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新品种鲁宁776的选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杂交新品种鲁宁776的选育
韩成卫 孔晓民 蒋 飞 曾苏明 宋春林 吴秋平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济宁272031)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nycytx-02)
通信作者: 孔晓民
鲁宁776是济宁市农科院2009年以自选系L277作母本、J10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于201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5011号)。
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易制种,适宜于山东省夏玉米区种植。
1 育种技术路线
根据黄淮海区主推品种的特征特性,采用的育种技
术路线是以二环系选育和回交转育等育种方法和优中选优的材料组织原则,确定了瑞德×黄早4及其衍生系、PB 群×黄早4及其衍生系为主要杂优模式,以选育抗逆
性强、株型紧凑、早熟耐密、配合力高、自身选育过程产量高的自交系为核心,高效利用国内外的玉米核心种质,立足于黄改系的改良,创造性地将旅大红骨种质的优良基因有效融入黄改系种质,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和拓展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实现品种高产性能的突破。
2 选育过程
鲁宁776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以(干基)4.4%,粗淀粉(干基)75.02%,赖氨酸0.29%。
2013年西南组在湖北省宜昌市农科院和四川省绵阳市
农科院品质检测结果为:容重分别为786g/L 、789g/L ;粗蛋白(干基)分别为10.17%、9.89%;粗脂肪分别为3.05%、3.16%;粗淀粉分别为73.09%、74.57%;赖氨酸分别为0.31%、0.27%。
3.3 抗性 2011年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检测:高抗茎腐病、小斑病,抗穗粒腐病、大斑病。
2013年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检测分析:感大斑病(S )、小斑病(S )、丝黑穗病(S )、灰斑病(S ),纹枯病为中抗(MR ),穗腐病为抗(R )。
从国家西南区和陕西省区域试验抗性结果汇总分析,该品种综合抗性好。
4 产量表现
4.1 陕西省区域试验结果 2010-2011年参加陕西省
夏播区域试验,每667m 2平均产量为701.7kg ,较对照增产8.6%,增产率为10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8.1%,增产率为100%。
4.2 国家区域试验结果 2011年参加国家四大主产
区预备试验,四大区平均较对照增产5.2%以上,同年从四大主产区预备试验上升到四大主产区区域试验,结果为:西南、西北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5%以上。
2012年参加国家西北组区域试验,每667m 2平均产995.7kg ,居第3位,较对照增产6.41%,达极显著水平,在15个试点中13增2减,平均生育期130.1d ,较对照早熟2.8d ;2013年续试平均产1032.7kg ,居第1位,较
对照增产9.12%,达极显著水平,15个试点中14增1减,增产比率95%,平均生育期124d ,较对照早熟3.2d ;生产试验平均产964.6kg ,居第1位,较对照增产6.44%,增产率100%。
2012年参加国家西南组区域试验,每667m 2平均产654.7kg ,较产量均值增产5.17%,居第2位;2013年
续试,平均产634.7kg ,较产量均值增产5.73%,居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614.11kg ,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3.44%,增产率100%。
5 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5.1 栽培要点 延科288在夏播区6月15-20日播种,
种植密度一般为75000株/hm 2,施足底肥,重施拔节肥,多施有机肥,N 、P 、K 配合施用效果好。
西南夏播区一般在2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一般为52500~57000株/hm 2。
宽窄行种植为宜,施足底肥,重施拔节肥,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5.2 制种要点 在西北制种时,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适当提前播种时间,以防冻害,有效提高种子品质。
一般在4月中下旬,最好不超过4月25日播种为宜。
经多年多点生产实践证明,由于父本花粉数量大,散粉比较集中,父母本采用1∶6的比例种植为宜。
父本也可满天星种植以提高制种产量,一般先播种母本,等母本胚芽顶土前再播父本。
播种密度为母本90000株/hm 2,
父本15000株/hm 2为最佳。
父本可分为2期播,相隔3~5d 播种为宜。
(收稿日期:2015-07-23
)
自选系L277作母本、J10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母本自交系L277是以M54×郑58为基础材料,用常规育种方法,经过4代套袋自交,选优良单株用
