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章小结Word版含答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章小结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7·上海)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均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少
【解析】盐酸为一元强酸,醋酸为一元弱酸,浓度相同时,电离能力不同,所以A项中c(H+)盐酸>c(H+)醋酸,但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
C项稀释后,盐酸的pH=5,而醋酸电离平衡被促进,其pH<5;D项c(H+)酸酸几乎不变,故选B。
【答案】 B
2.(2007·上海)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
【解析】本题提供的四种措施都会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A、C项会使c(H +)/c(CH
3COOH)的值减小。
故选BD。
【答案】BD
3.(2007·广东)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 A.酸碱指示剂B.pH计
C.精密pH试纸D.广泛pH试纸
【解析】A项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C项pH试纸只能比较粗略的测出溶液的pH。
D项广泛pH试纸只能测出整数的pH。
故选B。
【答案】 B
4.(2008·全国Ⅱ)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 ) A.0.01 mol/L B.0.017 mol/L
C.0.05 mol/L D.0.50 mol/L
【解析】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V(NaOH)=3 L,V(HCl)=2 L,二者混合后反应,混合溶液体积为5 L,二者混合后反应,所得溶液pH=12,则c(OH-)=10-2mol/L,3 L×c mol/L-2 L×c mol/L=10-2mol/L×5 L,则c=0.05 mol/L。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5.(2007·广东)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0.1 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0.1 mol/L NH4Cl溶液:c(NH+4)=c(Cl-)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解析】B项中NH+4水解,使c(NH+4)<c(Cl-);C项顺序错误,其电荷不守恒,微粒浓度顺序应为c(CH3COO-)>c(Na+)>c(H+)>c(OH-)。
故选AD。
【答案】AD
6.(2007·山东)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 A.Na2CO3溶液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D.NaHSO4溶液
【解析】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是B、C两项,B项中NH+4水解生成的H+与HCO-3水解生成的OH-部分相抵,故选C。
【答案】 C
7.(2008·北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2-4)>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u和u+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
c(NH3·H2O)
增大
【解析】A中当pH=7时,溶液中的c(H+)=c(OH-),生成了(NH4)2SO4固体,溶液中c(OH
-)减小,则c(OH-)
c(NH3·H2O)
减小,故选C。
【答案】 C
8.(2008·江苏高考)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以任意比混合:
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
【解析】因为任何溶液都是电中性的,即电荷守恒,故A项正确;又因酸性CH3COOH>H2CO3,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CH3COONa溶液其碱性应是Na2CO3>CH3COONa,但pH相同的两溶液,其物质的浓度应是CH3COONa>Na2CO3,故B不正确;由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由物料守恒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后2c(Na+)=c(CH3COO-)+c(CH3COOH),二者联立,即得C项正确;NaHA溶液pH=4说明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或HA
-只电离,则其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HA-)>c(H+)>c(A2-)>c(H
2A)或c(HA-)>c(H+)>c(A2-),故D
不正确。
【答案】AC
9.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 ) A.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
C.用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
D.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结束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
【解析】A锥形瓶一定不要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使待测液的量偏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所测浓度偏大。
B冲洗干净的滴定管无论是盛装标准溶液,还是量取待测溶液,都必须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否则会使标准溶液或待测溶液比原来溶液的浓度偏小,影响结果。
C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略多加了几滴,一般不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指示剂不会改变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
D中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中无气泡,结束实验时有气泡,会导致所读取的V(HCl)偏小,依据V(HCl)·c(HCl)=V(NaOH)·c(NaOH)所测的c(NaOH)偏小。
【答案】 C
10.(2007·重庆理综)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 1 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pH为2~3
【解析】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弱电解质的特点:①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②弱离子能水解;CH3COO
-+H
2O CH3COOH+OH -。
醋酸能与蛋壳反应,能使石蕊试液呈红色,只能证明醋酸的酸性,
A、B错。
白醋能使豆浆聚沉,说明醋酸是电解质,C错。
但1 mol·L-1的醋酸pH在2~3之间,说明醋酸只能部分电离,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D正确。
【答案】 D
