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越,陈玲,钟巧芳,张敦宇,李婷婷,程在全
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2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将同名或相似名资源划为1组,共分为11组,调查其13个表型性状,计算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欧式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平均法(UPGMA)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13个表型性状在11组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3.74%(J组的谷粒长)~82.96%(C组的每穗实粒数),且在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表型性状。

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表型性状的欧氏距离差异明显,分别为1.63(G4与G7)~10.45(A5与A21),在欧式距离为1.95时,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被聚为八大类群。

48个SSR标记在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共检测到395个多态性位点,各标记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RM5622)~16(RM2851)个,平均为8.23个;48个SSR标记在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54个(K组)~263个(A组)。

48个SSR标记的主要等
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较大,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
0.1617~0.7970,平均为0.3332,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62~0.9054,平均为0.7704,PIC为0.3388~0.8977,平均为0.7419。

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差异明显,为0.4545~0.9040,在遗传相似系数0.1400处可将133份资源分为七大类群。

【结论】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丰富,经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鉴定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
源中并未出现重复资源,两种鉴定方法得到的结果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差异。

所用标记的多态性丰富,具有区分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能力,可用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鉴别。

关键词: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SSR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 S511.0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2095-1191(2022)07-1796-1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in phenotypic traits and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local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CHEN Yue, CHEN Ling, ZHONG Qiao-fang, ZHANG Dun-yu,
LI Ting-ting*, CHENG Zai-quan*
(Biotechnology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Key Lab of Southwestern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Kunming, Yunnan 65020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main phenotypic traits and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local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Yunnan local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Method】Taking 133 local rice resources with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as test materials, 133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11 groups and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or similar nam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e same group. Thirteen phenotypic trai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uclidean distance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traits. And cluster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unweighted pair groups method average (UPGMA) and 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conduct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Result】Different degrees of variation was found in 13 phenotypic traits og the 11 groups, with a variation coefficient from 3.74% (grain length in group J) to 82.96% (filled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in group C). Significant (P<0.05)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01)difference existed in phenotypic traits among the local rice seed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in each group. Phenotypic Euclidean distance of 11 groups of local rice resources with the same nam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Euclidean distance from 1.63 (G4 and G7) to 10.45 (A5 and
A21). When the Euclidean distance was 1.95, 133 local rice resources with the same name could be divided into 8 groups. A total of 395 polymorphic loci were detected from 48 pairs of SSR markers in 133 local rice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c loci amplified by each marker ranged from 2 (RM5622) to 16 (RM2851), with an average of 8.23. In groups,154 alleles (group K) to 263 alleles (group A) in 11 groups of local rice resources with the same name were detected through 48 pairs of SSR markers. The major allele frequency, gene diversity index 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48 pairs of SSR ma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major allele frequency was 0.1617-0.7970, with an average of 0.3332, the gene diversity index was 0.3562-0.9054, with an avera-ge of 0.7704, and the PIC was 0.3388-0.8977,with an average of 0.7419. SSR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among 11 groups of local rice resources with the same name varied greatly, ranging from 0.4545 to 0.9040. At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of 0.1400, 133 resourc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7 groups. 【Conclusion】Local rice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are diverse. Phenotypic traits and SSR molecular markers showed that there are no duplicate resources in the 11 groups of 133 resources. The results of the 2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re matched somehow, but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kers used have high polymorphism, with the function of distinguishing local rice resources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rice resources in Yunnan.
Key words: local rice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germplasm resource; phenotypic traits; SSR molecular marker
Foundation items: Yunna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roject (202001AT070005); Yunnan Ten Thousand Person Pla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ad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Project (YNWR-CYJS-2018-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Platform Plan Project of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202005AM070029); Pilot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02AE090036-06)
0 引言
【研究意义】我国作为水稻的栽培古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境,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及人文条件,是我国稻种资源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陈越等,2019a,2019b;赵才美等,2020)。

