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远古_夏_商时期的音乐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一节
概述
音乐是凭借声波而存在、由乐音
构成、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 听觉而感受的一种艺术门类。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
么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艺术。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时间的
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5
一、“音乐”一词的来源

春秋战国之前,“音”和“乐”两 词一直分别使用。音特指有秩序、 有条理、有组织的声音,相当于由 乐音缀合而成的音调、曲调;乐指 诗歌、音乐、舞蹈三种因素合在一 起、尚未分化的艺术活动。
相传最初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黄帝氏族
以云为图腾,故代表性乐舞名为《云 门大卷》(《云门》)。
38
(二)夏商时期的乐舞
夏商乐舞的形态和原始乐舞一脉相
承,形式上没有很多变化,但内容 上鲜明地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后乐 舞作品文化性质的重大变化:
渐渐脱离了原始乐舞为氏族共有的
特点,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渐 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对 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17

• a.古代指杂戏、滑稽戏:优~。 • 俳,戏也。…亦曰优,曰倡。《说文》 • b.演杂戏的艺人:~优。~倡。 • 击鼓歌咏作俳倡。《汉书 · 霍光传》 • 谐笑类俳倡。班固《汉书 · 枚乘传》 • 俳舞(杂戏歌舞),俳倡(俳优),俳 长(俳优头目),俳子(俳优之子)等。
18

• a.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 歌伎、伎人(女歌舞艺人);伎 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 • 本义:艺人。引申义:艺人群 体。说唱艺人、戏班子、杂技 艺人、魔术师等都算作“伎”。 • b. 泛指歌舞表演。伎船(以歌 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 (俳优所奏之乐)。
15

• a. 旧 时 称 以 演 戏 为 职 业 的 人
(优~、名~)。
• b.春秋乐官名。《左传· 昭公二
十一年》:“天王将铸无射,
冷州鸠曰:王其心以疾死乎”!
“冷”即“伶”。
16

• a. 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 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 b. 优,饶也。一曰倡也。《说文》。 • 优孟。《史记· 滑稽列传》。 • 优人杂剧(乐舞戏曲);优孤(专演 老年男子的优人 ); 优唱 ( 艺人的 说唱 ); 优语 ( 优在演戏中戏谑嘲 讽的话);优歌(优人唱的歌曲)

7 、劳动起源说:把音乐起源归 结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和生活 斗争中为了求得统一及效率所产 生的节奏,具代表性的是劳动号 子。劳动本身给予音乐以内容; 劳动的动作和呼声,给予音乐、 舞蹈以节奏和音调。
21
22
一、远古时期的音乐形式、特点

原始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常常相 互配合,互为补充。
原始音乐由声乐和器乐组成,它以 形象的语言。 声乐的出现早于器乐,最初形式是 协调劳动的动作,减轻疲劳而创作 的劳动号子。后来在宗教活动中也 占有一定位置。
23


“ 原始人在劳动中总是伴着歌 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 主要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再 现着工作的节奏 —— 音乐起源 于劳动。视工作之为一人所做 或为一群人所做,歌也分为独 唱的或和唱的”(《普列汉诺 夫哲学著作选集》)。
24

古汉语中的“乐”包括舞蹈、音乐 和诗歌。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文献 记载具有史(指社会性)、歌、乐、 舞相结合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 极为低下,原始音乐往往与巫术、 宗教相结合。这种原始乐舞是处于 萌芽状态的音乐艺术,是人类一定 社会阶段的产物,在历史上持续了 相当长的时间。
11
骨哨
12
13
音乐,是一种社会现象,伴
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确 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音乐的起源问题是音乐史首
先要学习的问题,对于它的 起源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归 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4
1 、异性求偶说: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认为音乐起源于鸟鸣声。 2 、模仿自然说:认为人类从自 然界很多声音、中得到灵感而创 造出音乐。这种说法包含了朴素 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把音乐形象 从属于音响原型。《布谷鸟》
19
3 、语言抑扬说:卢梭认为人类兴 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昂扬语调就是 歌曲。鲁《送郎》、豫《编花篮》、 陕北《信天游》、苏《太湖美》。 4 、巫术起源说:法国音乐学家孔 百流认为音乐是从原始民族巫术中 产生出来的。王国维认为“歌舞之 兴,其始于古之巫乎?”
20
5、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
6、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音乐
1
2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8000余年前—公元前2070年
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 解 中国可考的音乐历史;了解音 乐的起源的几种学说及音阶形成情 况;掌握原始社会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远古、夏、商时期音 乐的发展情况、音乐的起源及远古 人类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点:贾湖骨笛出土的重要 意义。
42



