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
[填空题]
1四始说
参考答案: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
《毛诗序》也提到“四始”,认为《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
[填空题]
2风雅
参考答案:“风雅”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
在这里,“风雅”并不是指的“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
它对中国后世文人创作影响尤为明显。
[单项选择题]
3、没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的作品是()。
A.《秦风•蒹葭》
B.《秦风•无衣》
C.《鄘风•相鼠》
D.《大雅•生民》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谷风》中开头写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是()。
A.赋
B.比
C.兴
D.颂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的意思是()。
A.摇来摇去
B.翻来翻去
C.想念、思念
D.痛苦、悲伤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6、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是()。
A.《周南•汉广》
B.《卫风•氓》
C.《郑风•将仲子》
D.《郑风•狡童》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属于农事诗的作品有()。
A.《豳风•七月》
B.《周颂•丰年》
C.《小雅•鹿鸣》
D.《小雅•采薇》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8、“信誓旦旦”一语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A.《蒹葭》
B.《离骚》
C.《东山》
D.《氓》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9、《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它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0、《诗经》中祭祀后稷事迹的作品是()。
A.《周南•关雎》
B.《秦风•蒹葭》
C.《小雅•采薇》
D.《大雅•生民》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1、下列《诗经》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的是()。
A.《大雅•生民》
B.《小雅•北山》
C.《大雅•公刘》
D.《大雅•大明》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2、“邂逅相遇”这个成语出自《诗经》()。
()
A.《郑风•野有蔓草》
B.《大雅•文王》
C.《卫风•淇奥》
D.《秦风•蒹葭》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1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中“僚”的意思是()。
A.轻浮
B.洁白
C.美好
D.清晰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14、“三弃三收”这一情节出于()。
A.《卫风•氓》
B.《豳风•七月》
C.《豳风•东山》
D.《大雅•生民》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阔”的意思是()。
A.富裕
B.阔绰
C.宽
D.散
参考答案:D
[填空题]
16《诗经》中“颂诗”包括()、()和()。
参考答案:《商颂》;《周颂》;《鲁颂》
[填空题]
17《诗经.邶风.二子乘舟》写出了?
参考答案:《二子乘舟》是《诗经·邶风》第19篇。
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
全诗2章,章4句。
全诗通过对飘飘远逝的二子和船影等画面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卫国人民对“二子”之间感情的欣赏与感动。
[填空题]
18《诗经.鄘风.相鼠》用丑陋的老鼠起兴,写出了()。
参考答案:统治者不知廉耻,不讲礼仪,连老鼠都不如
[单项选择题]
19、“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羊牛下来
B.曷其有佸
C.羊牛下括
D.苟无饥渴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的意思是()
A.克服
B.能够
C.战胜
D.重量单位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的意思是()
A.糜烂
B.无
C.开始
D.浪费
参考答案:B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单项选择题]
22、“蟋蟀在堂,岁聿在莫。
今我不乐,()。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日月其辉
B.日月其除
C.日月其迈
D.日月其韬
参考答案:B
[填空题]
23比兴在诗篇中有何作用?二者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比就是比喻,它在诗篇中的作用是描绘形象鲜明生动,能够把抽象的事理阐述得十分深刻。
兴,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诗经.》之中大量使用兴的手法,用于起兴的物象在作品中主要能够起到四个方面的功能,或是烘托气氛,或是激发联想,或是象征隐喻,或是起韵无义,只是奠定全诗的韵脚。
比与兴两种技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意与选取的物象之间,两者相互影响的先后次序不同。
一般说来,兴的作用大多是物象的触引在先,而诗人情意的感发在后;而比则是诗人心里大多已经有情意在先,然后选取物象借以表达出来。
二是在情意与物象感发作用的性质方面,比与兴也有不同。
兴的感发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
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
兴的感发多是自然的、无意的,比的感发则多是人为的、有意的。
三,比和兴在诗篇中经常出现的位置不同,兴一般出现在诗篇的开头,而比在诗篇中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中或篇末。
四,比和兴与诗篇主旨的关联不同,比一般和诗篇主旨无关,而兴一般和诗篇主旨有关。
