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茉莉花茶那些事儿(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茉莉花茶那些事儿(二)
茉莉源起于古罗马帝国,后经于波斯传入印度后与瑞香、忍冬和石榴一样成为佛教的四大圣树之一。

而茉莉的谐音“莫离”,代表忠贞不渝爱情,因此又成为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圣花。

西汉年间传入中国福州地区。

宋朝中医学的创新和茶文化的盛行,引发香茶热,诞生了数十种香茶,茉莉花茶由此诞生。

清朝咸丰年间茉莉花茶成为了宫廷贡茶,并且风靡北京城,成就了具有北京特色茉莉茶文化。

北京人不仅钟情于茉莉的香,更折服于它的意。

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以至于上至皇室贵族、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青睐有加,坊间更是流传着它与众多名人的奇闻异事。

茉莉花茶与乾隆皇帝
在北京的老字号茶店里有一种茶叫“高茉”或者“高沫”的茉莉花的茶碎,以前一直是茶楼饭店用做招待客人的免费茶水,由于价格极低也成为了市井劳作者的最爱。

即便是现在,也总有很多老北京喜
好去买“高沫”泡茶喝。

传说中,是乾隆皇帝微服出巡的万岁茶。

一次乾隆微服出巡,在民间的饭庄里喝到这种“高沫”茶,却觉得格外有一种滋味,当知道高沫是茉莉花茶的茶碎感到十分奇怪,因为他在皇宫里喝的茉莉花就出不了这种香味,于是向一位老茶客请教,老茶客告诉乾隆,北京城的水质较硬,泡茶并不是上选的好水,但唯独对茉莉花茶“情有独钟”,独特的水质可以把茉莉那种独特浓郁的香气完全的发挥出来,而皇帝用了上等的山泉水,反而无法激发出茉莉花茶那种浓郁的香气。

茉莉花茶与慈禧太后
说到关于茉莉花茶名人自然首推慈禧太后,她应是茉莉花茶当之无愧的第一代言人。

据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着特殊的偏爱,为此还规定白茉莉仅她可用,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

对喝茉莉花茶慈禧更是格外讲究。

在饮茶之前,需先用新鲜的茉莉花复熏一次以增加茉莉花茶的鲜香之气,此茶后起名“茉莉双熏”,选用黄釉额“万寿无疆”瓷盖碗冲泡,表现出对此茶的偏爱。

同时慈禧还京城将茉莉花茶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的使节和使节夫人,从而引发了京津地区上层官员和外国人圈子中的茉莉花茶热潮,这也是茉莉花茶自创始以来的第一次发展高潮。

冰雪为容玉作胎,
翠丛倒影映三才。

一日入得深宫境,
麝脑龙涎落赢台。

百年沧桑一笑过,
一闻一品换人间。

茉莉花茶与尼克松
新中国成立后茉莉花茶同样也成为了新中国外事礼茶,。

1972年,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时双方喝的就是茉莉花茶。

原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到:“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排成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起而意加保护一样。

每两张沙发之间有一张铺着白布的V字形茶几,正好填补两张沙发扶手间的三角形空缺。

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方。


茉莉花茶与冰心
著名作家冰心出生于盛产花茶的福州茶人之家,曾写过一篇散文——《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文中写到:“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香,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

”此外,在冰心晚年所写的散文—
—《我家的茶事》中仍然对茉莉花茶进行了无尽的赞美,一杯茉莉花茶,满载父亲的身影。

而家乡人每次来北京看望冰心时,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茉莉花茶。

中年之后,冰心便始终坚持饮茶,与老北京人的习惯一样,每天早上沏一杯茉莉香片。

茉莉花茶与老舍
老舍写作时有个习惯,一般是边饮茉莉花茶边写作,他认为喝茶是一种艺术。

他创作的著作《茶馆》,通过对老北京的大裕茶馆的兴衰历程的描写,反映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

老舍与冰心友谊情深,每逢登门拜访冰心,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用家乡的茉莉茶来款待老舍。

老舍后来曾写过一首七律赠给冰心夫妇;
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且共儿童争饼饵,暂忘兵火贵桑麻。

酒多即醉临窗卧,诗短偏邀逐句夸。

欲去还留伤小别,阶前指点月钩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