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作者:朱爱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年第09期
摘要:初中历史的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入,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所转变,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

本文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换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050
中学历史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内容比较系统,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对中学的历史知识产生系统化的认知。

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下时代的教学工作,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角色,适当地为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保留学生的主体求知地位,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1.连接学生与教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材是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内容的工具,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历史知识,从而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就要成为连接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让教材中的文字活起来,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状态。

其一,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阅读历史教材;其二,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教材中的知识点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教材的应用,做中学历史教材的解读者。

2.学生视野的拓路者
教材虽然是课堂教学的接触,但教材中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而且课堂的教学时间也是十分有限的。

可是,在历史学科中,知识却可以无限地延伸和扩展,若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则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能完全满足。

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其他课外教学资源,做学生开阔视野的探路者。

如在《辛
亥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导语部分设计一些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历史常识的了解,之后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1]。

3.文化教育的先锋者
现代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精神的培养,而历史学科的教学也不再单单指向知识方面的教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思想方面的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学会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求知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当学生具有提问意识之后,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就会发生巧妙的变化,学生从之前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求知,教师的教学地位虽然逐渐弱化,但却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迎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教学策略。

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也要以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无论自己在课堂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始终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常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转变为“知识教育”的模式。

为调整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长久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始终抱有浓烈的热情。

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中展示了一组关于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藏品,让学生欣赏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以及之前的故宫博物院利用AI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这些趣味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在讲解“文字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将原有的“甲骨文”慢慢变为现代的“楷体字”,这种动画展示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2]。

2.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现代素质教育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主宰”学生学习过程的人。

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多种方面的差异,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知识基础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层次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更要凸显出教育者的创新思维,才能推翻传统课堂中的固化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

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预先查找相关活动资料,之后组织了一场精彩的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踊跃地
发言,交流彼此了解到的历史文化,并通过课堂的讨论活动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促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三、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束缚着,使课堂教学水平迟迟未能得到提升。

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对自身角色的转换与重新定位,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将学生探究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完成时代性的教育改革任务,实现中学历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3]。

参考文献:
[1]毕爽.浅谈中学历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转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14.
[2]张惠明,张志娟.历史教学法课程考核办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112-116.
[3]杨建雄.新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8):103-104.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武陵中学418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