[填空题]
24《诗经》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句型富有
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
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
叹方法,强化抒情。
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
”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
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
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多项选择题]
25、下列诗篇中属于《诗经•大雅》的是()
A.《鹿鸣》
B.《谷风》
C.《生民》
D.《文王》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大雅·生民》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文王》-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
[填空题]
26试论《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诗经》诗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
为更好地阐述这一问题,我们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周代社会的思想意识两方面论述,以证实《诗经》内容之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第一,《诗经》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
农耕、蚕桑、采摘、纺织、染色、建筑、狩猎、捕鱼、缝纫、搓绳、修缮、畜牧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些反映劳动生活的诗篇中,不仅反映了劳动诗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第一创造者,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及贵族统治者对劳动的偏见(如二雅中仅有反映狩猎和畜牧的诗篇),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反映劳动生活诗篇的研究,可以全面认识周代生产状况、产品的分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我们了解周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
第二,《诗经》反映了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如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或描写了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坦率的表白,或描写青年男女在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和幽期密约时的兴奋,或描写真挚的相爱和刻骨的相思,或描写失恋时的痛苦和爱情受阻时的反抗情绪。
可以说,这些做平记录了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周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家庭诗人类社会的细胞,婚姻诗延续人类的纽带,先民十分重视婚姻问题,《诗经》中也有数量可观的反映婚姻问题的诗作,这些作品记述了媒人的活动,突出了媒人在婚姻问题上的重要地位,记述了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繁杂的新婚典礼,甚至记录了一曲曲动听的赞美新郎、
新娘的颂歌,再现了那热烈、喜悦、欢乐的场面。
对于我们研究上古时的民俗风情及婚姻制度,提供了高贵宝贵的资料。
作为农业部族的周人,十分重视家庭的稳定,把能否治理好家庭视为是否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标志之一,《大雅。
思齐》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度,以御于家邦”之语,即为例证。
《诗经》中许多诗篇,或描写夫妻间融洽和睦的家庭喜悦,或描写夫妻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或抒发了久别重逢的喜悦,或抒发了深切的悼亡之痛,或记录了信誓旦旦的诺言,或记录了弃妇们发自心底的悲怆的呼声。
生动地再现了3000年前家庭生活的全貌。
这些作品,感情缠绵细腻,风格婉约多姿,成为《诗经》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之一。
第三,《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
兵役、徭役是统治者强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尤其是西周后期“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诗大序》),再加上“四夷交侵,中国皆叛,用兵不息”(《小雅。
何草不黄》序),使得兵役、徭役格外沉重。
大量诗篇通过服役者的长号及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服役者为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反抗,从而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劳役不均、分配不公的矛盾,从而再现了那个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特征。
《诗经》中的思妇之作,无论诗含情脉脉的期待,还是以酒消愁的苦闷;无论诗怒气冲冲的埋怨,还是激烈铿锵的誓言,都从另一个次面反映了不合理的兵役、徭役制度给服役者的亲人家属带来的巨大精神痛苦,有力地鞭笞了周代的兵役、徭役制度。
这类作品感情丰富,描写细腻,语言诚挚,生动感人,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悲剧气氛,引起了千百万读者。
战争伴随着人类的诞生来到人间后,就没有一天停止过。
这些血与火的战争,客观上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加快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与融合,但在当时,却给人民带来无数灾难。
