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生物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生物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 基因的频
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 的频率
B.A 基因的频率为0.25 时,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75
C.a 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可能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3.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 (缺失A2、A3)、L (缺失A3、A4、A5、A6)。

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突变株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缺失)。

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

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A2小段
B.A3小段
C.A4小段
D.A5小段
4.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枝,称为“扫帚病”。

下列分析与推测最合理的是
A.该病原体与金链花之间为竞争关系
B.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属于植物激素
C.可尝试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来解除金链花的顶端优势
D.正常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细胞分裂素过低
5.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表达的PTEN蛋白可以提高生物体的抗癌能力,但泛素连接酶可导致PTEN蛋白被降解。

西兰花经消化生成的3-吲哚甲醇能与泛素连接酶结合,调节其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TEN基因突变细胞就会癌变
B.PTEN蛋白能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C.3-吲哚甲醇对泛素连接酶的功能起促进作用
D.3-吲哚甲醇可能改变了泛素连接酶的空间结构
6.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B.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有些细菌可将原油分解为无机物,从而消除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

某同学欲分离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

回答问题:
(1)在分离过程中,应从________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并土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原油”“葡萄糖”“原油+葡萄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
(2)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有些单菌落周围出现较大的分解圈,有些单菌落周围不出现分解圈,说明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可以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分解原油的效率,研究人员尝试将分离得到的分解菌通过固定化技术,制成原油污染水体的去污处理装里,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

为了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处理过程中除了控制温度,PH值外还可以采取____等措施(答出一点),说明理由____
8.(10分)已知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红绿色盲。

图1为患甲病的W家族遗传系谱图(显性
基因为A,隐形基因为a),图2为患乙病的L家族系谱图(显性基因为B,隐形基因为b)。

注意:每个家族均不携带另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

据图回答。

(1)W家族中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性遗传。

(2)W家族中4号基因型是______。

(不考虑乙病)
(3)L家族中IV号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号。

(4)已知W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若W家族5号与L家族Ⅲ号婚配,生出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______,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______。

(5)W家族中的4号与L家族中的Ⅲ号结婚后,若Ⅲ号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条DNA分子上A基因突变成a 基因,由这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与W家族中4号所产生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这个受精卵发育成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9.(10分)随着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加大,水稻的干旱脆弱性日益受到关注。

据媒体报道,现在某理化研究所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转基因水稻,其中导入了来自杂草拟南芥的GOLS2基因,使其更耐旱。

GOLS2基因表达可提高植物细胞内糖类含量,降低植物叶片气孔开度。

科研人员将拟南芥GOLS2基因导入并整合到水稻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cDNA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通过PCR技术获取GOLS2基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需设计____________种引物。

(2)GOLS2基因可以整合到水稻染色体上的遗传学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

需将GOLS2基因拼接在运载体上才能成功转化,转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GOLS2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常把两个启动子串联在一起形成双启动子,加在GOLS2因上游,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提高细胞内糖类含量。

10.(10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尝试多种育种技术。

科研人员常需要对实验结果分析,大胆假设,推断生物变异原因。

请结合实例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科研人员从1987年开始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该育种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该方法能________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

(2)某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玉米紫株A后,让其与绿株杂交,发现近千株子代中出现两株绿株(记为绿株B)。

为研究绿株B变异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

科学家推测: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基因N的片段(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

(3)若利用细胞学方法验证(2)题的推测,可选择图中的_____(植株)的______分裂的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会_________,便于对比观察染色体片段是否缺失。

(4)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不确定,其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若眼色基因仅位于X或Z染色体上,请你用一次简单杂交实验判断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生产上多采用谷氨酸棒杄菌发酵法。

在碳源略微不足而氮源相对丰富的培养条件下,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内会积累谷氨酸。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角度看,谷氨酸棒杆菌属于一种__________生物,除碳源和氮源外微生物可能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有__________。

生产味精时应使氮源过量,一般可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填“其它氨基酸”、“蛋白质”或“无机氮源”)。

(2)为降低生产成本,设想利用纤维素酶分解作物秸秆生产葡萄糖。

为获得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可从__________采集土壤样本,然后用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纯化菌种的方法有__________。

(3)从发酵液或动、植物材料中提取相关物质的方法有很多,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玫瑰精油用__________法,而萃取法适合提取__________的物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a基因频率的增加,A基因频率减少,则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AA个体数量不断减少,Aa
个体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I代表AA的频率,Ⅱ代表aa的频率,Ⅲ代表Aa的频率。

【详解】
A、I、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A错误;
B、A基因的频率为0.25时,a基因的频率为0.7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5×0.75=0.375,B错误;
C、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培养,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浓度减少,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变。

【详解】
AC、若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但降低到一定水平后维持稳定,不会为零,A错误,C正确;
B、若此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则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一直保持稳定,B正确;
D、若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但增加到一定水平时维持稳定,D正确。

故选A。

3、A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其中任意片段都有可能缺失,细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详解】
从题干的信息可看出突变株L缺失A3、A4、A5、A6小段,但具有A1、A2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那么点突变株X应具有A3、A4、A5、A6小段,所以未知的点突变可能位于A1、A2小段。

突变株K缺失A2、A3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得到转化的细菌都是非野生型,而只有当该点突变位于突变株K的缺失小段上时才能得到上述结果,因此点突变株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2小段,故选A。

