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树三中2016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亚里士多德了……"以下对卢梭观点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卢梭赞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B.卢梭主张人生而平等C.卢梭提出契约国家学说D.卢梭批判奴隶社会的不公
3.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
B.两国地域的大小
C.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
D.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
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
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
”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5.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主要表现在( )
①服饰文化②饮食文化③居住状况④婚丧嫁娶⑤社交礼仪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④⑤
6.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7.近年,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8.有一位画家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该画家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印象派D.现实主义
9.下图反映出的最本质问题是(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友好
C.反映出美国向中国转嫁金融危机
D.国际经济旧秩序已经打破
10.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
C. 《应召统筹全局折》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作为成功科学的象征,成为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典范。
这不仅开启了一个科学方法的新时代,也使18世纪成为一个信仰科学的时代。
”这评价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B.普朗克的量子假说C.牛顿的经典力学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2.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B.载沣任摄政工总揽大权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什么是“革命”
比较材料中对“革命”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8分)
1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进程比较表
(1)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日近代化不同的原因。
(9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可以看出C正确;A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排除;B没有全面反映材料,D的说法不合史实,故排除B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是对“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
了”的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因为有些人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是来统治的,强调了人不是生来平等的,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卢梭的主要观点是天赋人权,强调人人平等,因而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雅典城邦共和国早期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贵族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类似罗马的元老院),后来通过不断的民主改革,贵族权力被削弱,权力中心转移到有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一般平民占据优势),这样雅典就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
古罗马共和国是由一系列的罗马城邦组成的联邦,各城邦的实力相近因此只能采取共和制.到共和国后期由于经济发展和对外战争的影响,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同时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地区取得了远远强于其他城邦的地位和实力,由此导致了共和国末期的内战,最终凯撒击败对手取得了共和国的政权,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
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
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可知是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的实际,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和国际工人运动•十月革命•背景产生。
5.【答案】A
【解析】本题关键要对“物质生活”与“习俗"有充分的理解,上述五点都属于物质生活与习俗的范畴,所以应选择A项。
6。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解析】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①中实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伙伴关系”、“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等信息说明世界国际关系由紧张趋向于缓和,其背景是两极格局趋向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故D项正确;A项“已经形成”说法错误;B项“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说法错误;C和材料没有关系。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画家的艺术贴近下层社会,真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与之相符的为法国画家米勒,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所以
选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打破隔离的坚冰·现实主义文学9。
【答案】A
【解析】从图示和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与中国等各国联系起来,这说明的最本质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
1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859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因此选B.
考点:《资政新篇》
1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先看到时间是18世纪,而A项是19世纪中期,B项、D项是20世纪,可以排除掉。
C项牛顿力学体系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是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总结,将神从非生命领域中驱赶出去。
故选C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
12.【答案】D
【解析】这道程度性选择题从“原因”的角度考察分析问题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得出“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这一结论,主要
是因为“预备立宪”的实质是“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所以,解答此题要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去思考。
13.【答案】不同之处:对“革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1分)经典作家认为“革命"是暴力,是在打碎旧世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世界。
而现代学者认为:“革命”不一定非得是暴力的。
(或单独选出某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也可以).(4分)
原因:(1)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更多是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理想和社会发展进步等角度来论证“革命”的。
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论证“革命”。
(6分)
由于论证“革命”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有所不同。
(1分)
(在原因的论证上,只要能够切合材料,并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之处:从材料左栏中的“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等可以看出经典作家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人认为“革命”是暴力,是在打碎旧世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世界。
从材料右栏中的“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革命中的立法与政策的温和或激进”“并不都是越激进、越极端越好”可以知道现代学者认为:“革命”不一定非得是暴力的。
综上所述,
两者对“革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原因:主要从两者看问题的角度去思考。
从材料可以看出,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更多是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理想和社会发展进步等角度来论证“革命”的.而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论证“革命"。
由此可以得出由于论证“革命"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有所不同.这一题是开放性试题,在原因的论证上,只要能够切合材料,并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革命的含义;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革命认识的变化
14。
【答案】(1)现象:服饰(装);婚姻礼俗。
(2分)原因:西方文化的影响;本国历届政府的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后果(4分)
(2)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4分)【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清末男装"到“中山装”反映了服饰的变迁;“旧时婚礼”到“新式婚礼”反映了婚礼习俗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引导等。
(2)材料二通过五幅图片反映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打破落后观念,传播先进观念和知识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封闭的自然经济的束缚;有利于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服饰的变迁、婚礼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进步的影响。
15、(1)相同点:经济近代化开始时间、开启模式大体相同.19世纪60年代,以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为起点,相继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历程。
(3分)
不同点:①近代化进程不同。
日本的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面同时进行,中国则是从经济到思想文化再到政治一步一步缓慢推进.②政治民主化时间不同。
近代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的确立相差20年以上,甚至达到半个多世纪。
③近代化结果不同.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向近代化的转型;中国从根本上未能实现。
(任意一点3分)
(2)原因:①中国封建专制势力根深蒂固,从根本上制约了近代化进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3分)②中国自然经济主导,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新兴阶层和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分)③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不利于接受外
来文化和民主化发展;日本文化传统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特点,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