《诗经》非常重视战争的记叙,这些诗作没有短兵相接的搏斗,没有血肉横飞的厮杀,有的只有对天子功德的歌颂,对将帅英武的赞美,对王师军容的强大及部队武器装备之精良的褒誉,自然,这与周人以修明文德、崇尚礼义为上,征战杀伐为下的思维模式有关,同时,这也是周人推崇谦恭和顺、温柔醇厚的理性精神的反映,诗周人追求中和之美的潜意识的流露,毫无疑问,这些诗作奠定了我国3000年来战争诗的基本模式与格调,影响可谓大矣。
第四,《诗经》反映了周人的政治生活。
所谓政治,在阶级社会里是指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斗争及本阶段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
《诗经》所反映的政治生活,自然首先就是奴隶们度奴隶主贵族的揭露和批判,这些诗作将统治者的凶狠残暴、贪得无厌、荒淫奢靡、道德沦丧等种种丑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将他们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些作品记录了周代人民反抗斗争的轨迹,反映了人民参与意识的提高与成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堪称现实主义文学佳作。
二雅之中有一批贵族知识分子们在厉、幽时期,处于对国家前途,社会安宁及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等问题的冷静思考,创作出一篇篇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作,这些作品描写了国势衰微、敌人入侵、危机四伏、怨声载道的形势;抒发了深受排斥、不为重用、报国无门、前途渺茫的苦闷;宣泄了被诬罪祸、处境困顿、忧谗畏讥、举步艰难的愤怒;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生动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这些诗作,以其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与浓郁的抒情风味,成为《诗经》中对后世最有影响的诗篇。
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民生,拯世济民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他们洁身自爱、崇尚理性、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均与此有关。
所谓“风雅”“兴
寄”中的“雅“,正是指此类作品而言。
第五,《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宗教生活。
宗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与社会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经》对周人的宗教生活有全面的反映。
周人继承了殷人的宗教观念,并结合农业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对“天”“帝““神”特有的崇拜,对祖先神的崇拜及于农业有关神灵崇拜的宗教观念,从隆重的祭祀场景,到繁杂的祭奠过程;从周人祭祀天地、祖先时的虔诚心理到祭祀时尸、祝、主祭人之间的对话,甚至占卜算卦、圆梦解梦,《诗经》均有明确记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雅和周颂中各有一组颂扬祖先的诗作,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被誉为周族的史诗,记载了先民们沿着古老的黄河,在荒陌的土地上不断的开拓耕耘,创造出灿烂文明的过程,诗篇充满了对祖先英雄业绩的自豪感和崇敬心理,显示出中华民族先辈们勤劳、善良、勇敢、顽强的性格特征,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
周颂中的《我将》《武》《赍》《般》《酌》《桓》为武王建国初期组歌《大武》,歌颂了武王的赫赫武功,对于巩固政权,镇压反对派势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见,在中国,宗教一开始便与政治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政治化是周人宗教的一大特色。
祭坛就是文坛,宗教仪式,宗教思想大量保存抒情诗篇中,这是周人宗教的另一特色。
第六《诗经》记载了贵族的燕飨生活,以往人们对这些作品不太重视,其实,这些诗作诗周人礼乐制度的反映,是我国饮食文化、酒文化的最早记载。
更重要的是,周人有意识地在这轻歌曼舞、红灯酒绿的和谐气氛中,培养贵族清高文雅的情操,去联络感情,增加血缘意识,加强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诗作也反映了周人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一定的认识价值。
总之,《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战争行役、定国建邦、燕飨欢聚、君王贵族、将军大夫、君子淑女、农夫商贾、思妇弃妇、宠妇佞臣、等、全囊括在诗中,其信息量之大,资料价值之可贵,至今令人惊叹不已,整理《诗经》的内容,是我们始终应该进行的一个重要工作。
[单项选择题]
27、孟子的“()”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A.性善论
B.性恶论
C.人性自利
D.仁的思想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8、我国第一部详尽记载全国山脉水道风土民情的地理书是()
A.《水经》
B.《尚书•禹贡》
C.《山水经》
D.《论语》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9、按照《尔雅》“释亲”篇的解释: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
A.亲家
B.联姻
C.婚姻
D.高堂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0、《尔雅》“释天”篇“风雨”中讲到“东风谓之()”。
A.凉风
B.谷风
C.泰风
D.暖风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填空题]
31四家诗
参考答案: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单项选择题]
32、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3、根据朱熹的注释,“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的是以下哪一“义”()
A.“赋”
B.“比”
C.“兴”
D.“风”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4、关于“孔子删诗说”,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孔子删诗说仍然有较大的争议
