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坡高分级与地质灾害
图2 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
099 华北自然资源 论文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图3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图4 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图
3.3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叠加
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结果开展。兴县主要房屋道路按不同设 施类型和等级进行易损性赋值[3]。根据计算出的兴县地质灾 害风险性分区结果(见图4),极高、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 蔡家崖乡—瓦塘镇—魏家滩镇S218省道沿线,奥家湾乡— 恶虎滩乡S313省道沿线,康宁镇—蔚汾镇岢临高速沿线及 罗峪口沟罗峪口村、贺家会村,该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蔚 汾河流域、岚漪河流域以及罗峪口沟一带;低风险区主要 分布在东部山区及疙瘩上乡中西部一带;中风险区遍及县 域内大部。
斜坡的坡度、坡高、降雨量等,取其原始观测值,并作适
当的数值变换即可划分分级区间;对于定性指标,如岩土 体类型、坡型等,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的分级划分标 准,根据各项指标对不同级别的相对贡献来划分分级区 间。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信息量法统计计算 各评价因子在整个县域范围内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及可能 性的影响,统计、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评价指标权重表*
指标项
坡度指标 坡高指标
坡型指标 岩土体类型 植被指标 距河谷距离 灾点密度
权重
0.23
0.15
0.17
0.21
0.08
0.12
0.03
评价因子 坡度/° 坡高/m 坡型
岩土体类型 植被
距河谷距离/m 灾点密度
表2 不同指标下灾害点与影响因子间的空间关系
分级 0-20 20-30 30-40 40-50
0.467 0.146 0.387
坚硬岩类 软硬相间岩类 软弱层状岩类
松散岩类
覆盖率低 覆盖率中 覆盖率高
0.103 0.114 0.059 0.724
0.257 0.650 0.092
0.040 0.296 0.065 0.598
0.216 0.759 0.025
>500 200-500 50-200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519(2021)04-96-4
“风险”一词由来已久,国内外的不同学者提出过多种 不同的风险定义,国外起步较早,Blaikie等1994年提出对 于“风险”可以概括为如下表达式:“风险=危险性
[1]
(hazard)+易损性(vulnerability)” 。现在更多的人
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 6)距河谷距离 境内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滑坡、崩塌等主要
分布于黄土梁峁丘陵及沿河谷人口集中的谷坡地段两侧, 根据这一灾害分布特点,沿河流、沟谷创建多环缓冲区, 进而得到了地质灾害点与河流、沟谷距离在空间上的分布 关系。
7)灾点密度 根据灾害点野外调查结果,基于斜坡单元划分结果计算 出灾点密度。 3.1.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根据计算出的易发程度分区图(见图3),极高、高易 发区主要分布在蔚汾河流域、岚漪河流域及罗峪口沟一 带,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中易发区遍及县域内大 部。实际调查灾害点绝大多数都分布在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 由此可见,实际调查结果与定量分析所得结果吻合较好。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叠加 降雨因素开展。基于兴县近5年月平均降雨量分区图,计算 出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根据计算结果,极高、高危 险区主要分布在罗峪口镇、蔡家会镇、蔚汾镇、高家村 镇、蔡家崖乡及魏家滩镇一带;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山区,包括交楼申乡东南部、东会乡一带;中危险区遍及 县域内大部。
i
i
P(x )—— 研究区指标x 出现的立
根据兴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点,选取7个
因子作为本次易发性评价的指标(见表1)。
本次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中的Saaty九标度法对各
评价因子依照其重要性排序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矩阵的最
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为指标权向量。
[2]
认为风险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其本质是概 率 问 题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以理解为:分析统计不同条件下地质灾 害发生的概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3]
合的评价方法 。 本文以兴县为例,以分析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
面塌陷地质灾害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为前 提,基于遥感解译及地面调查结果,在兴县全县域范围内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及风险性评价,为进一步完 善当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兴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东岸,鄂尔多斯地台东 部,总面积约3165.3km2。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条件, 限定了斜坡变形破坏的模式,控制了滑坡、崩塌、泥石流 及地面塌陷等灾害的特征,决定了兴县是崩塌、滑坡等地 质灾害的高发地区。
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受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 约,在空间上有相对集中和条带状展布的分布规律。根据 实地调查,地质灾害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蔚汾河流域、岚漪 河流域及罗峪口沟一带。
险性评价结果,叠加承灾体易损性分区,得到兴县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极高、高风险区主
要分布在蔚汾河流域、岚漪河流域以及罗峪口沟一带,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及疙瘩上乡中西部一
带,中风险区遍及县域内大部。本次调查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兴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当地防灾减灾提
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兴县;信息量法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极高、高危险区主
要分布在罗峪口镇、蔡家会镇、蔚汾镇、高家村镇、蔡家 崖乡及魏家滩镇一带;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主 要包括交楼申乡东南部、东会乡一带;中危险区遍及县域 内大部。
4)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极高、高风险区主 要涉及蔚汾河流域、岚漪河流域以及罗峪口沟一带;低风 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及疙瘩上乡中西部一带;中风险 区遍及县域内大部。
096 地质环境 DIZHIHUANJING
兴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王金婷
(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在充分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遥感解译及地面调查结果,采用信息量法对兴县开展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叠加降雨因素,开展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危
作者简介:王金婷(1987—),女,河北河间人,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研究 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及风险评价。(邮箱)474170110@
097 华北自然资源 论文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要求)。
3 风险评价
3.1 易发性评价 3.1.1 信息量法计算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于定量指标,如
5)本次调查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兴县地质灾害信 息系统,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 Blaikie P,Cannon T,Davis I,et al.Risk:Natural
Hazards,Peopleps Vulnerability And Disasters[M]. London:Routledge,1994. [2] 齐信,唐川,陈州丰,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自然 灾害学报,2012,21(5):33-40. [3]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S]. 2020.
