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自读文本悼念乔治 桑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人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自读文本悼念乔治桑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
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
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
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身体乃是一种遮掩。
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
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
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
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
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
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
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
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
在她身上不乏诗才。
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出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
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
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
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来意辱骂。
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
谁带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
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
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
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
这火炬燃得比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
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去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
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
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
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
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
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正向我们走来。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翅膀拍击的声音。
1.作者说:“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作者盛赞乔治·桑是一种思想的坐标,是一种思想的标志。
(示例2)作者在这里赞扬乔治·桑是法兰西的自由女神,她的思想和精神一直鼓舞人们前进。
(示例3)乔治·桑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思想,一种感情。
作者在这里表达出一种钦佩、爱慕、崇敬的感情。
2. 请简要阐释本文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中心是论证乔治·桑的伟大业绩,表达作者沉痛哀悼的心情。
作者主要通过列举其众多优点来实现,文章重点论述了她思想的不朽。
作者行文是按照
由外在形态到内心品质的思路展开。
文章主体部分先论述了她作为女性的典范和众多的杰作佳品,这些论述又紧扣前文“两种形式”即“某种形式”和“另一种形式”来延伸。
逻辑的严密体现在各部分、各段落之间的过渡性语段和语句上,整篇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思维与逻辑的缜密。
3.“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搏击的响声”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搏击的响声”是指对一切真理、一切正文的探求。
伟人的离去将引发人们去探求他们的精神,从而获得真谛,促进历史的进步。
4.“劳动者离开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试列举另外一位伟人,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贝多芬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不朽的音乐作品和他“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屈精神永远留在世上,成为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力量。
二、语言运用
5.把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乔治·桑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她文采出众、多才多艺、感情丰富、心地善良。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意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乔治·桑是一位文采出众、多才多艺、感情丰富、心地善良的擅长写以抒情见长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充满青春的热情与反抗意志为特色的小说的多产作家。
6.过年不出门,一些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过年方式引发热议。
请就“宅居过年方式”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
(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阐述个人观点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是对社会舆论发表见解,要求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1)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
走亲访友让人精神疲惫,网络技术可使我们足不出户照样可以联络亲情,不必拘泥于形式。
(示例2)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讲究“走出去”,走亲访友、赶庙会等是过年的重要活动。
传统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年轻一代责无旁贷。
(示例3)春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需要传承,但也要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应该有机结合。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桂冠.弱冠.勇冠.三军冠.冕堂皇
B.遗.赠遗.憾路不拾遗.遗.闻轶事
C.装载.载.体怨声载.道载.歌载舞
D.强.劲强.迫强.弩之末牵强.附会解析:选C。
A项,读音分别是:ɡuān、ɡuàn、ɡuàn、ɡuān;B项,读音分别是:wèi、yí、yí、yí;C项,读音相同,都读zài;D项,读音分别是:qiánɡ、qiǎnɡ、qiánɡ、qiǎ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销毁消声匿迹神采奕奕光彩夺目
B.苍穹沧海桑田开仓赈灾振翅搏击
C.屹立迄今为止挺身而出挺而走险
D.忧郁杞人忧天虽死犹生怨天犹人
解析:选B。
A项,消声匿迹—销声匿迹;C项,挺而走险—铤而走险;D项,怨天犹人—怨天尤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动脉硬化使老教授上肢痉挛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两只手会情不自禁
....地抖动起来,已经三年多不能动笔了。
B.昔日是片片田野,道道沟渠,如今是座座高楼,条条大道,走进乐山新建城
区,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面目全非
....的感觉。
C.一个人可能是微乎其微
....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时就会价值无穷,就会被社会所承认。
D.“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出口成章,文不加点
....,这是写作的自由、自信与从容。
解析:选D。
A项,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改为“不由自主”。
B 项,面目全非:指事情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贬义词,可改为“焕然一新”。
C 项,微乎其微:指非常小或非常少,不合语境,应改为“微不足道”。
D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
用在此句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解析:选D。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为“只要你……”;B项,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其后的“的”;C项,多项定语词序不当,正确次序应为“我们学校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
B.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青年,富于理想,崇拜英雄,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D.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解析:选C。
A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B项,约数或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应为“十七八”;D项,顿号改为逗号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冬天之美
乔治·桑
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我无法理解富翁们的情趣,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讲究穿着和奢侈挥霍的季节,将巴黎当作狂欢的场所。
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
在我国的大都市里,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看见就令人恶心。
在乡下,一片阳光或者刮几小时风就使空气变得清新,使地面干爽。
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他们滞留在这个垃圾场里,实在是由于无可奈何。
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
英国人比较明智,他们到乡下别墅里去过冬。
在巴黎,人们想象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可是小麦从秋天就开始发芽,而冬天惨淡的阳光——大家惯于这样描写它——是一年之中最灿烂、最辉煌的。
当太阳拨开云雾,当它在严冬傍晚披上闪烁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坠落时,人们几乎无法忍受它那令人炫目的光芒。
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
地面披上了美丽的苔藓。
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鲜红和金色的斑纹。
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
由于地势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机缘,还有其他几种花儿躲过严寒幸存下来,而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
虽然百灵鸟不见踪影,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在河边栖息和休憩!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
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
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6.第一段作者写城市的冬天是否多余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上考虑。
答案:不多余。
通过写城市冬天“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能看出作者对城市冬天持厌恶态度。
它与第二段形成对比。
有了第一段城市之丑,乡村冬天之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
7.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主要景物在冬天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文中关键句,筛选信息即可。
答案:
描写的景物最突出的特征
阳光最灿烂、最辉煌
麦田广阔的、鲜艳的
花草生机盎然
鸟儿喧闹的、美丽的
白雪璀璨的、神奇的
8.
爱乡村的冬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到本文的文眼句(“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是前提。
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抓住文章关键句筛选概括即可。
答案:(1)乡村冬天自然之美和城市冬天生活的肮脏形成鲜明对比,使作者对乡村冬天情有独钟。
(2)乡村的冬天朴实而又和谐,精神生活异常丰富,充满了人情美。
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对文眼的把握,可以迅速解决第一问;第二问要紧扣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表现手法解答。
答案:(1)表明了作者对城市富翁们生活的态度,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虚荣、奢侈挥霍的所谓大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朴实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表明了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2)只有热爱生活,有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培养发现灵感,才能造就发现美的眼睛。
三、语言表达
1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发展前景人数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
818 64.9
生活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22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
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答案: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比较宽容(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11.依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
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人民教师的赞美之情。
你不是工程师,却为学生塑造了高尚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不是播种机,却为学生播下了丰收的种子;你不是启明星,却为学生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你不是泉水,却为学生浇灌了干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