B.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
C.孔子是因为想做周朝的乐官才“删诗”的
D.孔子信而好古,所以才自愿整理诗歌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5、周人建构的礼乐文明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
A.《诗经三百首》
B.《尚书》
C.《楚辞》
D.《吕氏春秋》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36、西周时期一般不会用于礼乐活动的器物是()。
A.蛋陶壳高脚杯
B.玉琮
C.宗周钟
D.青铜戈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7、《左传•襄公十年》中记载,宋国君主为招待晋国君主特地叫人演奏歌舞()。
A.《南陔》
B.《白华》
C.《桑林》
D.《华黍》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8、()最早注意到《左传》、《礼记》中记载了《大武》之乐与《诗经•周
颂》篇章的关系。
A.王国维
B.朱熹
C.王质
D.何楷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39、“爱护民众”是对()的解释。
A.大卷
B.大贤
C.大武
D.大濩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0、在《大雅•皇矣》中,“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中的“夏”和“革”实指()。
A.刀剑
B.棍棒
C.长枪
D.鞭子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1、以下哪一首诗篇不属于农事诗篇()
A.《小雅•信南山》
B.《小雅•甫田》
C.《小雅•大田》
D.《小雅•伐木》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2、先秦飨宴时升歌所唱的歌不包括()。
A.《鹿鸣》
B.《四牡》
C.《皇皇者华》
D.《白华》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3、“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中“丁丁”的正确读音是()。
A.dīng dīng
B.dīng zhēng
C.zhēng dīng
D.zhēng zhēng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4、根据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的观点,“鄂不韡韡”中“鄂不”是指()。
A.花托
B.不正
C.湖北
D.何不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小雅•出车》中的诗句()
A.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D.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46、“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在文学上的比喻方式是()。
A.用抽象比喻抽象
B.用具象比喻具象
C.用抽象比喻具象
D.用具象比喻抽象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7、“我徂东山”中“东山”位于现今的()。
A.湖北省境内
B.陕西省境内
C.山东省境内
D.浙江省境内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8、根据诗义的推测,《诗经•国风•兔罝》适合在以下哪一种礼仪场景演奏()
A.新婚仪式
B.国丧大礼
C.阅兵仪式
D.农耕仪式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9、根据《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段的阐述,西周社会人伦的基础是()。
A.钟鼎琴瑟
B.男女婚姻
C.金戈铁马
D.铜钱纸币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0、下列不属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乐器的是()。
A.编钟
B.鼍鼓
C.琴瑟
D.忽雷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1、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是“霸王别姬”典故中的人物()
A.项羽
B.刘备
C.项英
D.刘沅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52、以下哪一句古诗不是《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
A.明月松间照
B.行行重行行
C.涉江采芙蓉
D.与君生别离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53、以下哪一位是西周早期的君主()
A.周穆王
B.周康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4、成语“道路以目”与以下哪一位周王有关()
A.周武王
B.周穆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5、“天听自我民听”首见于先秦古籍()。
A.《国语》
B.《周易》
C.《尚书》
D.《诗经》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6、“赫赫师尹”中“师尹”指的是()。
A.效法伊尹
B.以人为师
C.尹国国师
D.王朝高官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7、“刑于寡妻”中的“寡妻”是指()。
A.庶妾
B.嫡妻
C.寡妇
D.弃妇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8、根据《诗经•国风•采蘩》的内容,宗庙祭祀时运用水草类植物的做法与以下哪一文明有关()
A.賨目
B.殷商
C.启夏
D.元谋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9、汉儒对《诗经》中记载的男女之事所采取的态度是()。
A.高度称赞
B.抨击贬低
C.掩耳盗铃
D.戏谑调侃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60、“德音莫违”中“德音”是指()。
A.德国之声
B.德语发音
C.颂德音乐
D.德行风范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