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组方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血组方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蒋卫忠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照组30例给予通便灵胶囊.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高分辨率胃电图监测系统记录餐后胃电主频的变化;口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48 h后拍摄腹部平片测定胃肠通过时间.结果: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餐后胃电主频有显著提高(P<0.05),可以显著减少胃肠通过时间(P<0.05)和改善临床症状(P<0.01)气秘、虚秘证型的临床症状(P<0.05).结论: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的整个消化道具有影响,慢性便秘是与整个消化道相关的疾病,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20)007
【总页数】2页(P1017-1018)
【关键词】益气养血;慢性便秘;胃肠动力
【作者】蒋卫忠
【作者单位】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科,山东青岛 266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5
本研究根据中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以益气养血等药物组成健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导滞的方剂,主要用于气秘型、虚秘型等慢性便秘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品
益气养血组方主要由黄芪、生首乌、当归、生白术、枳壳等组成,其组成比例依次为6∶6∶4∶3∶3。

上方煮提成膏,制成粉末,制成通便灵胶囊(由西苑医院制剂室提供),由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出品。

1.2 病例资料
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试验标准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按照李宗信[2]所报道的疗效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和疗效判定。

60例慢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男3例,女27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9.03±12.00)岁,病程
(11.28±10.25)年,排便周期(4.38±2.10) d,热秘2例,气秘14例,虚秘14例。

对照组男3例,女2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2.47±14.78)岁,病程(11.2 ±9.09)年,排便周期(4.81±2.01) d,热秘4例,气秘15例,虚秘11例。

经检验2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平均年龄、病程、排便周期、证型分布
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随机分组、单盲方法给药,治疗组给予益气养血组方药物,每日2次,每次2粒;对照组给予通便灵,每日2次,每次2粒,2药均4周为1个疗程。

2组药
物服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仪器设备及观察指标
采用瑞典CTD-SYNECTICS 公司生产的高分辨率胃电图监测系统。

近来国内外报
道[3~5]便秘患者存在胃排空延缓,其发病机制可能源于“结肠闸”机制,他们认为慢性特发性便秘是与整个消化道相关的疾病,故提出在治疗严重特发性便秘时应该考虑整个消化道动力的情况。

以往研究[6]表明,胃肠电节律紊乱可导致胃肠动
力障碍性疾病。

健康人胃电节律为每分钟3次(3 cpm),低于或高于这一频率都视为胃节律紊乱。

一般有3种形式:①胃动过速,指慢波频率大于4.5 cpm;②胃
动过缓,指慢波频率小于2 cpm;③胃节律失常,指快慢节律交替出现。

餐后胃
电主频的变化:我们将胃电主频设定为3 cpm,主要观察慢性便秘患者餐后胃电
主频的变化,而健康人餐后胃电主频应达到70%。

胃肠通过时间测定:采用张秀兰等[7]报道的测定便秘患者胃肠通过时间的方法,即
口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48 h后拍摄腹部平片1张,根据标志物在胃肠道的分布可以判断是慢通过、流出道阻滞或混合型便秘。

以第5腰椎棘突下缘至右骨盆出口
的连线,区别标志物已进入回盲部或仍在小肠内;以第5腰椎棘突下缘至左髂前
上棘的连线,区别标志物在降结肠或在乙状结肠内[8]。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F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等
级资料应用Radit检验。

2 结果
2.1 显著提高餐后胃电主频所占比例
2组服药前的餐后胃电主频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餐后胃电主频所占比例由服药前的(34.39±16.94)%提高到服药后的(61.49±24.29)%,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餐后胃电主频所占比例服药前后分别
为(37.89±18.50)%和(40.82±11.79)%,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组餐后胃电主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益气养血
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餐后胃电主频有提高,并接近正常70%的水平,提示益
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的胃动力有改善作用。

表1 服药前后餐后胃电主频比较组别例数餐后胃电主频(%)服药前服药后治疗组1534.39±16.9461.49±24.29*D对照组1537.89±18.5040.82±11.7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自身对照比较: P<0.05
2.2 可以显著减少胃肠通过时间
服药前2组胃肠通过时间、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由服药前的(16.56±3.94)条减少到服药后的(8.22±8.23)条,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服药前的(17.86±3.67)条减少到服药后的(8.29±9.18)条,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药均有减少胃肠通过时间的作用。

而2组服药前后及服药前后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药对胃肠通过时间的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服药前后胃肠通过时间测定比较组别例数胃肠道钡条数(条)服药前服药后前后差值治疗组916.56±3.948.22±8.23*8.33±6.54对照组
717.86±3.678.29±9.18*9.57±8.04
注:与自身对照比较:*P<0.05
2.3 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组对症状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证候评分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证候评分分别由服药前的
(7.667±2.249)和(7.667±2.659)降为服药后的(2.233±1.591)和(4.833±3.03),前后差值分别为(5.433±2.063)和(2.833±1.683)。

结果显示,2组服药后之间、服药前后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益气养血组方对慢性便秘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通便灵。

表3 临床疗效观察组别例数临床痊愈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
率(%)治疗组306(20.00)14(46.67)10(33.33)0.00100.00对照组
302(6.67)6(20.00)20(66.67)2(6.67)93.33
注:经Radit分析:P<0.05
表4 2组证候评分前后比较组别例数服药前服药后前后差值治疗组
307.667±2.2492.233±1.591**5.433±2.063**对照组
307.667±2.6594.833±3.0302.833±1.68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对慢性便秘不同证型的作用
治疗组对气秘、虚秘两型慢性便秘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而对照组分别为100%和90.91%。

对气秘、虚秘两证型慢性便秘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秘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慢性便秘患者餐后胃电主频低于正常水平,说明胃动力低下、胃肠通过时间延长,可以认为慢性便秘是与整个消化道相关的疾病。

而益气养血组方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整个消化道都有作用,这为临床治疗慢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体现了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

以黄芪、生首乌、当归、生白术、枳壳等药物组方,具有健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导滞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契合气秘、虚秘证型病机,对慢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

表5 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组别证型例数临床痊愈n(%)显效n(%)有效n(%)无效
n(%)总有效率n(%)治疗组热秘20.001(50.00)1(50.00)02(100.00)气秘
144(28.57)6(42.86)4(28.57)14(100.00)虚秘
142(14.29)7(50.00)5(35.71)014(100.00)对照组热秘
40.002(50.00)1(25.00)1(25.00)3(75.00)气秘
152(13.33)2(13.33)11(73.33)015(100.00)虚秘
110.002(18.18)8(72.73)1(9.09)10(90.91)
注:经Radit检验服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气秘型、虚秘型分别比较u分别为
1.9975、
2.2332,P<0.0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131.
[2] 李宗信.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J].北京中医杂志,1991(4):52.
[3] 张万岱.胃肠运动与中医脾胃病[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消化系统
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1999:5.
[4] Marzio L,Del Bianco R,Donne MD,Pieramico O,et al.Mouth-to-Cecum Transit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Chronic Constipation:Effect of Glucomannan[J].Am J Gastroenterol, 1989,84:888-91.
[5] Van Der Sijp JRM,Kamm MA,Nightinggale et al.Disturbed Gastric and Small Bowel Transit in Severe Idiopathic Constipation[J].Dig Dis Sci, 1993,38:837-44.
[6] 连至诚,欧守阳,许冠荪,等.胃肠电及胃肠动力研究在中国[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
[7] 张秀兰,柯美云,潘国宗.测定便秘患者胃肠通过的一种简便方法[J].基础医学
和临床,1995,15(增刊):18.
[8] 柯美云,李若群,潘国宗,等.胃肠通过时间测定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的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2):7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