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老旧小区风貌控制导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风貌设计导则
(试行)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
目录
1.城市风貌引导 (2)
1.1设计依据与参考 (2)
1.2规划要点 (2)
2.城市色彩引导 (17)
2.1设计依据与参考 (18)
2.2规划要点 (18)
3.城市主轴线引导 (39)
3.1设计依据与参考 (39)
3.2规划要点 (39)
4.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要求 (46)
4.1设计依据与参考 (46)
4.2规划要点 (47)
2
老小区改造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复的工作,改造方案应主动与城市规划相关管控内容进行衔接。

按照主体内容和管控侧重点,可将老旧小区改造设计需重点对接的规划内容梳理为三大方面:一是城市形态风貌相关内容,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7年修订)、《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与《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为纲领性规划;二是建筑色彩管控要求,主要以《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为基础性依据;三是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内容,以《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统领;四是城市大轴线城市设计相关内容,以西安市四条城市主要轴线,包括中轴线、西轴线、东轴线和横轴线的城市设计方案为参考制定对应老旧小区沿街界面的管控要求。

本次改造对象为西安市2000年以前建成使用、具有合法产权且未列入拆迁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

重点改造城四区,包括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和雁塔区,空间上以绕城高速以内区域作为本次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范围。

1
1.城市风貌引导
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城市风貌引导的相关要求,明确小区所在风貌分区的总体引导特色,在开敞空间预留、建筑外立面修饰、文化要素处理等方面符合相关引导要求。

1.1设计依据与参考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7年修订)
《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
《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
1.2规划要点
城市风貌分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自然生态风貌区和现代风貌区,本次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涉及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区。

2
图1 西安市风貌分区图
1.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
(1)包含范围
周丰、镐京遗址、阿房宫遗址、建章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明清古城、骊山组团及栎阳遗址等九个区域。

本次老旧小区改造属于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的主要为明清古城范围,外围区域主要呈点状分布,在改造中,应遵循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及亚区的相关要求。

3
图1 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亚区划分及管控
4
5
(2)建筑风貌管控要求
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建筑应尊重原有区域肌理,延续传统建筑序列、节奏、比例及尺度,立面构件及符号,应与各自区域的传统文化内涵相协调。

玻璃幕墙所占比例不应大于40%。

1)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规划中对建筑风格、色彩等要素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管控;
2)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重点承载和发展文化旅游功能;
3)充分考虑与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运用历史文化符号表达历史文化信息,展现区域独特风貌;应注重对道路、河流、街巷等重要历史路径的空间肌理的传承和延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实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

图2 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老旧小区改造参考图 (3)居住建筑管控要求
1
)建筑形式:传承地域文化,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宜
围合式、行列式布局;建筑屋顶宜采用全坡、半坡或方正女儿墙的形式;建筑立面可虚实结合,通过叠落的形式组合传统立面要素;建筑基础较低、厚重;
2)建筑材质:屋顶灰瓦,墙身灰色、赭石色面砖、仿木塑材、无色玻璃;
3)建筑装饰:传统建筑构件木结构、斗拱、仿木格栅等;
4)特色元素: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传统吉祥符号或区域人文风物;
5)建筑夜间照明:不宜设置高倍射灯,局部可使用轮廓光及内透光。

(4)亚区控制引导
1)周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周丰镐遗址,应注重运用周文化符号,体现周文化要素,严格控制建筑风格、色彩等要素,可局部体现汉文化风貌。

2)秦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阿房宫遗址和骊山组团,应深入挖掘遗址历史文化特色,运用秦文化符号,并结合曲江旅游度假区,局部体现唐文化风貌。

6
3)汉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建章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杜陵遗址等,应结合汉代遗址提取汉文化元素,并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风格、色彩等要素进行管控,体现汉文化独特风貌。

4)唐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大明宫遗址,应结合大明宫遗址历史文化特色提取唐文化符号,体现唐风唐韵的独特风貌。

