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与运用共78页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
• 三、中医体质辨识理论:
•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 》,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 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
• 2009年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 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 体系,确定了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 、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 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 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人 的体表与脏腑直接相联系的主要经脉有十二条,称 为十二正经。
• 还有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不与脏腑直接发生隶属 与联络关系的八条经脉,称为奇经八脉。络,有网 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 横交错,遍布全身。
• 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年老体 弱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硅胶拔罐保健法注意事项
• 高热、抽搐、痉挛等不宜应用; • 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不宜应用; • 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 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疾病治疗—— 高血压(头晕、头痛)
•
高血压病可导致头晕、头痛。可通过百会、印堂
目前 街道社区志愿医疗服务的内容
• 量血压等。 • 疾病解答。 • 按摩推拿。 • 拔火罐。
设想中 街道社区志愿医疗服务的内容
• 量血压。 • 疾病解答。 • 穴位按压。 • 穴位贴压。 • 耳穴贴压。 • 硅胶拔罐。
• 特点:增加安全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的概念
•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 便易学的中医技术,又称“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民 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
• 太冲: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 :头痛,眩晕,胁痛,呕逆,月经不 平肝潜阳
• 主穴:枕、额、神 门、肾。
• 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 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 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 人体的健康是由经络系统维持的,经络正常运转 ,人体就健康;经络失控则疾病发生,而疾病的 痊愈是经络恢复控制的结果,所以经络与健康密 切相关。
耳穴按压保健法注意事项
• 湿疹、溃疡、冻伤、炎症部位和胶布过敏者禁止 压豆。压豆后如发现局部疼痛难耐、肿胀甚至发 炎,应及时去除压豆,并用碘酒,必要时可服用 消炎药,以防止化脓性耳软骨膜炎的发生。
• 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压豆后宜适当活动 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 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禁用强刺激手法。
• 风池: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耳鸣,癫痫,中 风,热病等。
•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 髁连线 的中点。主治发热,咽痛,无力,疱疹,泻痢,高血 压。
•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主治胃痛,呕吐,心 痛,心悸,胸闷,失眠,眩晕,偏头痛,上肢痹痛。
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推 广与运用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中医适宜技术
在社区推广与运用
广州市中医医院黄应杰
• 广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 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擅长中医药、针灸治疗神 经系统疾病、生殖泌尿疾 病、中医养生保健等及其 它内科疾病。
• 联系方式:
• 电话:13112265703 • 邮箱:13112265703163 • QQ:865780678 • 微信:杰仔
贴压。贴压后如发现局部疼痛难耐、肿胀甚至发 炎,应及时去除贴压,并用碘酒,必要时可服用 消炎药,以防止化脓性炎症的发生。 • 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贴压后宜适当活动 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 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禁用强刺激手法。 • 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年老体 弱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 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 耳聋,痄腮,咽痛,热病无汗,多汗,腹 痛,便秘, 痛经,滞产。
•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主治胃病,呕吐、腹胀,泄泻,痢疾 ,便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
• 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 缘。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腹泻,月经不 调,带下,阴挺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疝气 ,失眠。
穴位按压保健法注意事项
• 辨证取穴、主配穴结合。 • 要有足够的指压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的刺
激量,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 根据病情每日施术2~3次,对痛证病人可在治疗
后半小时左右加强指压一次,以巩固疗效。 • 指压时应先轻后重,切忌用力太猛。
穴位贴压保健法注意事项
• 严密消毒,预防感染。 • 湿疹、溃疡、冻伤、炎症部位和胶布过敏者禁止
• 中医适宜技术有着较深的理论基础,它与中医脏 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有着密 切的联系。
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
• 一、中医脏腑学说;脏腑,古代称为“藏象”。藏 是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指征象或形象,这里是指 内脏的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的征象。
• 二、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沟通内外, 贯穿上下的通络。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将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 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太阳、风池、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太冲等穴缓解。
• 百会:两耳尖联线与正中线交点稍后凹陷中。主治头 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
•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衄, 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 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 头痛,目疾,口眼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