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现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
(点评)
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现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域。
师:记得几个星期往常,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生疏,通过这段时刻的研究,大伙儿现在对她想来差不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
师:大伙儿是如何样去了解她的呢?
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伙儿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专门不简单哪。
生:(笑)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显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刻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齐声)好!
师:这段时刻,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
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伙儿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因此,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
(走下讲台)
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
师:在大伙儿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
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刻,依照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
他确实是李熙同学,请大伙儿用掌声欢迎和鼓舞他!
生:(鼓掌。
李熙走上讲台,坐在电脑操作台前。
)
点评:古朴的“走近李清照”几个大字清晰的显现在屏幕上,加之教师亲切的导入语赶忙使所有在场的人产生一种“走近”的欲望。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李清照生平简介
师:第一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邱子维:(走上讲台)大伙儿好!我们小组通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差不多把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邱子维:我们发觉,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得的才女。
(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确实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闻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
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
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判专门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判语句。
)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扬有加。
我就讲到那个地点,感谢大伙儿!(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判,是令人赞扬的。
师:我们更要感谢邱子维,他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的评判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专门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李文彬: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致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那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
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李文彬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伙儿展现你们的研究成果。
大伙儿欢迎!
点评: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艺术,确实是鼓舞的艺术。
“专门好!”一声赞扬,不仅给第一个发言人一个充分的确信,更对后面预备发言的众多同学是一种鼓舞,谁不想赛过第一个发言的人呢?
这一补充,十分必要,把一个“柔中有刚”的李清照活脱出来。
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生:(鼓掌)
宋珊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
(屏幕显示:李清照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专门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
她早期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孤寂深闺》、《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等。
(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因此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女孩情怀,山水美景及想念夫君的离情别绪。
象“眼波才动被人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排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差不多上传诵一时的名句。
(屏幕显示词句。
)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能够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
(屏幕显示这三个词)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期望同学们有时刻再就那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
(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年级的学生能就一位词人前期的作品研究到如此广度,并以“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
师:宋珊珊同学的发言尽管比较简短,但仍不失清晰、精要。
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尽管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
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如何样的变化呢?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叶雯:我离得太远了(她坐在最后一排,过道上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可不能够不上讲台讲?我保证讲得专门大声。
生:(笑)
师:好,时刻确实是金钱嘛,你不愧是咱们深圳的小孩。
生:(笑)
叶雯:(快速地)我们组有两个发言人。
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缘故。
事实上刚才邱子维也提到了,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
1129年,她的夫君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专门大的打击,能够说是家破人亡。
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专门多苦。
因此,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出现出另一种风格。
待一会我们组的臧越会向大伙儿详细介绍。
师:不错,李清照词风的变化能够说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造成的。
那么,我们来听听臧越如何评判她的后期作品。
臧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是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她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查找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
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
(屏幕显示这几首词及相同意境的图片)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她后期词作的风格能够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
(屏幕显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下面,我就以两首词为例,为大伙儿简要地分析一下。
(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声声慢》这首词,就十分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孤寂凄凉的心情,这与她前期作品中那种贵族女孩、少妇的清淡、飘逸的伤春悲秋截然不同。
《声声慢》一开篇就用了14个叠字道出自己空空落落、孤苦无依的晚年惨境,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
后又用“淡酒”、“黄花”、“梧桐”、“细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
这也是清照南渡之后飘落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专门感人。
(屏幕显示《永遇乐》全词)《永遇乐》这首词以汴京的元宵佳节作为回忆的聚焦点,一如烟如梦的“中州盛日”和“现在”的艰巨岁月互为对衬,极写过去的繁华,反衬出现在的孤寂。
其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屏幕显示:词中这一句加下划线)语言看似通俗平淡,却凝聚着词人凄苦无告的深沉愁绪,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在对比、反衬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后期的杰作还有专门多,由于时刻关系,不能一一介绍,相信同学们手里也有专门多资料,我们下来再作交流。
感谢大伙儿!(下)生:(鼓掌)
点评:前后期词风变化缘故的研究中,渗透着生活道路决定创作道路的唯物史观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
师:臧更加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孤立、笼统的概括,而是把对词风的阐述融进了对作品的赏析过程之中,有理有据,是一种专门务实的研究精神,值得赞扬。
点评:教师亲切、自然,点在关键处。
从“专门务实的研究精神”方面确信赞扬,说明艾巧老师的教学始终将人格、个性的培养,情感、意志的教育装在心中。
将课文中所选的李清照的《如梦令》重点研究讨论,并不平铺开来赏析,而是以设问:“《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依旧后期作品?”引导学生摸索,激活思维,引起一场烈火辩论,掀起该课的第一个高潮。
表现了教师的引导聪慧与教学艺术。
赏析《如梦令》
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李清照的词作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出的不同的风格。
大伙儿注意到没有,我们这学期的课本里也有一首李清照的词,请大伙儿打开书293页,大伙儿依照我们现有的认识,判定一下这首词属于前期依旧后期的作品?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生:(讨论,气氛烈火)
师:大伙儿差不多有结论了吧?谁先来说说?
郑夏洁: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师:什么缘故?
