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关爱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关爱教育研究
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关爱教育研究
思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周燕(565100)
摘要: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智力、能力的不足,造成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学习、沟通、表达、肢体上的缺陷,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都需要特别的康复教育,使之将来能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

本文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即“关爱干预”,提出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关爱教育心理操练挫折教育特殊教育研究
一、引言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
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
殊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智力、能力的不足,造成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学习、
沟通、表达、肢体上的缺陷,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
都需要特别的康复教育,使之将来能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

本文通过对智力
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即“关爱干预”,提出从学
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
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智力障碍概念描述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
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
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
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
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
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主要特征是智力低
下,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导致智力
低下患儿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且尤以妊娠前三个月的感染影响最大;再者孕
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患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智力问题已倍加关注。

有关研究者们对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讨也日益深入。

·三、智力障碍学生主要特征
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上因成因不同导致身体发育差异性大,身体素质差,身体机能差,身体形态明显带有痴呆特征,体现在: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四、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智力障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智力障碍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力障碍人士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智力障碍人士家庭的生活条件非常差。

如:王某,女,34岁,脑瘫,伴有癫痫。

一家三口人住几十平米的平房。

父母退休在家,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一月700多的退休金加残疾补助。

有的家里是“两残一体”,即一家有两个残疾人,全家靠吃低保和残疾补助生活。

如街道的张大爷
一家,70多岁的张大爷看起来显得格外的苍老,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智力障碍患者,脾气还特别的暴躁,家里有陌生人来就会大吼大叫,平时只可以帮忙往楼下扔扔垃圾。

小儿子由于常年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现在患有轻度抑郁症,快30多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工作,至于以后建立家庭就更加困难,现在就在家里帮张大爷照顾智力障碍的哥哥和一位70多岁了的植物人妈妈。

像类似这样的我们在调查中碰到的不只是一两家。

2、家长过分溺爱,观念落后。

我们家长对孩子过于的爱,把他们牢牢地保护了起来。

家长怕孩子被送出去后“受罪”,感情的不能割舍,造成了许多智力障碍孩子无法走出家门,没有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

如:街道的一位43岁的女性,因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现在每天在床上度过,开始母亲还锻炼她拿勺吃饭,拿杯子喝水等等的,但时间长了,母亲看到孩子动作的艰难和吃饭时那着急的表情,慈爱的母亲心里就不忍了,最后干脆给女儿喂,时间长了,女儿长大了,身体的发育渐渐成熟,骨骼的发育也已定型。

现在她的手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可以说是四肢无力,如今的她两手连一个手绢都拿不起来了,吃饭、喝水完全靠妈妈一勺一勺地喂养她。

就是在广大的智力障碍家庭里存在着过度的爱,才使许许多多的智力障碍孩子在爱的呵护下完全失去了最基本的行为动作。

3、培智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发挥其功效和作用。

学校教育内容普通化,没有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创造地改革教材,有80%的培智学校自理教育,肌肉训练和感觉综合课根本就没有开展过。

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学校对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管理模式松散,有的更是将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障碍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集中起来看管,随班就读则成了“随班就坐”、“随班就混”。

4、专业教师的缺乏。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性人才贫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很多是普通院校毕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刚刚启动,教师专业文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面临的困难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国大陆现有智力障
碍儿童约5136.6万人,0-14岁儿童少年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 1.07‰,农村为1.46‰,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不足0.33‰。

由此可见,我国13亿人口,有多少智力障碍儿童少年没有接受过教育。

我国现在总体的智力障碍教育面临以下困难,智力障碍人群基数大、经济落后、专业教师的缺乏严重、培智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发挥其功效和作用造成许多智力障碍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环境。

·五、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关爱层面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学校智力障碍学生是离开了父母和亲人的残疾儿童,他们在生活上是孤独的,也是极不方便的。

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要么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要么听不到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够完成的动作。

这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以及时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做一些简便易行的事,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老师真情的关爱。

从而使残疾儿童助长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残疾儿童,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残疾,找不到目标与方向,他们踌躇不前。

这时学校教师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

我们深信: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

(二)家庭关爱层面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诸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现实的、巨大的。

家庭关系、家长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殊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家庭教育,因为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残疾,这给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正常人交往时往往难以融洽地沟通。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比任何人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对其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父
(三)社会关爱层面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教育发展趋势,也将对正在发展中的我国智力障碍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尽管我国的智力障碍教育发展得较晚。

许多先进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成教育的实践和行动、但面对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潮,传统的智力障碍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其内在的缺憾与不足,这样才能奋起直迫,迎头赶上。

智力障碍教育工作者也需重塑其教育工作的信念,找回迷失的自我,才能做到愿任,敢任、能任和胜任智力障碍教育工作.以愉快的心去迎接孩子并悦纳自我。

希望在人们的关注下,智力障碍教育能够越来越完善。

更多的智力障碍人士能得到教育的机会,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六、结论与讨论
(一)讨论
针对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儿童特殊教育需求的巨大差异,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应是弹性的、多元的,教育课程与教学策略也有多元化的选择。

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并非普通儿童学习的“慢镜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均应有所考虑。

一是受教育的环境讨论,普通教室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学校即培智学校、特殊班以及送教上门。

二是教育上和医学上的讨论,目前令家长困惑的是,到底是去医院给儿童开药来矫正注意力障碍,还是去有关教育机构进行训练?医生和教育专家对此持有不同立场。

医生们认为,注意力症状是大脑功能的缺陷引起的,必须用药物来治疗。

药物能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从而缓解注意力障碍,治疗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药又称心理刺激类药物,因为它们的功能主要是增进或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或“警觉”能力。

如果正常儿童服用了这类药物也会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唤醒程度。

(二)结论
不管家长选择医学还是选择教育的矫正,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注意力障碍特别严重的儿童可以考虑药物,连三分钟都集中不了,或者你在他眼前督促他都走神,用药是必要的选择。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障碍不太严重,则可以选择教育的矫正。

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遵守先心理教育矫正的方法,后
医学治疗的原则。

也就是说,先选择教育矫正,如果效果不好,再选择医学治疗。

而且别忘记,医学治疗的同时也必须进行心理教育的矫正,特别重视关爱教育。

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是很好的措施方法:
1、必须做到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2、做到宽严有度;
3、做到让他接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以培养他们自理能力为重点;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爱教育,特殊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雷江华.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论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45-46
[2]李其维,金瑜,简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PASS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4):32-33
[3]阳晓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2):8
[4]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II)[J].中国特殊教育.2007(08):19-22
[5]王顺妹.游戏在弱智儿童心理康复与行为矫正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27):35
[6] 汪海萍.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推进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中国特殊教育,2006(05)18-19
[7]苏雪云,张福娟.品行障碍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02):11-13
[8]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22-28
[9]王淑玉,王岩,李占军,高青.认知行为训练治疗儿童注意障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02):18-20
[10]任文芳.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0(08):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