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讲解】
• 【典例说明】
•
例2.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 的主要原因是( )
• •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重点、难点讲解】
• • • • • 一、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知识链接: 1.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和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 形成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 的。 • • 4.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5.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 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重点、难点讲解】
• 【典例说明】
• • • • •
例1.“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 C.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D.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 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错了。”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 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 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形成了
“斯大林模式”。本课共有两个子目。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介绍了 1921年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第二: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介绍了斯大林实施一、二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和“斯大林模
式”形成的时间、标志和利弊。
【重点、难点讲解】
• 教师点拨:
• 3.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 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 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 • • • • • • • 一、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知识链接: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领导人:斯大林 时间:到1937年完成 重点:发展重工业 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由此加强。苏联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难点讲解】
• 教师点拨:
• 1.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 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 • 2. 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是高度集中。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 式”,其发展的结果导致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给我们启示是:经济建 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办事;国民经济各产业比例协调发展。
• • • • • 一、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知识链接: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农业集体化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 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重点、难点讲解】
• 教师点拨:
• 1.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 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 举措。1924年列宁逝世了, • 2.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 (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 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重点、难点讲解】
• 教师点拨:
• 1.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 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 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2.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 3.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 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 大的生命力。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讲】
【教材分析】
•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里第2课内容,本课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的,具有承上启下 的重要意义,列宁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符合苏俄的国 情,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斯大林先后完成了第
【重点、难点讲解】
• • • • 一、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知识链接: 1、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面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的任务。 • • • • • (2)时间:1921年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系在一起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领导人:列宁
列宁
斯大林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最终定案!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 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