郑夏洁:因为这首词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专门欢乐的,与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还喝了专门多酒,兴致专门高,假如是后期的作品,不可能有如此的闲情逸致。
师: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詹惠林:我认为不是前期的,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常记”,这是一种回忆的口吻,还有,喝酒也不是只有快乐了才喝,也能够借酒消愁啊。
生:(笑)
师: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支持谁?
许秋姗: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
回忆,不见得一定要年纪大了才能够回忆啊,二十几岁也能够回忆十几岁啊,三十几岁也能够回忆二十几岁啊。
我觉得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这首词我们读起来觉得专门清新,有一种青春气息,应该更符合她前期的风格。
桑琛: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她描写的自然景物是“藕花”、“鸥鹭”,差不多上色彩比较鲜艳、明亮的,她后期的作品差不多上写那些“梧桐”啊,“黄花”啊,“孤雁”啊,因此……
詹惠林:那也不一定啊,“落日熔金”,金色不也专门鲜艳吗?但这也是后期的作品啊!
师:看来争辩还挺猛烈的,大伙儿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大部分人说“郑夏洁”“许秋姗”)
师:事实上,这首词确切写于哪一年,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大伙儿刚才争辩的主题差不多差不多上属于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了,我说,你们真了不得!
生:(笑,面露中意之色)
师:我专门观赏许秋姗的一句话,我们分析作品,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去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
大伙儿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陈浙:写了李清照回忆她有一次出去游玩,兴致专门高,喝酒喝醉了,忘了回家的路,走进了荷花之中。
师:是“走进了荷花之中”吗?
陈浙:不!是划船划到里面去的。
师:对了。
因此才有后来的……
陈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师:对,大伙儿能够想象一下:一个带着一点醉意、快乐畅游了一天的女孩,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然起飞的沙鸥。
这是一幅如何样的画面?
生:(七嘴八舌)漂亮!清新!欢乐!……
师:同是回忆,这首词和《永遇乐》有没有不同?
张文婷:这首词单写了游玩那一天的欢乐,没有《永遇乐》表现的那种抚今追昔的悲伤。
师:你用了一个专门好的词!“抚今追昔”,专门贴切。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这首词整体的调子是明快、爽朗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大伙儿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下面大伙儿集体朗读一遍《如梦令》,注意读出刚才我们分析出来的那种意境。
生:(齐读《如梦令》)
点评:学生能抓住《如梦令》的字句、情感,风格有理有据的辩论,出现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了分析诗词作品的方法,锤炼了辩论的能力。
朗诵观赏
师:大伙儿读得专门好!杰出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制造,会让听众沉醉其中,深受感染。
今天,第四小组的同学要为我们带来他们精心预备的朗诵表演。
他们一共要朗诵三首李清照的词,从选词到配乐到配图,差不多上他们自己设计的,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蒋南:我代表第四小组先为大伙儿朗诵一首《渔家傲》(屏幕显示《渔家傲》全词及画面,音乐起)渔家傲,天接……(略)
生:(烈火鼓掌)
师:(对蒋南)你什么缘故要选择这首词来朗诵?
蒋南:李清照的词大多数差不多上专门……软的……
生:(笑)
蒋南:我觉得,我们男生应该有一点阳刚之气,因此选了这首。
师:专门好,通过刚才蒋南朗诵这首词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我相信他明白得了这首词。
下一个是谁?
张文婷:我朗诵的是《醉花阴》。
(屏幕显示《醉花阴》全词及画面,音乐起)薄雾浓云……(略)
生:(鼓掌)
师:大伙儿评评,她朗诵得如何?
邱子维:我认为她朗诵得专门好,专门是配乐,专门舒缓,有一种淡淡的悲伤的感受,但又不是专门悲伤。
师:什么缘故不要专门悲伤呢?
邱子维:因为,她只是想念夫君,她的夫君又还没死。
生:(笑)
师:是不是应该说,现在的李清照还没有遭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她的悲伤还达不到那么深的程度?
邱子维:是。
师:说得不错,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
孟月莹:张文婷的抑扬顿挫处理得专门好,她把“莫道不消魂”一句扬上去,“人比黄花瘦”再降下来,又慢下来,让人觉得……嗯……
师:“莫道不消魂”是对谁说的?
孟月莹:对……她的夫君,也是对读者说的。
师:对,专门好。
那么,把这一句扬上去的目的是……
孟月莹:增加说服力。
师:太好了!最后一句什么缘故又要弱下来呢?
孟月莹:因为,整首词的感情是专门悲伤的,如此就突出了这种感情。
师:对,你不但明白得了李清照,也明白得了张文婷。
生:(笑)
师:这最后三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全班同学一起充满感情的读一遍。
生:(朗读。
略)
师:最后一个朗诵的是哪位同学?
李璐:我为大伙儿朗诵一首我最喜爱的《声声慢》。
(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及画面,音乐起)寻查找觅……(略)
生:(烈火鼓掌)
师:太感人了!专门是最后一句,凄凉的晚景,国破家亡的惨痛,那种千愁万绪,无从说起呀,那种凄苦无告啊,太准确了!来,最后一句,大伙儿一起来一次!
