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K值是固定的
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
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
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
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9. (8分)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

兴奋传至胰岛,
作用于丙,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丙表示__________。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并大量繁殖时,消灭该病毒首先需通过__________免疫途径。

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流感,当已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毒感染时,免疫
,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

13. (8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两则实例。

(1)人类酿酒的历史已有5 000年,但是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是__________(填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__________来鉴定,在__________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色。

(2)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

Ⅱ.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它主要分布在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3. 解析:流感患者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依靠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将病毒消灭。

答案:D
4. 解析: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c向右侧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D
5.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中不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①为鼠的同化量,②为鹰的同化量。

则②/①的比值代表了鼠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③为鼠粪便中的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草的能量。

答案:C
6. 解析:肠道中的物质A是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液中。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和转变为糖原,即5、7、8过程。

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即能促进6过程。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使pH保持稳定。

答案:C
7. 解析:在精选葡萄后应先冲洗1~2次,然后除去枝梗,原因是要除去污垢,但不能洗去附着在表面的酵母菌,先去枝梗会造成汁液流失和污染;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厌氧过程,在有氧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酒精氧化为乙醛,进而氧化为醋酸;在酒精发酵时,一定要对器具消毒,以免杂菌污染和危害酵母菌的作用,影响酒的品质;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 ℃。

答案:B
8. 答案:B
9.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Ⅰ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而Ⅱ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靶细胞受体不足。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载体蛋白活动加强,影响其活动的主要有胰岛素的含量、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及ATP的供应量。

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因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由此引起的糖尿病属Ⅰ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葡萄糖载体胰岛素胰岛素受体
(2)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Ⅰ型自身免疫
10. 解析:(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作用于效应器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产生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甲状腺激素增多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相应的激素减少。

(2)神经受刺激处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促进血糖升高的由胰岛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细胞。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并大量繁殖,需要细胞免疫起作用,以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会迅速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1)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下丘脑和垂体
(2)由正变负胰高血糖素肝细胞(肝脏)
(3)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11. 解析:根据图1中的曲线a可以看出,种群呈“J”型增长,曲线b表示的是“S”型增长。

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当种群个体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答案:(1)J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
(3)波动
12. 解析:
(1)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说明丁是分解者;②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将碳传递给分解者,供分解者利用,③过程是指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传递。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图中B、C所占的生物量的比例基本相等,所以共处同一营养级。

(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指生态价值,指在生态系统中起的调节功能等。

答案:(1)分解者有机物CO2
(2)负反馈自我调节
(4)间接
13. 解析:Ⅰ.(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可使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是毛霉。

Ⅱ.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应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灭菌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答案:Ⅰ.(1)酵母菌重铬酸钾溶液酸性灰绿
(2)毛霉
Ⅱ.纤维素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
14. 解析:(1)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根、芽、茎三种器官最适生长素浓度差别很大,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2)①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其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②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X处要放置空白琼脂块,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生长素。

③根据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和实验过程分析,有两种情况可以考虑,一是有实验效果,说明假设成立;二是没有实验效果,说明假设不成立。

答案:(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2)①细胞分裂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②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