M54回交,于2007选育而成。
父本自交系J106是以昌7-2×丹340为基础材料,用常规育种方法,经过4代套袋自交,选择优良单株用昌7-2回交1次,于2005年选育而成。
选育系谱见图1。
图1 鲁宁776选育系谱示意图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
108d ,比郑单958短1d ,全株叶片20片,幼苗叶鞘紫色,
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雄穗分枝6~8个。
株高278cm ,穗位高105cm ,倒伏率0.1%,倒折率0.1%。
果穗筒形,穗长16.2cm ,穗粗5.2cm ,秃顶0.1cm ,穗行数17.0行,穗粒数557.2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子率88.9%。
3.2 抗性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性单位)抗病性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小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大斑病、茎腐病,感瘤黑粉病、矮花叶病。
3.3 品质表现 千粒重达35
4.6g ,容重749.6g/L 。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表明:粗蛋白10.92%,粗脂肪3.8%,赖氨酸0.218%,粗淀粉70.58%,子粒品质达一级普通玉米和一级饲用玉米品质指标。
4 产量表现
经过多年多点连续产量比较试验,鲁宁776均表
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2011年参加山东省夏玉米新品种预备试验,每667m 2平均产593.5kg ,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6.5%;在2012-2013年全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641.9kg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18处试点15点增产3点减产;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714.2kg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
金
色农华黄淮海片区20点试验,每667m 2平均产量为705.2kg ,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11.3%。
在济宁、菏
泽、聊城、德州、潍坊、莱州等不同生态地区培创的多
块高产攻关田,经实打验收每667m 2平均产量均超过
894.0kg ,嘉祥县种植的百亩示范方,经测产验收平均产835.6kg 。
5 配套栽培技术
5.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最佳玉米播期为6月15-20日,此时播种既可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又可避免玉米苗期芽涝的风险以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和多雨天气,从而提高授粉质量。
根据密度试验结果,鲁宁776中产和中高产田密度以60000~67500株/hm 2为宜,高产田密度以69000~82500株/hm 2为宜,超高产攻关田密度可达82500~90000株/hm 2。
5.2 肥水运筹,化学除草 鲁宁776根系发达,抗病性
好,增产潜力大,在任何肥力地块均可种植。
每hm 2施优质农家肥15000kg 、磷酸二铵300kg 、锌肥15kg 作为
基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50kg 。
氮肥在玉米生长关键期之前分期施入,即拔节期追施50%、中期30%、花粒期20%,最后在玉米生长后期进行叶面施肥(磷酸二氢钾+尿素),以延长叶片功能期。
结合施肥浇好出苗水、拔节水、孕穗抽雄水和灌浆水。
播种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
出苗前可喷施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50%都阿合剂等除草剂;出苗后可喷施玉农乐、48%
百草敌水剂等除草剂。
严格控制剂量,以防药害。
5.3 虫害防治,
机械收获 苗期用药剂配合叶面喷雾2次,及时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避免缺苗断垄;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颗粒剂加细沙撒入心叶,防治后期玉米虫害。
玉米完熟机械收获,其标志为子粒基部形成黑层、乳线消失。
选择适合当地的联合收割机,如自走式的北京4YZ-3型、背负式的玉丰4YW-2和郑州4YW-1,割晒式农丰4YG-2等进行
机械收获。
6 制种技术要点
选择隔离好、灌溉方便的地块,隔离距离500m 以上。
山东省夏播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或父本比母本晚播2d ,父母本行比1∶4为宜。
制种密度父母本在
4500~5000株/667m 2。
西北春播制种,父本可分2期播种,在母本第1片叶子展开时播种第1期,4~6d 后播种第2期。
各生育期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母本在抽雄前摸苞带片去雄,保证制种纯度。
(收稿日期: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