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衰落和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衰落和启示
广州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港口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辟“五口通商”以后,广州即失去了对外贸易的独立地位。

本来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半官方半商业性质的公行“十三行”来进行,《南京条约》取消了这一制度。

此后,英国“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进出口贸易的实际经营权为外国在穗的洋行所控制,广州港的外贸自主权逐步丧失。

又广州港航运及对外贸易征税事宜本属粤海关管理,《五口通商章程》规定由外人任粤海关税务司,并确定了“值百抽五”的原则,使关税固定在当时世界上最低的税率标准上,海关自主权也随之丧失。

接着,外国殖民主义者又取得了广州港的引水权。

殖民主义侵略者凭借其所取得的外贸、海关及引水等特权,进行掠夺性贸易,大量倾销棉、毛织品等消费品,而运走生丝、茶叶等农副产品,特别是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的二十一年内,输入中国的鸦片估计消费量达91.9万箱,较战前嘉庆五年(1800年)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十年间的估计消费量51.5万箱增长了78%。

殖民主义者并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大量掠卖华工到海外,把华工当作活商品,进行惨无人道的“猪仔贸易”。

西关最南面离岸较远的中流沙,清咸丰九年(1859年)经运石填海,修筑石堤,成为一衣带水的岛屿,称为“沙面”。

因其围绕深水良港白鹅潭,成为各国互市之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政府迫使清政府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秘密交换了《沙面租界协定》,取得沙面为租界地。

西方殖民主义者即以此为据点,进一步控制了广州港。

《广东新语》所云广州附近江中的三座石岛:其中位于今人民南路以东的海珠石已接近珠江北岸,清代仍是海珠岛,至1931年始由人工扩筑新堤(即今沿江路),与北岸相连;位于
东濠口以东(今广州铁路东站附近)的海印石,清末已与北岸相连;原在清老城西门外的浮丘石,宋代以前还是一个海岛,康熙年间屈大钧撰写《广东新语》时,已与陆地联成一片,现已完全埋在中山七路地下。

民国七年(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后,开始拆除城墙,改作马路。

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城墙全部拆除,仅有越秀山上五层楼附近一段城垣(已无雉堞)尚存,供后人凭吊。

广州港外贸中心地位的逐渐衰落
五口通商以后,广州港居于全国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丧失。

首先,由于上海港的崛起,使广州港的外贸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上海港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且扼长江入海之咽喉,交通方便,腹地辽阔,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资源丰富。

以当时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的生丝为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前,中国生丝全部由广州出口;二十五年(1845年)起,开始同时由上海港出口,分别为6787及6433包,数字即已接近;二十六年(1846年),广州出口3,554包,已不及上海15,192包的四分之一;咸丰三年(1853年),广州出口4,577包,不及上海58,319包的十二分之一;四年(1854年)以后,中国生丝即完全由上海港出口,并为上海港所垄断了。

另一大宗出口商品茶叶,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前,也全部由广州出口,次年起有少量茶叶经上海港出口,咸丰二年(1852年)开始上海出口数字即高于广州,特别是咸丰五年(1855年),广州出口茶叶1,670万磅,不及上海8,022.1万磅的四分之一。

再从英国经由广州港进出口货物的总值来看,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为3,840万美元,同年上海为1,110万美元。

以后广州几乎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但仍然超过上海。

到咸丰三年(1853年),情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该年,英国经广州港进出口货物的总值为1,050万美元,而上海却上升至1,720万美元,广州仅及上海61%。

咸丰五年(1855年),广州更降至650万美元,仅及上海2,330万美元的27%。

以上说明,从咸丰三年(1853
年)开始,英国对华贸易已大部分转向上海,广州港在外贸上的中心地位,已为上海港所取代。

厦门、宁波、福州的相继开埠,也削弱了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

原来,福建的洋货进口,“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自厦门开埠后,洋货不再由粤转运,迳直运来厦门,“充积于厦口”。

广州茶叶出口市场也逐渐让位于福州港,如咸丰六年(1856年)福州港出口茶叶40,972,600磅,即比同年广州港30,404,400磅高出34.8%。

至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由于它地扼广州港进出口贸易的孔道,经英国锐意经营,辟为自由港后,逐渐代替广州成为货物的集散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香港被割让后的第一年,广州港进口外国货总量为11,976万余磅,及至二十八年(1848年),即降至3,817万余磅,五年之间下降了三分之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等七处沿海通商口岸,以及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等四处长江内河港口。

从此,其经济侵略活动遍及中国从南到北的全部海岸线,并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广州港的外贸地位又受到一定影响。

咸丰十年(1860年)广州进出口货值3,460万元,至同治三年(1864年)即降至2,170万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百分比也由33.59%降至22.87%,广州港的海外贸易更一落千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