5)明清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明清古城,应注重对明清古城道路、街巷、城墙等重要历史路径和空间肌理的传承及延续,运用明清文化符号,体现明清风貌。

2.风貌协调区
(1)包含范围
主要指大兴新区、曲江新区、临潼旅游度假区、唐城遗址内区域及鄠邑区老县城等五大区域。

(2)建筑风貌管控要求
1)主要承载和发展商贸、文化及旅游等职能;
2)充分表现现代建筑艺术及工艺水平的基础上反映相邻历史文化片区的历史文化信息;
7
3)应通过重新组合、装置艺术等形式,运用现代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古今融合的独特风貌。

4)风貌协调区建筑在传承传统建筑序列、节奏、比例的同时,可适当放大尺度,注重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相结合,运用现代建筑材料,进一步简化、美化传统建筑符号,强调构成感与简约性,体现古今文化精神的融合。

玻璃幕墙所占比例不应大于60%。

8
图3 风貌协调区亚区划分及管控
(3)亚区控制引导
1)周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丰镐遗址协调区域,建筑风貌应注重与周丰镐遗址相协调,应充分运用现代材料和符号,表现周代的历史文化信息。

2)秦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临潼旅游渡假区,建筑风貌应考虑与骊山、秦陵相协调,体现秦代历史文化信息,并结合曲江旅游度假区,局部体现唐文化风貌。

3)汉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大兴新区、汉城遗址协调区域,建筑风貌应注重与汉长安城遗址、杜陵遗址相协调,考虑西三环、建章路的景观连续性,运用现代材料和表现方
9
10
式,展现汉文化及区域古今融合的独特风貌。

4)唐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曲江新区、唐城遗址内区域,建筑风貌应考虑与大明宫遗址、隋唐长安城相协调,充分运用现代材料和符号,体现唐风唐韵的独特风貌。

5)明清文化特色风貌区:主要为明清城墙外区域、鄠邑区老县城,建筑风貌应考虑与明清城墙遗址相协调,考虑环城路的景观连续性,运用现代材料及表现方式展现明清文化风貌。

图4 风貌协调区老旧小区改造参考图
3.现代风貌区
(1)包含范围
指市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内,除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及自然生态风貌区以外的能够重点反映现代城市生活气息的所有区域。

(2)建筑风貌管控
现代风貌区建筑设计强调相互之间形成高低、进退变化,同时塑造丰富的城市轮廓线;单体建筑宜采用方正形体,不应出现过大过宽的形体;建筑风貌应凸显西安古朴浑厚、恢弘大气、简洁明快的地域特色。

建筑风格应与区域的地域特征相协调统一,体型、尺度、材料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玻璃幕墙所占比例不大于70%。

(3)居住板块管控
道路两侧建筑的色彩、风貌宜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清晰的临街建筑界面。

建筑立面通过造型变化、细部处理和色彩搭配,形成丰富宜人的视觉效果。

居住建筑屋顶严禁采用凸字顶形式,改造中宜采用构件
11
12
等形式,丰富屋顶造型。

主要交通性干道两侧的居住建筑不宜设置裙房。

图5 现代风貌区老旧小区改造参考图 (4)亚区控制引导
1)生态田园风貌区:主要为浐灞、渭河、沣东沣西、常宁、草堂、梁家滩生态田园片区,考虑与河流景观带风貌保持一致。

建筑风格应体现自然质朴、绿色生态的形象特征,营造环境宜人的生态风貌片区。

2)工业产业风貌区:主要为高陵、临潼、港务区、高新、航天工业产业片区,应运用现代材料和表现方式,体现简洁明快的产业园区的氛围,凸显城市创新精神。

3)综合现代风貌区:主要为土门、幸福路、张家堡、电视塔综合现代片区。

土门综合现代风貌区:依托土门商圈,应注重打造片区综合商贸职能。

建筑风格以现代为主,凸显城市商业精神;幸福路综合现代风貌区:结合纺织城创意街
区,建筑风格应考虑与周围遗址和唐城遗址区协调并能体现
13
城市商业氛围;张家堡综合现代风貌区:依托长安龙脉中轴线,营造片区城市行政中心职能;电视塔综合现代风貌区:依托长安龙脉中轴线,结合片区高校分布,注重打造片区文教职能。

