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粤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粤教
版)
粤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教案
第一单元新学年新气象教案
、我升二年级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态度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成长的乐趣。
行为与习惯:拥有自己喜爱的业余生活。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活动准备:
、布置让学生收集自己的出生证、反映自己长大的照片或物品等。
2、布置学生了解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准备一张自制的心语卡。
3、布置学生收集从小到大的最开心的事和最自豪的事。
4、请学生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反映孩子成长情况。
5、有关。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猜猜他是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娃娃,猜猜他是谁?(出示班中学生的宝宝照)
生3:是老师小时候。
生4:是我们小时候。
师:你的意思是说可能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同学吧。
生5:可能是xxx(学生姓名)小时候。
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继续播放幻灯片,出示反映孩子成长历程的几张照片。
)
生:情不自禁地说出了班中同学的名字。
师:明明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为什么猜不出来了呢?
生6:因为我们变化很大。
生7:因为我们长大了,变得高了,相貌也变了。
师:是呀,我们长大了!(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二、活动体验:
、算一算感悟长大
师:现在我们先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长高了多少,体重增加了多少?
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师:请小组长介绍一下小组里身高、体重增加得最多的同学是谁?比一比全班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大?
2、说一说成长乐趣
师:是啊,我们每个同学都长高了,长大了。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趣事、乐事。
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还可以带上有关的照片或物品等。
生:(先分小组讲故事,并在组内展示自己小时侯的照片、玩具、衣服等。
小组长对各位参与的同学进行评价,发“五角星”。
)
师:(全班巡视,注意选取组内表达较好的同学)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小时侯的故事?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对学生有意义的生活给予鼓励与赞扬。
师:与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没有感到特别开心的事?
生说。
师:听了同学们快乐的事,我也想来说说我小时候的事,想不想听?(教师讲小时候怕拍照片的事)
师:小朋友有没有小时候不敢做的事,现在敢做了呢?
生:胆子变大了的事;敢一个人在家了的事;敢下去游泳了的事;不摔跤了;不会怕狗叫了等。
师:是呀,从小到大,我们有很多快乐的事,同学们有了很多喜欢的活动,有了很多的小伙伴,有许多同学还在帮
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们真是长大了!
3、露一露我的本领
师:是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无穷的快乐与乐趣。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们从小到大还学会很多本领,想和大家交流吗?
学生交流,随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本领(当场展示或出示相关证书)
生:有学会做一些家务事;有学会溜冰、跳绳等体育活动(现场比一比跳绳);有学会画画、书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有学会弹电子琴(现场表演)……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有的小朋友学会了独立生活,自己照顾自己,甚至还会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家务活;有的小朋友学会了唱歌、弹琴、绘画等本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老师祝贺你们,同时希望你们以后能掌握更多的本领。
4、读家长给自己的信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其实最了解我们的还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想知道从小到大的你在父母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学生读爸爸妈妈的信。
师经一学生同意,选读了信的片段。
师:读了父母的信,你知道还从小到大你还哪些变化呢?
个别生交流。
三、活动总结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看到我们一天一天地长高、长大,一天一天地变得有礼貌、有文化,变得懂事,心里是多么高兴!同时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我们快快乐乐地长大,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师:那你们心中的愿望是什么呢?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心语卡上。
也可以和好伙伴交流自己的心愿。
(背景音乐)学生写心语卡,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愿望。
师:今天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因为我看到每个小朋友都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痛苦,有过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喜悦。
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说一声:我长大了!最后,老师祝愿小朋友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2.新学年朋友多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在新的学年里主动大胆的结识新朋友。
2、通过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感受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真好。
教学思路
、游戏。
(找朋友)
2、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3、勇敢、大方的表演自己的爱好特长。
4、通过互相学习、师生一起游戏,感受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真好。
教学方法
、游戏2、交流3、感悟4、表演
教学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并配其歌曲)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帮助胆小、害羞的孩子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二、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鼓励学生主动与大家交流,并愿意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三、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师生一起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真好。
、通过交流,结合同学们平时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使孩子们认识到和同学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2、通过《动物学校》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和同学一起游戏产生的快乐,知道在游戏中不仅能学会关心、帮助他人,而且还能体会被关心、被照顾的温情。
3、知道老师也是你们的新朋友。
老师爱学生,学生也
应该爱老师、尊敬老师。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教案
4.家乡的月儿明又圆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
3、知道中秋节的日期,能从日历中找到中秋节;
4、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主要通过搜集、汇报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及相关的民风民俗。
课前准备: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及民风民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月饼模子顾名思义是用来做月饼的。
什么节日有吃月饼的习俗呢?
