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民主与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头政体(Polyarchy)模型
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商务印书馆
通向多头政体(民主化)的道路
I
自由化
III
II
包容性
四、民主化的动力和条件
• 1.必要条件论(necessary conditions):民主是统治阶级和 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产物,是阶级权力平衡的产物。当 要求民主的阶级比抵制民主的阶级力量强大的时候,就发 生了民主化(Rueschemeyer); • 2.变量论(variables):1)权威政体由于内外交困丧失合法 性;2)全球经济成长,要求民主的民众基础扩大;3)天 主教会转向政治改革;4)外部行动者(欧盟、美国)对 威权国家的政策压力;5)螺旋上升的示范效应(亨廷顿) • 3.次序论(sequence):民主的经典四阶段:前提条件的发 展,退出威权主义,向民主转型,民主的巩固(Linz and Stepan)
协商民主理论 (deliberative democracy )
民主的普世性与地方性
• “民主”一词应该根据时空情境而衍生出多个替 代性方案。 • 南非:竞争还是融合?譬如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 南非,最低程序性标准的定义允许整体性地剥夺 白人精英的财产,因此,人们希望能够采用更加 实质性的定义,以尊重既有的权利、保护少数人 不受侵害;也希望新获得选举权的黑人多数能够 明白,真正的民主必须能够影响政策结果,纠正 与生俱来的社会排斥。
• 《查尔斯· 蒂利:《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
蒂利的民主化理论
• 分析民主的核心概念:受保护的协商(protected consultation)
• 民主化意味着增强政府代理人和政府所管辖人口 同呼吸共命运的平等关系,增强政府所管辖人口对 政府人员、资源和政策有约束力的协商,增强保护 人口(特别是少数人口)免遭政府代表人独裁行动 的侵害。 • 民主并不是经过发展、去威权化、转型与巩固这 些阶段后必然形成的,而是抗争的偶然结果。
蒂利的“湖泊隐喻”
• 民主不像一座油田,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经过数百年 乃至上千年才能形成。民主也不像一片花园,一名 巧夺天工的园丁,可以在几乎任何环境下,在一两 个季节内就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让它焕发生机。 民主更像是一个湖泊。一个湖泊是一个庞大的内 陆水体,以数量有限的几种差异很大的方式形 成……但是一旦形成就与其他湖泊共享很多特性: 潮起潮落、固定落差和平面水流,温度和生物的井 层分布,水波冲击成沙,等等。
民主的质量与绩效
• 意大利的案例:同一个国家之内,为什么 南方与北方的治理绩效截然不同? • 社会资本与民主绩效 • 集体行动的困境:人们为什么不合作?
三、当代中国的民主与民主化
• • • • • 党内民主(公推直选,党代表常任制) 人大民主 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社区选举) 协商民主(浙江温岭) 中国的民主化路径:(1)从党内民主到国 家民主、从精英民主到大众民主;(2)以 基层民主为生长点。
第二节 民主化
焦点问题:民主有终点吗?
一、其他民主理论:超越选举至上主义
• • • • 选举民主与治理民主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与参与民主 民主的普适性与地方性
作为选举的民主与作为治理的民主
• 人们很容易将民主与选举联系起来,而忽 略民主同时还是一种治理机制
• 卢梭:人民只有在选举那一刻才是主人 • 民主治理:决策、议程设置 • 选举民主可以确定治理的合法性
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
• “民主巩固”最简单的意义,就是人民已经确信 民主制度是处理公共事务的最好方式,而且也愿 意遵从民主制度所规定的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的 决定。 • “两次轮替检定说”(two-turn-over test):民主巩 固至少要以两次政权和平交接为前提。 • 只有统治者愿意按照选举结果放弃权力,只有当 政党轮替成为常态,民主政治才能真正稳固。第 一次政权易手通常只具有象征意义,而第二次交 接则说明了社会中的两大政治集团充分忠于民主, 愿意在选举失败之后交出职位和权力
• 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公共协商是政治共 同体成员参与公共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公 共政策的过程。 • 政治共同体中,协商过程中的参与者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理性的,不存在特殊成员的利益具有超越其他任何公民利 益的优先性 • 协商民主为政治决策提供合法性,并强调公开性和责任性。 • 协商民主的核心假设是,协商过程的参与者要承担公共利 益的责任,为更大利益而节制甚至牺牲自我利益。 • 协商民主继承的是西方政治理论源流中的共和主义传统, 是对现代自由主义民主的修正和批判,后者强调权利,而 前者强调义务 • 讨论: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吗?
基层民主
• 对村委会选举的研究显示:当村民感觉到 选举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时,他们就会有足 够的动力去参加选举, 哪怕党员在竞争中始 终占有优势,他们也会认为选举是公平的。 这就意味着,在威权体制下,竞争性选举 可以提高民众对于国家的忠诚与认同,提 高政权的合法性——程序正义与政治参与 • 村委会贿选与居委会陪选;利益结构与政 治参与
二、民主化的历史:三次浪潮
• 民主化第一波始于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在十 九世纪末带动了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 • 第二波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国家独立浪 潮,但是在1960年代就葡萄牙与西班 牙在1973-4年之间的政权转型,其中包括南欧的 希腊、拉丁美洲的巴西与阿根廷、智利等,经过 了亚洲的韩国与台湾,最后以东欧的波兰、匈牙 利、东德、捷克、斯洛伐克与前苏联共和国的民 主化为终点。第三波民主化使得民主的治理范围 与人口首次在世界上取得优势。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康乃馨”革命
三次民主化浪潮
时间 (年) 实现民主 的国家数目
回潮时间
倒退的 国家数
第一波
1828~1926
33
1922~1942
22
第二波
1943~1962
40
1958~1975
22
第三波
1974~
33
3
得分超过8分的民主国家数量变化图
三、民主化的标准和路径
• 1.威权政体的退出、通过竞争性选举来实现多党 之间和平交接政权 ; • 2.当所有的重要政治行动者都接受选举过程作为 分配公职的唯一游戏,民主化也就宣告完成了; 反对党第二次合法上台执政 • 3.最好把民主化理解为一个复杂、长期的、动态 的和结果未定的过程,它是迈向更加规则、更多 共识、更富有参与性的政治类型。 • 更高的标准:巩固的民主,民主在社会、制度甚 至心理活动中,还有在利弊的权衡中,都成为一 种惯例并且内在化。
越民主越低效吗?(政策制定的效率与政策 执行的效率)
选举民主与参与民主
•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大胆预言, “在立即可分享信息的时代,代议民主制 已过时,参与式民主变得重要”。 • 托夫勒:“电子计算机对政治体系带来了 难以数计的冲击。那些集中化的大型电子 计算机也许将增加国家对个人的控制能力, 但非集中的、小型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却会 加强个人的力量。” • 网络公民(netiz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