4)城镇宜居风貌区:主要为鄠邑区、周至、蓝田城镇宜居片区,强化小城镇中心职能,凸显城市精神。

建筑色彩、风貌应与山水地域环境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清晰的临街建筑界面,打造宜业宜居的风貌片区。

图6 城镇宜居风貌区老旧小区改造参考图
图7 现代风貌区亚区划分及管控
14
(5)特色管控要求
1)城市居住空间形象引导
按照城市居住空间特色,分为渭河休闲区、明城历史住区、唐城人文住区、现代国际社区和浐灞生态住区五种特色形象引导区。

A.渭河休闲住区:总体特征概括为渭水之滨、休闲宜居。

建筑风格要求简洁温馨,体现滨水的活力气息。

B.明城历史住区:总体特征概括为人文荟萃,传统住区。

建筑风格要求古朴素雅,与明城历史文化相协调。

C.唐城人文住区:总体特征概括为唐风碧江,典雅住区。

建筑风格要求古韵新风,体现唐风的端庄典雅。

D.现代国际社区:总体特征概括为现代包容,人文社区。

建筑风格要求现代时尚,体现包容并蓄的精神。

E.浐灞生态住区:总体特征概括为浐灞融城,生态住区。

建筑风格要求清新明快,体现绿色生态社区的舒适。

15
图8 城市居住空间特色分布图
2)新型社区提升
结合西安市社区特征,主要包括乐居场农业社区、纺织城工厂住区、曲江低碳社区和杜城村新型城中村等类型。

一是结合农业社区、低碳社区理念,结合现状选取示范点。

二是对城中村及老旧住区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具有价值的城中村及工业时期街坊住区,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探索新型城中村及老旧社区的发展模式。

图9 新型社区分布图
16
3)老西安生活展示
主要包括:老城生活展示中心——洒金桥片区(市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饮食中心——回民街、永兴坊,曲艺展示中心——和平门秦腔曲艺园,民俗手工艺展示中心——书院门,环城公园——“墙·园·人·河·城”的老西安生活画卷。

图10 老西安生活展示分布图
以上这些区域的老旧社区在改造中应体现老西安的生活特色,应用地区特有元素,为片区整体风貌服务。

2.城市色彩引导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饰应符合所在区域城市色彩规划要求,结合所在区域自然环境色彩、人文环境色彩以及人工环
17
18 境色彩特征,选取相应主调色和推荐色谱,并在建筑外立面材料使用上符合相关指引要求。

2.1设计依据与参考
《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
《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
《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
2.2规划要点
1.西安的城市建筑主色调为土黄色、灰色、赭石色,“黄韵银律、浑厚华滋”的主色调。

明确城市主色调、辅助色和点缀色。

图11 西安市城市色彩总图
19
图12 西安市城市色彩参考意向图 2.老旧小区改造中,建筑色彩首先应符合《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的相关要求,包括墙面色彩和屋顶色彩;其次,结合被改造小区实际,进行具体改造方案设计,并保持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协调。

3.按本次老旧小区建筑改造量的大小划分用色范围:
建筑改造量小于等于5万平方米,可选用1-2种配色图谱;
②建筑改造量大于5万平方米小于等于10万平方米可选用2-3种配色图谱。

③建筑改造量大于10万平方米小于等于15万平方米可选用3-4种配色图谱,以保证建筑的丰富性。

4.根据老旧小区自身建筑性质及结构,在所规定的色彩范围内选择适当的配色图谱。

5.
屋顶色、墙面主色、墙面辅色和墙面点缀色需根据老
旧小区建筑结构合理安排色彩使用的位置。

6.控制好各图谱在该地块建筑中的用色比例,依据《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中图谱确定;考虑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明度跨度不宜过大,色相不宜有强烈的冷暖反差,相邻建筑不宜重复使用图谱。

