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历史上的“中原”应位于其中的
A.函谷关以东B.崤山以西
C.山东、山西D.整个黄河流域
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B.玉米、甘薯等大量外来农作物引进的结果C.劳动力增多使土地得到开发 D.《农政全书》中先进经验推广使然3.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居民区混在一起B.开市、闭市有时间规定
C.商人自由经营D.市长管理整个城市事物
4.《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 B.苛政导致脆弱小农破产
C.铁犁、牛耕在江南普及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5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稳固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6.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可以主要用来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哪一现象
A.生产结构的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
C.小农经济的瓦解D.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
7.《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

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

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

”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B.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C.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
8.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
9.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文化以明清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下列关于明清民间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文人画、小说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B.民间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C.民间文化可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小农经济繁荣有关
10.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

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

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

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11.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仅仅是区域性商人群体
B.经济活动没顺应历史潮流
C.经营商业的理念较落后
D.没有充分地利用海外市场
12.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A.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性质B.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D.主张接触世间万物以求理
13.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下列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宇宙自然进行了深层思考B.使儒学的地位有了重大改变
C.继承了历史上三纲五常学说D.认为皇帝是天子权力不可约束
14.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贽在此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个性解放, B.思想自由
C.人人平等 D.人皆有私
15.明末徐光启仰慕西方自然科学,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出版了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鉴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这主要反映了A.西方教会势力开始侵入中国
B.徐光启思想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C.中国士人开始有了民族危机意识
D.中国的传统科技进入了顶峰时期
16.《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实验
B.理论探究
C.适可而止
D. 注重实用
17.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

天子器之”。

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
A .儒家思想得到重用
B .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
C .儒学家都是实干家
D .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
1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19.《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实行皇帝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实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
20.《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 .汉高祖认为秦灭亡于暴政 B.汉代封建王侯是主体制度
C .汉代诸侯国规模远逊于周 D.汉代制度对秦制有所承袭
21.某校高三文科班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
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A B C D
22.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应诞生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西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代
23..“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从材料可以得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的趋势
C.明朝内阁与汉唐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与内阁均影响皇权加强
24A C .察举制容易导致任人唯亲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
25.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

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0分。

26.(26分)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1
表2
止,沿用了七百多年。

钱文严谨规矩,
长秀丽,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

克。

——《史记·平准书》(1)依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汉代铸造货币的权力是怎样演进的?演进的原因是什么?(14分)
(2)汉武帝时期铸币权的变化有何影响?(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

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经济的新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其表现和原因。

(10分)
(2)请为材料二观点提供史实依据。

(2分)
28.(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

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

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提取材料中任一观点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哈六中2015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4-7-11)
答案
26.答案要点:(26分)
(1)演进:西汉初年,允许私人及地方铸钱;(2分)汉武帝时由中央政府专铸。

(2分)原因:私人、地方铸币:(1)秦钱重使用不方便;(2分)(2)统治者支持民间铸币。

(2分)
中央专铸:诸侯国拥有铸币权,实力增强,(2分)威胁中央集权;(2分)天灾导致百姓贫困,由于财富流向诸侯国,国家无力救助;(2分)
(2)影响:加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3分)解决财政危机;打击富商大贾及地方诸侯势力,(3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割据势力(3分);钱币体制逐步规范化,促使币制的长期稳定。

(3分)
27.(1)新变化:商业革命(2分)
表现:“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2分);出现了市集、夜市;
(2分)纸币流通。

(2分)
原因: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

(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增加)(2分)
(2)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任答一点,共1分)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1分)
28.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