11.(2008·上海综合能力测试)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
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其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
( )
A.3.0 B.4.0~4.5
C.6.5~7.0 D.9.0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条件可以判断: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应该是使HClO2浓度越大越好,而ClO2和ClO-2浓度越小越好,由此综合图象中三者浓度随pH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其最佳pH应该是4.0~4.5之间,故答案为B。
【答案】 B
12.(2008·全国理综Ⅱ)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强碱弱酸盐CH3COONa,溶液呈碱性,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酚酞作指示剂,中和滴定时一般不选择石蕊试液作指示剂。
【答案】 D
13.(2008·广东化学)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
右图是用KOH 溶液分别滴定HCI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 3·H 2O 溶液滴定HCl 和CH 3COOH 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
【解析】 加入NH 3·H 2O 溶液,先和较强的HCl 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并未增加,但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减小,电导率下降;随后NH 3·H 2O 和较弱的CH 3COOH 反应,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增加,电导率上升;最后,加入的NH 3·H 2O 不再反应,对原溶液稀释,电导率略有下降。
【答案】 D
14.(2007·上海化学)往含I -和Cl -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 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 3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原溶液中c (I -)/c (Cl -)的比值为
( )
A .(V 2-V 1)/V 1
B .V 1/V 2
C .V 1/(V 2-V 1)
D .V 2/V 1
【解析】 根据I -+Ag +=AgI ↓(黄色),Cl -+Ag +=AgCl ↓(白色),结合图线,可知I -、
Cl -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1),因此在原溶液中c (I -)/c (Cl -)=V 1/(V 2-V 1)。
【答案】 C
15.(2009·南京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酸性溶液中K +、Fe 3+、I -、SO 2-4可以大量共存
B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c (Na +)+c (H
+)=c (CH 3COO -)+c (OH -)
C .pH =3的Na 2SO 4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c (Na +)=2c (SO 2-4)
D .在0.1 mol/L 的Na 2S 溶液中:c (OH -)=c (H +)+c (HS -)+2c (H 2S)
【解析】 此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关系,如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的
守恒关系等。
A项中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2Fe3++2I-=2Fe2++I2。
B 项为电荷守恒式,正确。
C项中Na+和SO2-4不水解,C正确。
D项为质子守恒式,正确。
【答案】 A
16.(2009·山东青岛2月)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O2(g) CO2(aq)
CO2(aq)+H2O(l) H2CO3(aq)
H2CO3(aq) H+(aq)+HCO-3(aq)
HCO-3(aq) H+(aq)+CO2-3(aq)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夏天比冬天高
B.如果海水略呈碱性,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纯水高
C.气压升高,水中c(HCO-3)增大
D.常温下,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与c(OH-)的乘积等于1×10-14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在碱性条件下,H+会与OH-反应,使CO2浓度降低。
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度越高。
常温下,在任何溶液中,c(H+)与c(OH-)乘积都等于10-14,只有在纯水中,水电离出的c(H+)与c(OH-)乘积等于10-14。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7.(2008·天津高考)(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______C2O2-4+______MnO-4+______H+=
______CO2↑+______Mn2++______H2O
(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
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25 mol/L NaOH溶液至20 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 mol/L酸性KMnO4溶液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1)方程式中1 molC2O2-4反应中能失去2 mol e-,而1 mol MnO-4反应中能得到5 mol e-,依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不难得出C2O2-4与MnO-4系数比为52,其他可依据原子守恒配平。
(2)①NaOH溶液中的n(OH-)=0.25 mol·L-1×0.02 L=0.005 mol,能中和0.005 mol H +。
②酸性KMnO4溶液呈紫红色,C2O2-4与Mn2+无色,所以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5C2O2-4~2MnO-4
5 2
n(C2O2-4) 0.10 mol·L-1×16×10-3L
解得n(C2O2-4)=0.004 mol
③设 H2C2O4·2H2O的物质的量为x,KHC2O4的物质的量为y,
2x+y=n(H+)=0.005 mol
x+y=n(C2O2-4)=0.004 mol
解得x=0.001 mol y=0.003 mol
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
0.001 mol×126 g·mol-1×10
×100%
6.0 g
=21%
KHC2O4的质量分数=
0.003 mol×128 g·mol-1×10
×100%=64%
6.0 g
【答案】(1)5 2 16 10 2 8
(2)①0.005 ②无色 紫红色 0.004
③21% 64%