7.沿街老旧小区色彩参照四条主轴线执行,并依据《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进行色彩搭配;非沿街老旧小区建议采用1-2种色彩为主,作为城市色彩的底图,形成简洁、大方的整体效果。

8.1-3层的低层老旧小区建筑,在城市主体中所占分量较小,可以积极的使用彩色,中长调、中调、短调都可选用;4-6层的多层老旧小区建筑用色对比灵活,可适当使用中调、短调。

9.老旧小区改造中,材质选择应与色彩相匹配,非主干路沿街建筑、非重要节点建筑、非景区建筑,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不得使用石材等过于贵重的主材。

10.将西安市划分为明清老城色彩控制区、唐韵综合控制区、文化宜居区、综合协调区、历史协调控制区共五大类十
20
个片区,并提出每个片区的整体色彩引导要求。

图13 西安市色彩分区图
(1)A片区明清老城色彩控制区
该片区位于传统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沿城墙一圈的建筑色彩应与城墙的色彩基调相呼应,
21
以低明度低艳度的灰色调为主,城墙内其他建筑也应采用中低明度中低艳度的暖灰色系为主,从而营造出古朴、沉稳的历史基调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青砖、石材为主、质感涂料,木塑等为辅。

图14 明清老城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22
23
图15 明清老城色彩引导图
图16 明清老城色彩参考
(2) B 片区唐韵综合色彩控制区
该片区位于传统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城墙外围、未央路及重点组团为核心,由冷灰色调
向暖灰色调自然过渡,总体色调冷暖交织、错落有致,从而
24
营造出雅致大气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真石漆为辅。

图17 唐长安城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18 唐长安城片区色彩参考 (3) C 片区文化宜居色彩控制区
C-1:该片区位于传统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暖黄暖灰色调为主,整体色调和谐共融,形成温润、雅致的片区色彩形象。

为了营造高品质的居住建筑
形象,片区立面用材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质
25
感涂料为辅。

图19 曲江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20 曲江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图21 曲江片区色彩引导图
C-2:该片区位于现代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由东北片区的中明度中艳度的蓝绿色调向西南片区的中高明度的中低艳度的青灰色调渐变过渡,总体形成灵动、通透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东北片区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西南片区以真石漆,涂料为主。

26
27
图22 高新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23高新片区色彩引导图
28
图24高新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C-3:该片区位于现代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由北部片区的中高明度中艳度的暖色调向东南片区的中高明度的中低艳度的青灰色调渐变过渡,总体形成青灰、质朴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东北片区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西南片区以真石漆,涂料为主。

图25 浐灞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29
图26 浐灞片区色彩引导图
图27浐灞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4)D 片区综合协调色彩控制区
D-1:该片区位于现代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色调为主,青灰色系
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
30
淡彩、秀雅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图28 D-1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29 D-1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图30 D-1片区色彩引导图
D-2:该片区位于现代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黄色调为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明快、现代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31
32
图31 D-2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32 D-2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图33 D-2片区色彩引导图
D-3:该片区位于现代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黄色调为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暖雅、舒适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33
34
图34 D-3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35 D-3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图36 D-3片区色彩引导图
D-4:该片区位于现代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黄色调为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暖雅、舒适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35
36
图37 D-4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图38 D-4片区色彩引导图
37
图39 D-4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5)E 片区历史协调色彩控制区
该片区位于传统城市风貌片区,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明度中艳度的暖黄、暖灰色调为主,总体形成古朴、恢弘的片区色彩形象。

建筑立面用材以石材、塑木、青砖及质感涂料为主。

图40汉城片区墙面色彩与屋顶色彩方案图
38
图41汉城片区色彩引导图
图42 汉城片区建筑色彩参考图
3.城市主轴线引导
对全市城市主要轴线的风貌特色营造提出指引,老旧小区改造应落实西安市四条主要轴线城市设计内容中关于片区风貌引导、风貌分区引导和片区改造策划景观风貌的基本要求。

