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吉林省松原市油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考试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初
考试
历史(文科)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2.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4.韩非子认为: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 B.否定贵族特权,维护君主专制C.否定贵族特权,维护人民权利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尊儒尚法
6.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7.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8.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9.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比较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佛教宣扬“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关系是
A.心学是对佛教的继承发展 B.佛教与心学本质一样
C.佛教之中包含了心学的思想 D.心学思想受到佛教影响12.《亭林文集》卷四《又与人书二十五》中载:“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作者
A.倡导经世致用 B.反对诗文创作
C.极力尊崇道统 D.抨击八股取士
13.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这表明李贽
A.主张个性解放 B.反对封建礼教
C.提倡人类平等 D.反对理学空谈
1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宋明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思想体系
15.“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

”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普罗泰戈拉16.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

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

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据此可知A.精英阶层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参与者 B.广大民众没有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C.文艺复兴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文艺复兴内容只涉及社会科学领域17.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卢梭所表达的是
A.天赋人权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18.加尔文说:“我们把上帝的永恒的判决称之为预定。

上帝根据这一判决,决定每一个人应该变成怎样。

因为我们不是在同一状况下被创造出来的。

有些人注定得到永生,另一些人却要永远罚入地狱。

”这一思想
A.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
1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文中的“他们”意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 构建理性王国
20.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

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

”同学乙不服气,说:“你说的不对,老师这是负责任,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

”他们的说法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普罗泰格拉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1.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
A.主张君主立宪
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C.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2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包括
①肯定人的价值②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③反对蒙昧主义④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根源于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教皇兜售赎罪卷
24.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5.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2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7.“这是我的立场”是马丁·路德反对强权的传世名言。

路德告诉人们,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而不必借助庞大的天主教会;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一个人的。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简化宗教仪式
C.提倡信仰即可得救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8.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己所不欲,勿施与人”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中国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西方启蒙思想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与中国的启蒙思想相比,西方启蒙思想所独有的特点是
①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②批判了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倡导民主共和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C.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方式上主张不同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 共40分 )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题 14分,32题13 分,33题 13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以及运用他们理智的时候,它们是平等的;我们生而平等,我们一直拥有这种平等。

—伏尔泰
材料三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个属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否则社会生活便无法维持。

因此平等既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同时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事情。

—伏尔泰
材料四见图
⑴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2分)
⑵材料二体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矛盾之处是什么?(4分)反映的实质是什么?(2分)
⑶材料四所示人物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位著名思想家?他与伏尔泰的思想有何不同?(5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亡,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在当时孔子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5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⑶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自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其各自的核心思想。

(4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6年,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

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

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

我不能那样做。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6分)
⑵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3分)
⑶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C 6C 7B 8D 9B 10C 11D 12A 13C 14C 15A
16A 17C 18B 19D 20A 21C 22A 23A 24D 25C 26C 27C 28C 29B 30C
二、非选择题
31.⑴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分)
⑵观点:人生而平等。

矛盾之处:材料二宣扬人生而平等;材料三却把社会里的人们分成富人和穷人两个阶级,因此矛盾。

实质:伏尔泰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7分)
⑶思想家:康德。

不同:伏尔泰的思想主要是政治思想。

康德的思想主要是哲学思想。

(5分)
32.⑴实施德政;礼制。

兴办私学,整理典籍,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

(5分)
⑵材料二:反对。

材料三:肯定。

贡献:发展儒家学说;提升儒学地位。

(4分)
⑶言论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言论二:王阳明;“致良知”。

(4分)
33.⑴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和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6分)
⑵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3分)
⑶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即人文主义。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