磨损,因为疲劳磨损掉落的相在外载荷作用下和WC-12Co涂层表面发生黏着,在两者相对滑动时发生黏着撕裂,导致涂层
表面发生黏着损伤。

(4) 波箔轴承实验台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轴承在10 N载荷下启动并达到稳定运转
状态时,无涂层的轴套最大摩擦力矩约增加2.0 N· m,有涂层的轴套最大摩擦力
矩约增加1.0 N· m,有涂层的轴套相对于无涂层的轴套摩擦力矩减少了50%;负载由10 N增加到30 N和由30 N增加50 N时,涂层轴套减摩性能也优于无涂
层的轴套。

而且无涂层GCr15轴承钢轴套表面磨损严重,轴套表面存在明显划痕,
轴套表面还产生黏着撕裂痕迹,以及严重的发蓝现象,轴套表面被严重烧伤,而有涂层的轴套磨损非常小,轴套表面存在少量深度较浅的磨痕,边缘涂层存在局部脱落现象,WC-12Co涂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耐磨减摩效果。

参考文献
【1】 HESHMAT H.Advancements in the performance of aerodynamic foil journal bearings:high speed and load capability[J].Journal of Tribology,1994,116(2):287-295.
【2】 HESHMAT H,KU C P R.Structural damping of self-acting compliant foil journal bearings[J].Journal of Tribology,1994,116(1):76-82.
【3】 AGRAWAL G L.Foil air/gas bearing technology:an
overview[C]//Proceedings of ASME International Gas Turbine & Aeroengine Congress & Exhibition.Orlando:ASME,1997.
【4】 VALCO M J,DELLACORTE C.Emerging oil-free turbomachinery technology for military propulsion and power applications[C]//Proceedings of the ARMY Sciences Conference.Orlando:OAIster,2003.
【5】 KUMAR M,KIM D.Static Performance of Hydrostatic Air Bump Foil Bearing[J].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10,43(4):752-758.
【6】 ZHOU Q,HOU Y,CHEN C Z.Dynamic stability experiments of compliant foil thrust bearing with viscoelastic support[J].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09,42:662-665.
【7】CHEN S H,ARORA G K.Development of a 1000 °F,10000 start/stop cycle foil journal bearing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C]//AIAA Paper No.A87-23253,Proceedings of 22nd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Huntsville.Alabama:1986.
【8】 BUSHAN B,RUSIETTO D.Hydrodynamic air lubricated compliant surface bearing for an automotive gas turbine engine:II.materials and coatings[R].NASA CR-135402,1978.
【9】 DELLACORTE C,FELLENSTEIN J A,BENOY P A.Evaluation of a chrome oxide based and chrome carbide based solid lubricants coaling for foil gas bearings at 25 and 500 °C[R].NASA TM-206619,1998.
【10】 DELLACORTE C,FELLENSTEIN J A.The effect of compositional tailoring of the thermal expansion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PS300:a solid lubricant composite coating[J].Tribology Transactions,1997,40:639-642.
【11】 HESHMAT H,HRYNIEWISCZ P,WALTON J F,et al.Low friction wear-resistant coatings for high-temperature foil bearings[J].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05,38:1059-1075.
【12】 JAHANMIR S,HESHMAT H,HESHMAT C.Evaluation of DLC coatings for high temperature foil bearing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Tribology,2009,131:21-32.
【13】 DELLCORTE C.The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chrome oxide based high temperature solid lubricant coating for foil gas bearings[J].Tribology Transactions,2000,43:257-262.
【14】程正勇,程正翠,李江苏,等.热喷涂技术及陶瓷涂层[J].热处
理,2003,18(1):5-8.
CHENG Z Y,CHENG Z C,LI J S,et al.Hot spraying technology ceramic coating[J].Heat Treatment,2003,18(1):5-8.
【15】上官宝,陈跃,铁喜顺,等.WC等离子喷涂涂层摩擦磨损特性研究[J].表面
技术,2004,33(1):21-22.
SHANGGUAN B,CHEN Y,TIE X S,et al.Friction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a-sprayed WC coatings[J].Surface Technology,2004,33(1):21-22. 【16】傅迎庆,周锋,高阳,等.低功率等离子喷涂WC-Co陶瓷涂层组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33(2):12-15.
FU Y Q,ZHOU F,GAO Y,et al.Low power plasma spraying WC-Co ceramic coating[J].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07,33(2):12-15.
【17】 BONNY K,DEBAETS P,PEREZ Y,et al.Friction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WC-Co cemented carbides in dry reciprocating sliding
contact[J].Wear,2010,268(11):1504-1517.
【18】 VERDON C,KARIMI A,MARTIN J L.Microstructur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rmally sprayed WC-Co coatings in connection with their wear resistance[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1997,234(97):731-734. 【19】郑越青.箔片轴承固体润滑用类金刚石薄膜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D].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