计算的具体过程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为确保计算准确,
还须对计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求得各评价因子
权重如表1所示。
*:最大特征值λmax=7.104;一致性指标CI=(λmax-
m)/(m-1)=0.0174(m=7为比较矩阵阶数);随机一致性指
标RI=1.32;一致性比率CR=CI/RI=0.0132(满足CR<0.1的
1)坡度指标 利用GIS从DEM数据中提取研究区的坡度信息,兴县坡度 范围集中在0-88°之间,40°以上的斜坡发生滑坡、崩塌 等不良地质现象的频率较高,而30°以下斜坡发生的频率 则比较低。 2)坡高指标 兴县地形东高西低,呈东向西倾斜。利用GIS从DEM数据 中提取研究区的坡高信息,得到坡高与地质灾害点在空间 上的分布关系如图1所示。 3)坡型指标 坡型可以利用斜坡坡面的曲率进行描述和量化,直线形 和凸型斜坡在曲率上的体现是曲率等于或大于0,而凹型和 阶梯型斜坡的曲率小于0。利用ArcGIS平台从DEM数据中提 取研究区的地表曲率信息,得到其与地质灾害点在空间上 的分布关系。 4)岩土体类型指标 兴县出露岩层可大致划分为4类:坚硬岩类、软硬相间 岩类、软弱层状岩类、松散岩类。此外,各条河流和沟谷 的发育程度不同,表现出研究区不同发育阶段的沟谷切割 深度不同,导致坡体的岩土体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岩土 体类型与地质灾害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如图2所示。 5)植被指标 采用研究区TM数据计算植被指数。在统计分析前将该数 据重新采样成10m×10m的栅格单元,得到植被与地质灾害
0.298 -0.485 -0.856 -1.472
0.154 -0.017 -0.154
-0.945 0.958 0.102 -0.191
-0.175 0.155 -1.302
-0.979 -0.499 0.836 1.115
-1.641 4.006 4.303 3.500
098 地质环境 DIZHIHUANJING
2 模型建立
2.1 评价方法 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计算诸影响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所
提供的信息量值,作为区划的定量指标,既能正确地反映地 质灾害的基本规律,又简便易行。其计算原理与过程如下。
计算单因素(指标)x 提供斜坡失稳(A)的信息量 i
I(x /A): i
式中:P(x /A)—— 斜坡变形破坏条件下出现x的概率;
4 结论
1)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兴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受自然 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在空间上有相对集中和条带 状展布的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蔚汾河流 域、岚漪河流域及罗峪口沟一带。
2)根据兴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点,选取 坡度、坡高、坡型、岩土体类型、植被指数、距河流距离 和灾点密度7个评价指标开展县域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评 价。极高、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蔚汾河流域、岚漪河流域 及罗峪口沟一带;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中易发 区遍及县域内大部,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较好。
<50
0.442 0.298 0.190 0.071
0.166 0.181 0.437 0.216
<0.01 0.01-0.1 0.1-0.35
>0.35
0.985 0.014 0.000 0.000
0.191 0.784 0.015 0.010
I -1.882 -2.459 -1.009 0.722
0-200 200-250 250-400
>400
Si/S 0.297 0.294 0.248 0.134
0.589 0.188 0.201 0.022
Ni/N 0.045 0.025 0.090 0.276
0.794 0.116 0.085 0.005
-124-0 0
0-136
0.401 0.148 0.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