4、C
【解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详解】
A、病原体促进金链花的侧枝生长,二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B、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它是由病原体分泌的,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
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而细胞分裂素能使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这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C正确;
D、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五类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及功能,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5、D
【解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癌细胞的特征是①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②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使细胞容易扩散转移;④失去接触抑制现象。

【详解】
A、癌细胞的产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相关的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
B、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是原癌基因的作用,PTEN是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B错误;
C、3-吲哚甲醇与泛素连接酶结合后抑制肿瘤生长,而泛素连接酶会导致抑制细胞癌变的PTEN蛋白的降解,故3-吲哚甲醇应抑制泛素连接酶的功能,C错误;
D、3-吲哚甲醇与泛素连接酶结合,可调节该蛋白质的功能,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推测3-吲哚甲醇可能改变了泛素连接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3个突触,A错误;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B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兴奋只能从b的右侧向下传递到c,再传递到b,而不能从b的左侧传递到a,只有c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据图可知,刺激b时,兴奋可沿着b→c→b的方向顺时针持续传递,同时,又不能传递到a,因此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兴奋传导以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受原油污染原油其它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原油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原油的细菌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细胞内(细胞膜上)或细胞外可重复利用(易于底物分离)控制待处理污水流速(处理过程中通气)控制污水流速可让原油充分分解(原油降解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将原油彻底分解)
【解析】
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

分离纯化菌种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降解原油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透明圈)越大。

【详解】
(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它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原油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原油的细菌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在分离过程中,应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 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中的细菌都是能降解原油的,如果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在细胞内,则单菌落周围不出现分解圈,如果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在细胞外,则菌落周围出现较大的分解圈。

(3)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可重复利用且易于底物分离;为了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处理过程中除了控制温度,PH值外还可以采取控制待处理污水流速的措施让原油充分分解,或处理过程中通气,让原油降解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原油
彻底分解。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常隐AA或Aa Ⅱ1/8 AaX B X b1/12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W家族中甲病的遗传系谱图,1号和2号均不患此病,但他们有一个患此病的女儿(3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是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即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W家族中3号、5号患病,故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又4号正常,故基因型是AA(1/3)或Aa(2/3)。

(3)L家族中乙病为红绿色盲,所以IV号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即Ⅱ号。

(4)已知W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所以W家族5号的基因型是aaX B Y,L家族Ⅲ号的基因型是AAX B X B或AAX B X b,他们婚配后,生出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女孩的概率是1×1/2×1/4=1/8,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AaX B X b。

(5)W家族中的4号(1/3AA、2/3Aa)与L家族中的Ⅲ号结婚后,若Ⅲ号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条DNA分子上A基因突变成a基因,由这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含a的概率是1/4),与W家族中4号所产生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发育成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2/3×1/2×1/4=1/12。

【点睛】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伴性遗传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口诀准确判断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推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关概率。

9、不含有DNA双链复制 2 不同生物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相同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保证目的基因的高效转录(表达)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cDNA基因文库中的DNA是通过逆转录产生的,所以从cDNA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通过PCR技术获取GOLS2基因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需设计2种引物。

(2)由于不同生物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相同,所以GOLS2基因可以整合到水稻染色体上。

基因工程中的转化指的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GOLS2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常把两个启动子串联在一起形成双启动子,加在GOLS2基因上游,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保证目的基因的高效转录(表达),进一步提高细胞内糖类含量。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基因突变(或突变)提高全为紫株6/7 B 减数(或减数第一次等合理答案)配对(联会)方案一:让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性状
若子代雌性全红色,雄全白(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不同),则为XY型;
若子代无论雌雄都是红色或红眼白眼都有(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相同),则为ZW型
方案二:让红眼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性状
若子代雌雄性全红色或红眼白眼都有(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相同),则为XY型;
若子代雌性是白色,雄性红色(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不同),则为ZW型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
(1)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此种育种原理是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周期。

(2)若假设正确,则产生绿株的原因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B的一条染色体缺失含有基因N的片段,因此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n,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N的片段,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Nn和缺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紫株,均表现为紫株;F1自交得到的F2,由于两条染
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6/7。

(3)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假设(2)可以通过细胞学的方法来验证,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绿株B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因此通过观察联会的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即可。

(4)对于XY型的生物,异型为雄性,而对于ZW型生物,异型为雌性。

根据昆虫的颜色判断性染色体的组成方式,可采用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性状,若子代雌性全红色,雄全白(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不同),则为XY型;若子代无论雌雄都是红色或红眼白眼都有(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相同),则为ZW型。

也可以让红眼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性状,若子代雌雄性全红色或红眼白眼都有(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相同),则为XY型;若子代雌性是白色,雄性红色(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不同),则为ZW型。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原核水、无机盐和特殊营养物质无机氮源寓含纤维素的土壤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水蒸气蒸馏法易溶于有机溶剂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培养基的成分,选择培养基的原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具体作答即可。

【详解】
(1)谷氨酸棒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

培养基中除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这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有些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生产上一般选择无机氮源以降低生产成本。

(2)要想获得产纤维素酶的分解菌,应该在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然后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3)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挥发性强,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玫瑰精油常用水蒸气蒸馏法。

萃取法适合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原理和方法以及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的原理和步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