目前,收集保存于我国国家种质库中的水稻资源有8万余份,其中,仅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保存的水稻资源就达1.1万余份,这些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在国内外水稻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如玉等,2019)。

但在国家及各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这些同名地方稻种资源可能是来源及收集时间不同的同一品种或近缘品种,也可能是品种不同但名字相同的材料,对保存于作物種质库中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剔除重复保存的资源,可减少种质库资源保存的空间压力和资金投入,以最小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同
名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减轻资源保存者的工作量,提高整个种质库的管理水平、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肖军治等,2011)。

因此,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进行比较分析,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作物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种质资源工作者已对大豆(闫哲等,2003)、玉米(许洛等,2009)、甘蓝型油菜(赖运平等,2013)、向日葵(汪磊等,2013)和小麦(王琨等,2014;李正玲等,2016)等作物同种异名材料进行了遗传同一性和差异性分析。

在水稻方面,国内外许多水稻工作者已先后开展了地方稻同名资源遗传差异的鉴定评价工作。

阮仁超等(1999)首次以形态特征对贵州省内不同生态区收集的5168份贵州地方稻材料的命名方式、同种异名及同名异种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充分了解地方稻种资源形态特征与名字的相关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地方稻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应杰政等(2006)以5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1个同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3.90%的品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Ahmed等(2010)调查了孟加拉水稻研究所种质库中来自3个地区36份Boro资源的12个表型农艺性状,结果发现同名水稻种质资源间的差异较大。

于萍等(2010)通过对4组76份来自太湖流域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组同名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且遗传差异与种质资源的来源和名称的相似度无相关性。

肖军治等(2011)对15组170份来自湖南省水稻所收集的同名水稻材料的表型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及分子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仅有30.5%的同名材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李小湘等(2014)对1955—1981年在湖南省收集的136份同名地方稻表型及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有些同名资源的SSR遗传相似系数趋向于1,但这些资源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现阶段针对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多样性分析和优异资源筛选等方面。

张恩来等(2011)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16份收集于云南省内56个县(区)地方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云南地方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多样性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临沧市和红河州等5个州(市)。

李金梅等(2015)对1980年和2007年收集于云南15个州(市)的601份代表性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呈增加的趋势。

董超等(2020)对来自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玉溪市171份地方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71份地方稻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红河州地方稻品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张斐斐等(2020)对云南省傈僳族种植的56 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南部傈僳族种植的地方稻品种多样性高于北部地区,且筛选出的特色和优异资源可供后续精准鉴定及研究利用。

【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研究鲜少报道,而对其他地区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差异性研究多采用单一分子标记或表型鉴定的手段(Zhu et al.,2004;于萍等,2010;王艳杰,20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133份云南省各地农户种植保存的同名或相似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结合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鉴定分析同名或相似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在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上是否存在遗传差异,避免了因仅使用分子标记或表型鉴定评价同名资源误将特异资源鉴定为同一资源或因环境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评价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云南特色地方稻种资源的全面评价、有效管理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Key words: local rice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germplasm resource; phenotypic traits; SSR molecular marker
Foundation items: Yunna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roject (202001AT070005); Yunnan Ten Thousand Person Pla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ad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Project (YNWR-CYJS-2018-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Platform Plan Project of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202005AM070029); Pilot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02AE090036-06)
0 引言
【研究意義】我国作为水稻的栽培古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境,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及人文条件,是我国稻种资源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陈越等,2019a,2019b;赵才美等,2020)。

目前,收集保存于我国国家种质库中的水稻资源有8万余份,其中,仅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保存的水稻资源就达1.1万余份,这些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在国内外水稻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如玉等,2019)。

但在国家及各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这些同名地方稻种资源可能是来源及收集时间不同的同一品种或近缘品种,也可能是品种不同但名字相同的材料,对保存于作物种质库中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剔除重复保存的资源,可减少种质库资源保存的空间压力和资金投入,以最小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同名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减轻资源保存者的工作量,提高整个种质库的管理水平、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肖军治等,2011)。

