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六】高考地理总复习巩固落实选修6-1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内附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浙江文综)专家认为,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世界平均增温4℃~5℃,这对世界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1~2题。
1.对世界变暖的环境响应,表达准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多数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解析:世界变暖会导致洪涝、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
应选B。
答案:B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世界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解析:控制世界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
B项中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公众不可能参与。
C项中多种水稻会增加CH4排放量。
CH4也是温室气体。
D项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不能抑制世界变暖。
答案:A
3.(2011年江苏单科)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Ⅰ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Ⅱ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和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和______。
(2)以下示意图①、②、③能准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深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解读图表,归纳信息可知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来源和进入人体的途径。
(2)重金属元素在相互联系的四大圈层中经四大循环运动,所以选③。
(3)由图表可知,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距高速公路越远,
浓度越低。
(4)措施:依据重金属来源确定,所以使用新能源,发展节能技术,减少含铅等重金属
能源使用量是可行的措施。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从环境摄取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4.(2012年临沂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气象卫星传回的彩色图片能够发现,地球正在受到两条黄色带的困扰:一条是从中亚经中东、北非直至北美西南部大陆;另一条是从澳大利亚经非洲南部,至南美洲的西部和东南部,在这些区域中,漫漫大漠,滚滚的黄沙像恶魔一样,以5~7万平方千米每年的速度无情地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
当前,世界荒漠化的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近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近1.35亿人在短期内有丧失土地的危险。
荒漠化每年吞噬近2100万公顷耕地,使世界至少每年损失420亿美元。
随着荒漠化的加速蔓延,人类可耕种的土地日益减少,严重地动摇了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近年来世界饥民由4.6亿增至5.5亿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出警告:“照此下去,地球将被卷入一场浩劫性的社会和经济灾难之中”。
(1)文中提到的两条“黄色带”,其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2)形成这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就自然因素分析是什么?有无人为因素的作用?如有,
试分析之。
(3)就分布讲,这种环境问题是区域性的,还是世界性的?简要说明。
解析:(1)从文中表达不难看出,“黄色带”是在南北回归线上的热带荒漠带。
(2)文中表述的荒漠化问题,不但仅包括热带地区,也包括温带地区,答题时要从广泛的意义上表述。
(3)文中表述的是世界性荒漠化问题。
答案:(1)在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沙漠地区。
(2)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大。
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
源,包括过度放牧、乱垦耕地、毁林开荒等,造成固定沙丘活化,地表基岩裸露失去保护。
(3)世界性的。
即使它的分布当前主要集中在两个“黄色带”,但已基本形成横贯世
界的趋势,且还在持续向北、向南蔓延。
所以说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5.(2012年聊城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2007年9月下旬因为农作物秸秆焚烧和逆温天气影响,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空气污染指数曾连续3天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2008年秋收期间,全省范围内均实施了“禁烧”措施,空气质量较往年同期有显著改善。
材料二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作物秸秆可实行综合开发。
具体的做法是:(1)用机械将秸秆加工成颗粒状,使用活性酶酵化分解技术生产优质饲料,替代粮食饲料,发展畜牧业;(2)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发展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3)减少直接用作饲料的数量,通过动物消化成优质肥料,实现“过腹还田”。
(1)济南机场附近的周边农村秸秆燃烧率曾高达80%以上,燃烧秸秆将会产生哪些负
面效应?
(2)若使秸秆“变废为宝”,可发展的相关工业部门有哪些?
(3)将以下各字母填入以下图中的各空格内。
A.过腹还田B.发展畜牧业C.优质饲料D.提升土壤肥力E.消灭害虫卵解析:此题从秸秆资源化入手考察学生表述问题水平,联系材料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使大气质量状况下降,影响交通畅通和居民的身心健康;使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畜牧饲料减少,不利于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2)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
(3)①C②B③E④A⑤D
6.(2012年苏州模拟)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气象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沙尘天气与北方地区冬春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材料二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1)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的三类环境问题。
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近年我国①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中的________要素发生了变化。
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________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①灾害发生的范围和频度。
(3)分析②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4)缓解苏州(本地区)③环境问题的准确措施有(双选题)()
A.逐步降低人均能源消费量
B.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
C.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D.与中西部地区结合开发建设能源基地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分析水平,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做答。
答案:(1)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危害
(2)气候(大气)植被(生物)
(3)西南为高原地区,地面崎岖(坡度大);岩溶地貌发育,土层薄,植被脆弱;湿润地区,降水多。
(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