18.(1)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I 与NaF 溶液中,前者溶液中离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溶液中离子数目;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K 2CO 3与K 2SO 4溶液中,前者溶液中离子数目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溶液中离子数目。
(2)已知:6C 6H 5OH +Fe 3+ [Fe(C 6H 5O)6]3-+6H +;CH 3COOH +SO 2-3=CH 3COO -+HSO -3;CO 2-3
+HSO -3=CO 2+H 2O +SO 2-3。
现有下列电解质溶液:Na 2SO 3、NaOH 、CH 3COONa 、C 6H 5ONa 、Na 2CO 3、NaHCO 3。
①向六种溶液中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铁溶液时,溶液中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完全消
失的是__________;②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 mol ·L -1的上述六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
其pH 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③露置于空气中相当一段相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溶液的pH 近似为7,这种电解质为__________;④当六种溶液的pH 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电荷守恒:NaI :c 1(H +)+c (Na +)=c (I -)+c 1(OH -)=X 1,NaF :c 2(H +)
+c (Na +)=c (F -)+c 2(OH -)=X 2,由于F -水解,使得c 2(H +)<c 1(H +),两溶液中Na +浓度相等,因此X 1>X 2。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K 2CO 3与K 2SO 4溶液中离子的数目。
(2)①在C 6H 5ONa 溶液中滴入
氯化铁溶液会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与苯酚,6C 6H 5OH +Fe 3+ [Fe(C 6H 5O)6]3-+6H +,
Fe(OH)3+3H +=3H 2O +Fe 3+,最后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会溶解。
②由于NaOH 溶液在稀释时,OH
-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几种在稀释的过程中,都会促进水解,使得OH -的总数增加,所以
NaOH 溶液的pH 变化最大。
③因为Na 2SO 3容易被空气氧化成Na 2SO 4,Na 2SO 4溶液呈中性。
④题
目信息告诉我们:几种分子与离子电离能力强弱为H 2SO 3>CH 3COOH>HSO -3>H 2CO 3>C 6H 5OH>HCO -3,电
离能力越弱的,相应离子的水解能力就越强。
在pH 相同时,水解能力越强的,其离子浓度越小。
【答案】 (1)大于 小于 (2)①C 6H 5ONa ②NaOH ③Na 2SO 3 ④CH 3COONa 、Na 2SO 3、NaHCO 3、C 6H 5ONa 、Na 2CO 3、NaOH
19.硫化物通常有“废物”之称。
硫化物按其溶解性可以分三类:①易溶于水的只有K 2S ,Na 2S ,(NH 4)2S ;②易溶于非氧化性强酸,不溶于水的仅有FeS ,ZnS ;③大部分的硫化物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非氧化性强酸,如HgS ,Ag 2S ,CuS ,Cu 2S 。
其中,Ag 2S ,CuS ,Cu 2S 能溶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HgS 只能溶于王水(硝酸与盐酸的混合液)。
氢硫酸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 2S H ++HS -,HS -H ++S 2-
(1)推测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氢硫酸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使溶液中c (OH -)、c (S 2-)都增大的是
( )
A .加入少量的漂白粉
B .通入氨气
C .通入少量过氧化钠粉末
D .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3)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存在着溶解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计量
数方次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积(K sp )。
例如,Cu(OH)2Cu 2++2OH
-,K sp =c (Cu 2+)·[c (OH -)]2=2×10-20(mol ·L -1)3。
已知在常温下,FeS 的K sp =6.25×10-18(mol ·L -1)2,H 2S 饱和溶液中c (H +)与c (S 2-)之间存在如下关系:c (H +)2·c (S 2-)=1.0×10-22(mol ·L -1)3。
在该温度下,将适量FeS 投入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c (Fe 2+)达到1 mol ·L -1,
应调节溶液的c (H +)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离平衡相关知识以及新信息处理能力。
涉及氮族、卤素、碱金属、氧族元素性质,综合性强,问题设置具有梯度。
(1)依题意,CuSO 4+H 2S =CuS ↓+H 2SO 4,因为稀硫酸不能溶解硫化铜,所以该反应能发生,即提供“弱酸制取强酸”的典型实例。
(2)讨论平衡移动时特别注意加入物质的特殊性质,如漂白粉溶液中含有次氯酸根离子,
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发生HClO +H 2S =S ↓+HCl +H 2O ,溶液中S 2-浓度减小,类似的
还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硝酸银与S 2-反应:2Ag ++S 2-=Ag 2S ↓,产物有硝酸,能氧化硫
化银,所以c(S2-)和c(H+)都减小;通入氨气,NH3+H+=NH+4,促进硫化氢电离平衡向正方向进行,即c(S2-)增大,c(H+)减小。
根据水的离子积知,c(H+)减小,c(OH-)增大。
答案B正确。
(3)依题意,由c(Fe2+)·c(S2-)=6.25×10-18(mol·L-1)2,求得c(S2-)=6.25×10-18mol·L -1,c(H+)2c(S2-)=1.0×10-22(mol·L-1)3,c(H+)=4×10-3mol·L-1。
【答案】(1)硫化铜与稀硫酸能共存(2)B (3)4×10-3mol·L-1
20.(2009·南京)痛风是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
①HUr(aq) U r(aq)+H+(aq)
尿酸尿酸根
(37℃时Ka=4.0×10-6)
②NaUr(s) U r(aq)+Na+(aq)
回答:
(1)37℃时,1.0L水中最多可溶解8.0×10-3mol尿酸钠,此温度下尿酸钠的Ksp为_____。
(2)关节炎发作多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尿酸钠的Ksp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37℃时,某尿酸结石病又尿液中尿酸分子和尿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2.0×10-3mol/L,其中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mol/l,该病人尿液的c(H+)为__,pH__7(填“>”,“<”或“=”)。
【答案】(1)Ksp=6.4×10-5(2)减小、放热(3)1.33×10-6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