因此,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进行比较分析,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作物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种质资源工作者已对大豆(闫哲等,2003)、玉米(许洛等,2009)、甘蓝型油菜(赖运平等,2013)、向日葵(汪磊等,2013)和小麦(王琨等,2014;李正玲等,2016)等作物同种异名材料进行了遗传同一性和差异性分析。

在水稻方面,国内外许多水稻工作者已先后开展了地方稻同名资源遗传差异的鉴定评价工作。

阮仁超等(1999)首次以形态特征对贵州省内不同生态区收集的5168份贵州地方稻材料的命名方式、同种异名及同名异种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充分了解地方稻种资源形态特征与名字的相关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地方稻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应杰政等(2006)以5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1个同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3.90%的品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Ahmed等(2010)调查了孟加拉水稻研究所种质库中来自3个地区36份Boro资源的12个表型农艺性状,结果发现同名水稻种质资源间的差异较大。

于萍等(2010)通过对4组76份来自太湖流域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组同名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且遗传差异与种质资源的来源和名称的相似度无相关性。

肖军治等(2011)对15组170份来自湖南省水稻所收集的同名水稻材料的表型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及分子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仅有30.5%的同名
材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李小湘等(2014)对1955—1981年在湖南省收集的136份同名地方稻表型及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有些同名资源的SSR遗传相似系数趋向于1,但这些资源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现阶段针对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多样性分析和优异资源筛选等方面。

张恩来等(2011)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16份收集于云南省内56个县(区)地方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云南地方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多样性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临沧市和红河州等5个州(市)。

李金梅等(2015)对1980年和2007年收集于云南15个州(市)的601份代表性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呈增加的趋势。

董超等(2020)对来自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玉溪市171份地方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71份地方稻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红河州地方稻品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张斐斐等(2020)对云南省傈僳族种植的56 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南部傈僳族种植的地方稻品种多样性高于北部地区,且筛选出的特色和优异资源可供后续精准鉴定及研究利用。

【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研究鲜少报道,而对其他地区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差异性研究多采用单一分子标记或表型鉴定的手段(Zhu et al.,2004;于萍等,2010;王艳杰,20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133份云南省各地农户种植保存的同名或相似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结合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鉴定分析同名或相似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在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上是否存在遗传差异,避免了因仅使用分子标记或表型鉴定评价同名资源误将特异资源鉴定为同一资源或因环境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评价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云南特色地方稻种资源的全面评价、有效管理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Key words: local rice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germplasm resource; phenotypic traits; SSR molecular marker
Foundation items: Yunna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roject (202001AT070005); Yunnan Ten Thousand Person Pla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ad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Project (YNWR-CYJS-2018-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Platform Plan Project of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202005AM070029); Pilot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02AE090036-06)
0 引言
【研究意義】我国作为水稻的栽培古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境,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及人文条件,是我国稻种资源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陈越等,2019a,2019b;赵才美等,2020)。

目前,收集保存于我国国家种质库中的水稻资源有8万余份,其中,仅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保存的水稻资源就达1.1万余份,这些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在国内外水稻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唐如玉等,2019)。

但在国家及各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这些同名地方稻种资源可能是来源及收集时间不同的同一品种或近缘品种,也可能是品种不同但名字相同的材料,对保存于作物种质库中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剔除重复保存的资源,可减少种质库资源保存的空间压力和资金投入,以最小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同名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减轻资源保存者的工作量,提高整个种质库的管理水平、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肖军治等,2011)。

因此,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进行比较分析,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作物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种质资源工作者已对大豆(闫哲等,2003)、玉米(许洛等,2009)、甘蓝型油菜(赖运平等,2013)、向日葵(汪磊等,2013)和小麦(王琨等,2014;李正玲等,2016)等作物同种异名材料进行了遗传同一性和差异性分析。