2.揭示课题:中秋节
二、话说中秋
教学方案:先用故事会的形式交流汇报,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予以适当补充,然后设知识擂台赛,并评选出今日小亮星)
参考资料:
、中秋节的来历及别称;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2、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嫦娥奔月(也见教学参考)
(2)月饼典故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自己查阅日历,了解中秋节的日期,
交流各自家庭不同的过节方式。
并自愿组合精心策划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庆祝活动。
课前准备:日历及介绍过节方式所需的图画、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走进中秋节
、中秋早知道
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日历,了解今年中秋节的具体时间。
(1)出示台历(或挂历、日历卡)。
(2)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并在日历上加以辨认。
(3)查看日历,将日历中上下日期对应起来,找到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几月几号。
2、回眸精彩瞬间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耀眼、印象最深刻的呈现出来,作为中秋礼物献给大家。
(1)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2)评选出学生喜爱的十大过节方式。
3、喜迎中秋节
(1)学生自愿组合精心策划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庆祝活动
(可自创,可仿效,可表演)。
步骤:确定庆祝方式——讨论行动方案——分工布置任务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容易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况,因此,在行动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一些与人愉快合作的秘诀。
如:先确定小组负责人,别人发表意见时耐心倾听,对不同意见如何协调一致等。
(2)排练:各小组根据预定方案积极准备。
教师可作适当指导。
5.祖国妈妈的生日教案
一、学习目标:
.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节。
3.尊敬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自己动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体验节日快乐气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庆祝国庆节。
二、主题目标:
.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跳写画都可以)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小
知识,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三、设计构想:
我们教授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儿童,对他们而言,国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他们对自己的祖国了解得少,认识也不够深刻。
为了让儿童对自己的国家有初步的认识,我们以国庆为切入点,通过对人们庆祝国庆的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看到的或是自己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来激发其爱国的情感,培养爱祖国的意识。
主题一:我们的国庆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国庆节活动的热烈喜庆,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四、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仪式、文艺。
2.查找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如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的录象和图片等)
3.课外小知识。
除了知道国庆节之外,你还能说出我们国家的一些其他传统节日吗?
五、活动过程:
授课时数:2课时
.谈话导入:
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回答问题:
请学生做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然后说说自己同学或是好朋友的名字。
老师引导进入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名字吗?我们祖国妈妈的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念一年祖国的名字)。
2.老师对祖国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的国名全称。
简称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
在历史上,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越,还有国家内部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很落后(老师边介绍边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说明)。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引出国庆节: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是自己诞生的那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么谁知道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了?
4.展示图片:
向学生展示开国大典图片,并观看开国大典的录象,说明: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想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于是我们就把10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庆节。
5.谈话引导:
同学们,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庆祝生日的了?(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知道我们祖国妈妈过生日时,祖国的儿女们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吗?
(1)以小组形式展示课前调查的图片、照片等,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谈谈国庆节的时候有哪些庆祝活动,分别介绍不同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庆祝国庆节的。
(2)观看十一庆典的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大家会那么热烈的庆祝这个日子?(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发言)
6.我们为祖国妈妈祝贺生日:
“同学们,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有什么好注意来为我们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吗?