师、生:(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专门好!
点评:朗读观赏,原本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精要处点拨设问,指导朗读专门精当。
我眼中的李清照
师:这节课上到那个地点,在同学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吧?
生:(点头,小声议论)
师:我们差不多离她越来越近了,有这种感受吗?
生:有!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们摸索、交流一下,通过这段时刻的研究和这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李清照怎么说是个如何样的人,另外,假如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你会把她比喻成什么?
生:(讨论)
师:好,谁先来发表意见?
(举手十分积极)
苗露: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佩服的才女,不管从她的作品依旧她的生平来看,她差不多上一个杰出的女性。
专门是她在离开故乡,夫君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庞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因此,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曾丽娜:我觉得李清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身为“贵家子弟”——她父亲是礼部员外郎,她夫君的父亲还做过宰相,可她并没有一点那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金石收集。
因此,我把她比喻成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
李楹:我觉得比喻成花太一般了,比喻成菊花也能够啊。
我觉得李清照更象一只天鹅。
生:(笑)
李楹:是啊,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正好证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
李志峰:我把李清照比喻成一直孤雁。
师:(笑)好,比完花又开始比鸟了。
生:(笑)
点评:各种比喻五彩缤纷:严冬红梅、深秋菊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高飞的天鹅、失群的孤雁、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专门是冰晶中的一枝蒲公英这幅画,真令人感动!看来,学生是真正走近了李清照,不然是做不出这些精当的比喻的,创作不出这幅寓意深刻的画的。
李志峰:孤雁就比喻她无亲无故,一个人孤身漂泊,而且,李清照的家乡在北方,大雁的故乡也在北方,他们冬天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又飞回北方,而李清照她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到回去的方向了。
而且,它也许还受了伤,也无法飞回去了。
师:(深受感动)专门感人,看来李志峰虽说是一个男小孩,可也有一颗细腻的心。
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言,好,李思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李思:我觉得李志峰把李清照比喻得太弱了,我把她比喻成一条小船,尽管小,但仍旧在惊涛骇浪之中坚强的划向彼岸。
师:你说的“彼岸”是指什么地点?
李思:嗯—是文学的——高峰。
师:太好了!同学们的想象力真让我自愧不如!还有吗?
巫丹婷:我在家画了一幅画,确实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师:快拿出来给我们观赏观赏。
巫丹婷:(走上讲台。
李熙用实物投影展现图画)这幅画的底色是黑色的,象征了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
这是一枝蒲公英,它被这块冰包住,就象李清照的命运一样不幸,但蒲公英的种子依旧从冰的包裹中飘了出来,就象李清照的诗词,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传诵。
(下)
师:真了不得!李清照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了。
九百年后,她的作品仍在被我们传诵,而且,在我们一个班里,她就拥有这么多的知音!
今天专门快乐,老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同学们自己研究,自己体会和感悟,难道有如此高水平的发言,能够说,你们差不多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灵深处。
如此的学习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伙儿的视野,大伙儿差不多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摸索,在学习中领会。
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汲取精华,充实精神,体验更丰富的人一辈子,我们实施素养教育的目的也就在那个地点。
下课!
生:(起立)感谢老师!
点评:如此的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中,如若每学期举行两次,中学六年十二个学期将可对中外二十四位作家进行类似的研究,能够想见,学生将会有多么大的长进啊!
(总评)
深圳市莲花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列入了市区两级“十五”科研项目。
艾巧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2021年4月13日,她开了一节《走近李清照》的公布实验课,市教研室的专家及市区创新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40余人进行了观摩并给予充分确信,高度评判。
我以为该课一扫那种将浑然天成的文章肢解到支离破裂,把浓情充满的文章分析到索然无味的陈腐语文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坛带来了动气,带来了启发。
该课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域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以及在具有美的气质风度,美的举止语言的教师引导、启发下展开,又自然的掀起两次高潮:一是辩论《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依旧后期作品;二是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
能够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爱好得到了一次激发。
归结起来,此课初步达到了四个突破: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的单向、单渠道传递,差不多形成了新型的课堂模式。
该课突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刻的研究性学习李清照的成果在课堂交流。
其中有李清照词的朗诵、举荐、赏析,有李清照资料的介绍,有研究观点的辩论,也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的交流。
如此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
该课内容之充实,信息量之充足,学生参与之广泛,思维火花之碰撞以及学生能力之增长差不多上令人赞扬的。
2、突破了课堂时空的界限,带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学生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紧扣主题四处查找资料,朗读品味,赏析评判,研究探讨等等。
从时刻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一个交流的中心环节;从空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众多的研究场所中的一个中心场所。
3、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承,融知、情、义、能的培养为一炉。
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表达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现,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锤炼。
4、破了学科学习的界限,融“五育”为一体。
德、智、体、美、劳原本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是一些人将其隔裂开了。
这节《走近李清照》的语文课,既是一节高质量的智育课,又是一节大容量的德育课,也是一节高品味的审美课,依旧一节学习运用现代化电脑,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劳技教育课。
一位28岁的年轻老师设计、组织了如此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课,我想,只要她勇于实践,不断探究,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