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草场纠纷的成因及调解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场矛盾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案件要旨:
草场,边界纠纷是牧区最常见、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纠纷之一,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矛盾各方关注的焦点比较敏感。
如果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当地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案情:
1998年我乡阿合牙孜沟居民别克山在本村承包了800 亩草场,并取得了草场使用证;但在同年6月便被邻居啊合江“私围乱占” 300亩。
在草场被侵占期间,别克山多次要求阿合江归还但一直遭到拒绝,为此两家时常闹起纠纷甚至还使用过暴力。
而今,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载畜负担逐步增大,草场资源潜在价值的上涨,是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近日,喀夏加尔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在我乡阿合牙孜沟进行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时发现了这起因〃私围乱占〃邻居家300亩草场引发的多年矛盾盾纠纷,当发现此事后,综治办、司法所、草原站、村委会立即制定矛盾纠纷调处方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面对现实,认真调查研究,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调查认真,材料齐全,有理有据。
处理过程中,切实做到’'三树三破'’即树立大局意识、破除小集体观
念,树立公正意识,破除私利观念,树立大众意识,破除人情观念,严格遵守原则和程序,不出一丝错误和遗漏,作到公道解决草场问题,让群众放心满意。
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入户调解,采取教育、疏导等多种办法手段,最终统筹化解这场长达14年矛盾纠纷。
有力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充分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草场纠纷原因:
在排查调处分析中我们发现,草场纠纷其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人为原因,又有政策原因。
一、历史遗留问题,引发草场纠纷。
由最初的草场“大锅饭”逐渐演变为放任自流式的“私围乱占”,存在着极不平衡现象。
相邻牧户在最初大都为抢占“地盘〃而产生隔阂,具有“敌对"心里,彼此因牛羊“越界而发生民事、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屡见不鲜,一直影响着社会稳定,而每当发生此类事件,由于草场使用权属不清,有关部门在解决过程中没有法律依据,难以办案,甚至束手无策,境况十分尴尬。
二,个人侵占引发草场纠纵
(一)、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草场的载畜负担逐步增大,造成了草场和牲畜严重失衡,因而每一亩草场都成为牧民关心的焦点。
个别牧户在极力保护自己现有草场的同时,
千方百计想多占一分草场,继而引发矛盾纠纷。
(二)、部分牧民法律意识淡薄,考虑问题片面。
在遇草场纠纷中,不能够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大多数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能及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使本来能够协商能解决的问题,变得欲发复杂化,直至扩大发展。
调解草场纠纷的主要方法
调解草场纠纷,合理维护广大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维护地区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因此,应根据草场纠纷案件引发的原因,具体分析矛盾各方面的因素,因地而宜,因人而变,及时采取调解纠纷的正确方法。
一、把握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处置解决。
对于由历史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解决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认真调查研究,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调查认真,材料齐全,有理有据。
处理过程中,民警要切实做到〃三树三破〃即树立大局意识、破除小集体观念,树立公正意识,破除私利观念,树立大众意识,破除人情观念,严格遵守原则和程序,不出一丝错误和遗漏,作到公道解决草场问题,让群众放心满意。
二、发挥法律威严,打击少数滋事人员。
在因个人侵占而引发的草场纠纷中,应当严厉打击蓄意挑衅者,根据挑衅者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作出处罚,并作出处罚的同时应当做好挑者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
在调处过程中应当重点指出当事人无权自圈草场的事实,从实际情况出发,说服教育,调解双方矛盾,同时依法处理当事人的过激行为。
三、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在排查和化解草场纠纷过程中,应切实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方面,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邀请草原监理部门人员深入群众答疑解惑,教育和引导广大牧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诚实守信,互谅互解,互帮互助。
另一方面,对已出现的草场纠纷,教育广大牧民群众要依法维权,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申诉,不搞过激行为,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解决纠纷,杜绝无理取闹,影响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等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