四、关于声乐起源的史料记载

《吕氏春秋 · 音初篇》记有古代氏 族社会时期涂山氏女所作的《候人 歌》“ 候人兮猗”。后人分析这是 声乐的萌芽。
这反映出歌曲产生时音乐音调与语 言声调融为一体的密切关系。据说 这是最早的南方民间歌曲,也是最 古老的情歌。
43

1 、中国音乐有约 9000 年的历史, 依据是什么? 2、名词解释:贾湖骨笛
《吕氏春秋·大乐篇》中第一次出 现“音乐”一词。
6


音乐文化代有传承,代有变化。 这种不断的变化,在文物领域通 过音乐器物的留存和图像描绘的 音乐活动以及某些文字的记述, 使人了解以往的音乐历史。 除此以外,历史生活中的音乐活 动,还会通过各种艺术载体(绘 画、雕塑、陶艺等)或符号(乐 谱)反映出来,这类历史的遗存, 属于音乐文物。
33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中的乐舞活动作为
原始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可以 说是当时所有精神活动(宗教、艺术、 哲学甚至科学)生息发展的土壤。
由现存史料分析,原始乐舞与氏族部
落生活中以图腾崇拜、农耕畜牧、祭 祀典礼等社会文化活动密切相耕畜牧有关的乐舞(牧歌)

传说中伊耆氏部族于每年12月举行蜡 祭活动,演唱《蜡辞》,希望在新的 一年中,农耕顺利,减少自然灾害。
25
26
原始舞蹈也起源于劳动,来源于生 活,内容极其广泛,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 —— 狩猎归来、农业丰收、 婴儿降生和社交活动都充分利用舞 蹈的形式,表达美好的愿望、劳动 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借以减轻或 解除肉体的疲劳,增加精神上的快 感,巩固氏族内部的团结,加强与 自然斗争的信心。
27

原始舞蹈最初是模拟式的(飞禽走 兽的不同姿态、人们劳动时的不同 动作),经过加工美化组合而成。
7

奏 乐 图
8
9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
的国家之一,中国音乐的历史, 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新 石器早期的古人类就已经吹响中 国音乐最初的乐声。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骨笛,
作为一个令人信服的历史见证, 把中国民族音乐的源头,追溯到 了大约9000年以前。
10
河南省贾湖县舞阳出土的骨笛 距今约9000年
29

30
公元前2500年前的遗物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31
三、原始乐舞列举
32
(一)远古及周初
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
时,一般称为乐、乐舞。所有原始 乐舞作品都是原始社会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压迫,生产力低下,人们 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生活的 生动写照,多记载于《尚书》《山 海经》《吕氏春秋》《礼记》等古 代文献。

夏商乐舞依然没有摆脱敬神意识的制 约。商人崇尚鬼神,巫风盛行,各种 巫术占卜活动极为频繁,出现了专司 祭祀的巫和觋。《濩》在甲骨卜辞中 多有记录,行乐与祭祀活动直接相关。
41

3、《雩舞》,商民族盛行的求雨舞。 用牛尾作道具,在舞者之中交相传 递,因此又称“代舞”或“隶舞”。 舞步盘旋,因此又称“盘隶”。 甲骨文中的“雩”是“雨”的形符 下加一个“呼”,象征人们在雨中 呼号歌唱的激动神态。 此类乐舞至今仍有存留。
独龙族、拉祜族的猴捉虱舞、喜鹊 舞、孔雀舞和割小麦舞、打包谷舞 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后来的体操式舞蹈是在模拟舞蹈的 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28



青海大通彩陶盆的舞蹈形象已不是 对狩猎对象的模仿或翻版,而是经 过精细加工和组合的一种步伐规范 的体操式的舞蹈。当时的舞蹈已经 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平。 舞者的动作划一,头测的发辫摆向 一致,说明乐舞本身富于很强的节 奏性。
44
39
夏代《大夏》和商代《大濩》(《大
护》)都是以人为歌颂对象,体现统 治者的意志。由“颂神”转向“颂人” 是夏商乐舞的时代特色。
1 、《大夏》或《夏籥》,歌颂大禹
治水功绩。《礼记》记载“八佾以舞 《大夏》” 。
40

2 、商代的《大濩》(《大护》), 商朝初期创作的乐舞,歌颂商汤伐纣。 濩,通镬。
《吕氏春秋》载“昔葛天氏之乐,三 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 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 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37


2、以图腾崇拜为特征的乐舞 始乐舞活动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 相联系。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 宗教信仰形式。
史、诗、歌(乐)、舞互为一体的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