(1)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小组单位拟订庆祝计划)(2)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用各种不同的
形式来为祖国庆祝生日。
例如:会做手工的同学可以制作彩旗,小红旗来布置教室;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些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画;爱唱歌的同学可以唱一首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成果汇报:将同学们的小制作展示出来,用来布置教室。
8.教师小结:同学们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做了许多的准备,老师相信祖国妈妈此刻一定很高兴。
我们为了向祖国表到自己对她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努力学习,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只有这样,长大了做个对祖国有用的好孩子,这就是对我们祖国妈妈最好的报答。
5.祖国妈妈的生日教案
一、学习目标:
.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节。
3.尊敬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自己动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体验节日快乐气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庆祝国庆节。
二、主题目标:
.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跳写画都可以)表达对祖国
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小知识,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三、设计构想:
我们教授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儿童,对他们而言,国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他们对自己的祖国了解得少,认识也不够深刻。
为了让儿童对自己的国家有初步的认识,我们以国庆为切入点,通过对人们庆祝国庆的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看到的或是自己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来激发其爱国的情感,培养爱祖国的意识。
主题一:我们的国庆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国庆节活动的热烈喜庆,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四、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仪式、文艺。
2.查找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如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的录象和图片等)
3.课外小知识。
除了知道国庆节之外,你还能说出我们国家的一些其他传统节日吗?
五、活动过程:
授课时数:2课时
.谈话导入:
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回答问题:
请学生做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然后说说自己同学或是好朋友的名字。
老师引导进入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名字吗?我们祖国妈妈的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念一年祖国的名字)。
2.老师对祖国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的国名全称。
简称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
在历史上,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越,还有国家内部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很落后(老师边介绍边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说明)。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引出国庆节: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是自己诞生的那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么谁知道我们祖国妈妈的生
日是几月几号了?
4.展示图片:
向学生展示开国大典图片,并观看开国大典的录象,说明: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想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于是我们就把10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庆节。
5.谈话引导:
同学们,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庆祝生日的了?(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知道我们祖国妈妈过生日时,祖国的儿女们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吗?
(1)以小组形式展示课前调查的图片、照片等,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谈谈国庆节的时候有哪些庆祝活动,分别介绍不同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庆祝国庆节的。
(2)观看十一庆典的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大家会那么热烈的庆祝这个日子?(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发言)
6.我们为祖国妈妈祝贺生日:
“同学们,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有什么好注意来为我们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吗?
(1)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
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小组单位拟订庆祝计划)(2)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为祖国庆祝生日。
例如:会做手工的同学可以制作彩旗,小红旗来布置教室;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些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画;爱唱歌的同学可以唱一首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成果汇报:将同学们的小制作展示出来,用来布置教室。
8.教师小结:同学们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做了许多的准备,老师相信祖国妈妈此刻一定很高兴。
我们为了向祖国表到自己对她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努力学习,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只有这样,长大了做个对祖国有用的好孩子,这就是对我们祖国妈妈最好的报答。
7.收获的季节教案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色,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
行为和习惯:通过找寻大自然中秋季的细微变化,使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充满兴趣。
过程和方法:采用参观校园、观察景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能知道秋天的物品,初步培养观察能力,
创造能力。
活动设计: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炎炎夏日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生:秋天。
2、你能告诉大家,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学生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从衣着、气温、饮食等方面指导学生。
]
二、了解秋天的果实:
、根据学生刚才说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出示内容。
(1)认识稻谷:让学生观察并认识稻谷的外形,然后剥去外面的一层谷壳,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外面是一层薄薄的黄色的壳,里面才是我吃的大米。
)
(2)出示棉农采棉图,引导学生探究棉花的生长过程,知道棉桃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加工处理、高温消毒后才能变成花用棉花,织成布匹等。
[学生学过《棉花姑娘》一文,对棉花姑娘有着喜爱之情,在这里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激起学生的情感。
]
(3)组织学生讨论了解豆制品和大豆的关系,并渗透豆制品的营养教育。
(4)小组交流还有哪些物品和果实密切相关,派代表发言。
(5)引导学生体会到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
三、走近秋天:
、就让我们和秋天来一个亲密接触吧!你想用什么方法去亲近秋姑娘呢?[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体会、感受、记录下秋天的特点。
]
2、引导学生组成小组。
[看、听、尝、闻、感受]
3、学生到校园中进行采风活动。
四、课外任务:
、收集秋季的一些果实、照片、图画、诗歌、音乐。
2、找找随着季节的变化,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色,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
并通过制作树叶画等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
行为和习惯:通过找寻大自然中秋季的细微变化,使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充满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感官了解事物特征及搜集、整理、发布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秋天的气息,描述秋天的特征。
采用拼图、品尝、写作、画画等方法,从学生的视野为秋天在他们心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停泊”位置。
知识和技能:能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征,初步培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