在水稻方面,国内外许多水稻工作者已先后开展了地方稻同名资源遗传差异的鉴定评价工作。

阮仁超等(1999)首次以形态特征对贵州省内不同生态区收集的5168份贵州地方稻材料的命名方式、同种异名及同名异种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充分了解地方稻种资源形态特征与名字的相关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地方稻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应杰政等(2006)以5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1个同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3.90%的品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Ahmed等(2010)调查了孟加拉水稻研究所种质库中来自3个地区36份Boro资源的12个表型农艺性状,结果发现同名水稻种质资源间的差异较大。

于萍等(2010)通过对4组76份来自太湖流域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组同名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且遗传差异与种质资源的来源和名称的相似度无相关性。

肖军治等(2011)对15组170份来自湖南省水稻所收集的同名水稻材料的表型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及分子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仅有30.5%的同名材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李小湘等(2014)对1955—1981年在湖南省收集的136份同名地方稻表型及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有些同名资源的SSR遗传相似系数趋向于1,但这些资源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

现阶段针对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多样性分析和优异资源筛选等方面。

张恩来等(2011)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16份收集于云南省内56个县(区)地方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云南地方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多样性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临沧市和红河州等5个州(市)。

李金梅等(2015)对1980年和2007年收集于云南15个州(市)的601份代表性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呈增加的趋势。

董超等(2020)对来自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玉溪市171份地方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71份地方稻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红河州地方稻品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张斐斐等(2020)对云南省傈僳族种植的56 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南部傈僳族种植的地方稻品种多样性高于北部地区,且筛选出的特色和优异资源可供后续精准鉴定及研究利用。

【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研究鲜少报道,而对其他地区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差异性研究多采用单一分子标记或表型鉴定的手段(Zhu et al.,2004;于萍等,2010;王艳杰,20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133份云南省各地农户种植保存的同名或相似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结合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鉴定分析
同名或相似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在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上是否存在遗传差异,避免了因仅使用分子标记或表型鉴定评价同名资源误将特异资源鉴定为同一资源或因环境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评价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云南特色地方稻种资源的全面评价、有效管理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Key words: local rice of the same name in Yunnan; germplasm resource; phenotypic traits; SSR molecular marker
Foundation items: Yunna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roject (202001AT070005); Yunnan Ten Thousand Person Pla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ad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Project (YNWR-CYJS-2018-0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Platform Plan Project of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202005AM070029); Pilot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02AE090036-06)
0 引言
【研究意义】我国作为水稻的栽培古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境,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及人文条件,是我国稻种资源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陈越等,2019a,2019b;赵才美等,2020)。

目前,收集保存于我国国家种质库中的水稻资源有8万余份,其中,仅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保存的水稻资源就达1.1万余份,这些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在国内外水稻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如玉等,2019)。

但在国家及各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这些同名地方稻种资源可能是来源及收集时间不同的同一品种或近缘品种,也可能是品种不同但名字相同的材料,对保存于作物种质库中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剔除重复保存的资源,可减少种质库资源保存的空间压力和资金投入,以最小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同名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减轻资源保存者的工作量,提高整个种质库的管理水平、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肖军治等,2011)。

因此,对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进行比较分析,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作物同名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种质资源工作者已对大豆(闫哲等,2003)、玉米(许洛等,2009)、甘蓝型油菜(赖运平等,2013)、向日葵(汪磊等,2013)和小麦(王琨等,2014;李正玲等,2016)等作物同种异名材料进行了遗传同一性和差异性分析。

在水稻方面,国内外许多水稻工作者已先后开展了地方稻同名资源遗传差异的鉴定评价工作。

阮仁超等(1999)首次以形态特征对贵州省内不同生态区收集的5168份贵州地方稻材料的命名方式、同种异名及同名异种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充分了解地方稻种资源形态特征与名字的相关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地方稻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应杰政等(2006)以5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1个同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3.90%的品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Ahmed等(2010)调查了孟加拉水稻研究所种质库中来自3个地区36份Boro资源的12个表型农艺性状,结果发现同名水稻种质资源间的差异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