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在财政资金的安全监管和使用效率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然后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从四个方面对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述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及定义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
我国在传统上采用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财政收入的许多项目由征收机关通过设立过渡账户收缴;财政支出则通过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分别开设账户层层拨付,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之外。
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滞,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宏观调控提供有效依据。
财政资金运行缺乏事前监督和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督。
因此,从200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着手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2001年3月国务院公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定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款项时,由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经国库单一账户通过直接支付(工资支出、购买支出等)和授权支付(零星支出和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的购买支出)两种方式支付给收款人,实行财政直接监督控制全过程的财政国库支出管理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设立的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设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和特设专户。
2、国库集中支付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积极意义
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基本已经确立起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经过了全面的深化与系统的提升,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积极意义。
首先,规范了单位内财政预算资金有效的落实执行,在初始预算指标范围内按照用款进度情况申报具体用款计划,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得到规范化管理,支出预算资金的过程更为严格,强化了财政预算的约束功能,限制了预算的随意与不规范操作。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通过国家统一财政体系,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和授权各劳务和商品供应商,这样就能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滞留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金的运行效率与使用效率,避免了财政
资金的挪用与挤占现象,从而保障了财政资金应用上的安全性。
最后,国库集中支付从制度和财务收支的运作程序上作出了明确、系统的规定,资金运作过程透明度高,制约机制完善,政府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规范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能够较好地杜绝不合理支出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成功实施,为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毕竟推进的时间较短,相应的硬件设施还不完善,社会大众尤其是部分政府部门观念仍没有完全转变,并且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事业单位也都还存在诸多薄弱的环节。
所以这项制度在事业单位实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操作上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主要给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这两方面带来了压力。
1、对资金预算形成的压力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单位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要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统筹安排好预算资金,提高预算的水平和刚性。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以后,预算单位的财务支出实现与否,不再取决单位银行账户有无资金存款,而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
各单位必须把财务管理重心由重视资金管理转向重视预算管理,只有预算编制完整准确,安排得当,才能顺利地保证资金及时准确付款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准确度不高。
预算的编制时间短,很多单位还是凭既往经验和主观理解来进行编制,方法不合理,预见性比较差,准确度不高,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调整预算、追加预算、年底突击拨付资金的现象,影响预算执行必要的刚性。
(2)预算管理执行不力。
尽管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每笔支出都要录入支付内容,写清类、款、项、目,但是由于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利用授权支付形式,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因此,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尤为重要。
2、对资金使用形成的压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也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提出了刚性约束的要求。
即在机构审核了预算资金总量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将在一个经济年度内使用该数量资金维系日常运转。
这与过去的层层拨款相比,增强了单位对资金使用的管控意识。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计划或指标执行进度、资金流向等情况进行监控、
统计和分析,针对每一个支出项目,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规范预算执行率,对于预算执行率低的要查找原因,说明情况。
同时,类、款、项、目之间不能调剂使用,用款计划在年度内可以累加使用,但年末结余要注销,第二年再重新申报。
这些都必然促使单位增强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
由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的分配将由预付额度控制,而月度用款计划决定了这种预付额度的限额,同时,用款计划在仍然保留诸多审批环节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直接支付请款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自主使用权。
特别是遇到追加款项、单位急需款项时,由于用款额度批复不及时,导致单位用款困难,单位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