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
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
重要一环,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普遍偏低,尤其是后进生,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本文对此设计了
一套总体思路,同时列出了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思维能力总体思路应对策略特殊措施
一、总体思路
首先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

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
式直接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水平与发展方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想象能
力的培养,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对数量关系的想象能力)水平
低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本出发点,
特别要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采用一题多解
或一题多变等方式进行练习,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特别是深刻性、
独创性、变通性等思维品质。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
问题的时间。

另外,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因“层”施教。

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不
同班级内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灵活采取层次不同的相应教学方法,并
以此充分发展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还有,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建
构较稳固且易于迁移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方式,逐步提
高其思维能力水平。

二、应对策略
(一)、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如何抓住这些
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是备课中需要
认真考虑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等都是屡试不爽的。

比如说,在教学“面积”时,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可带
领学生到操场上或其他地方进行实地测量,然后再课堂上组织讨论,这样容易使
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新知的欲望。

再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抓住学生
好奇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前首先提出:一棵很高的大树,不用爬上树梢,你量出
树的高度吗?一座很高的塔,不爬上塔,你能量出塔的高吗?你能在地图上量出
昆明到北京或昆明到上海相距多少千米吗?等等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
其学习兴趣。

(二)、启迪思维
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把重心转移到启迪思维上了,激发兴
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启迪思维才是重点和目的。

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可巧妙地设置一些连环问,比
如说“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梯形
的面积公式吗?等等。

通过连环问,引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提升其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两圆片当作
盘子。

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

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同学们感到麻烦了。

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

”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
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思维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巩固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是教师接收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的重要环节。

练习的设计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度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要使练习达到精练高产,必须巧练。

教师一方面要研究课本中与本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习题的设置意图,
难易程度;另一方面为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增设一些单项练习题型。

还要根据儿
童的心理特点,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然后精选习题,编制练习的程序,
使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逐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四)、特殊措施
众所周知,后进生的思维能力很弱,但他们的潜力很大,我们的教师应当“不抛弃,不放弃”,针对他们的特殊状况给予特殊的对待,全面提高其思维能力。

1、积极为后进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后进生是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而使思维产生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的
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后进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识,由此扫除
学习新知的障碍,通过表扬使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还有,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
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
利于后进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后进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后进生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方法。

在课堂练习安排上,可采取阶梯式练习,这样既不妨碍优秀生的拔尖,又兼顾后进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此外,教
师应经常接近后进生,了解后进生,听取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授课的意见,这样做教师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又能使后进生毫
无顾忌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2、培养后进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教学中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把生活实际让后进生大胆地抽象概括为数学
语言,要求后进生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地应用。

3、培养后进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能力
指导后进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所有条件和隐含条件,逐步使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应用已知条件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综合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逐步
过渡到独立完成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使思维水平有新的提高。

作者简介:龙福顺,男,小学高级教师,现为重庆市忠县乌杨镇曹家中心小学校长,1995
年-1997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级骨干教师,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市民”,曾在省级
刊物发表过多篇论文并获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