3.1设计依据与参考
《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
《西安中轴——古都文化传承轴城市设计》
《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综合规划》
《西安市东轴带城市设计》
《西安市东西轴带城市设计》
3.2规划要点
1.中轴线——长安龙脉
规划范围:北到渭河北岸兰池大道,南抵滈河南岸,宽度1-13.3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

规划理念:利用对称、简约、生态手法,结合建筑景观
39
元素,修补周秦汉唐记忆,复原生态绿道关系,整合开放空间体系,丰富大西安轴线意象。

规划结构:规划解析城市中轴演变,丰富轴线内涵,优化公共空间功能,完善南北地标体系,形成“一轴、一核、五区协同、多点引领、山水连城”的空间结构。

规划主要内容:划分五个特色片区、打造五个核心节点、细化沿线十个文化街口、串联十三个轴线地标、落定一批城市重大项目。

图43 南北中轴线节点控制图
40
图44 南北中轴线色彩引导图
2.横轴线——丝路文脉
规划范围:以钟鼓楼东西大街为核心辐射,拉结山河,东达白鹿原,西至渭水,两翼带动,北至东西大街沿线,南至环城南路沿线,并分别向外扩一个街坊(200-500米)的带型空间作为承载,打造为多元荟萃的历史横断面。

规划理念:以“比肩龙脉、中纬立心”为目标定位,传承历史,通过横轴葡萄茎的串联,打开城市公共与绿化空间,建设休闲廊道与游览通道,打造为多元风情的丝路文脉。

规划结构:“一带联两原、串三轴、聚四址、连五水、
41
接六心”的整体空间架构。

构建“东西贯通、一廊串珠”的生态开敞空间体系。

打造九个城市核心片区、八大滨水生态节点、七十个落地项目。

图45 东西横轴节点控制图
42
图46 东西横轴色彩引导图
3.西轴线——生态文化创新轴
规划范围:东至西安绕城高速,西至沣渭大道,北至沣渭湿地,南至京昆高速,总面积122平方公里。

目标定位:西部开发开放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节点,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将彰显“现代、时尚、生态、文化、科技、活力”六大理念,打造国际化先进城市中心。

规划结构:一轴一带、双心、四大功能区。

规划要点:复合多元,畅享优质城市体验;水绿融城,
43
塑造山水城融合之美;轨道优先,促进城市跨越式生长;系统集成,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绿色生态,先进标准的综合集成;活力多维,打造世界级轴线。

图47 西轴线控制图
4.东轴线——国际开放轴
规划范围:以浐灞河为依托,南北长约33公里,涉及浐灞生态区、港务区、高陵区、灞桥区以及雁塔区等,总面积约281平方公里。

规划理念:底线控制、文化传承、交通引领、板块带动
44
的创新发展模式。

功能区段:陆港之心、全运之门、丝路之核、幸福之城和台塬之野。

规划结构:“三河、六岸、七片区、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规划主要内容:明确片区建设重点,拟定近期建设项目,推动区域快速发展。

图48 东轴线节点控制图
45
图49 东轴线色彩引导图
4.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要求
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西安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相关要求,明确小区所在风貌分区的总体特色,在开敞空间预留、建筑外立面修饰、文化要素处理等方面符合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引导要求。

4.1设计依据与参考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
46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
4.2规划要点
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中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相关条款要求。

1.保护重点
(1)重点保护西安全域范围内的山水格局、城市历史空间格局。

(2)重点保护历史城区(老城),对其城址格局、街巷空间、文保单位、建筑风貌等历史文化要素进行重点保护。

(3)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北院门、七贤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四处历史地段:竹笆市、德福巷、湘子庙街、正学街历史地段;七处历史文化片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大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大唐西市历史文化片区、大唐东市历史文化片区、八仙宫历史文化片区、青龙寺历史文化片区及木塔寺历史文化片区。

(4)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非物质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