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点拨】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 “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耸高,直入云霄。两句 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游山西村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爱国诗人 、词人,存诗9300多首,在文学史上存诗最多,贯穿着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四)板书设计 望 岳
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 整体形象——参天耸立 泰山美景——秀美高大 山之景物——幽深神秘 凌云之志——高瞻远瞩 由 望 到 想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 ( 1021 — 1086 ),字介甫,号半山,北 宋临川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 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 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其诗“学杜得其瘦硬” ,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 荆公体”。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作者简介
龚自珍( 1792-1841 ),字璱 (sè)人,号定庵(ān)。清代 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 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 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 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 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 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 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 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的?这 表现了什么?
【交流点拨】“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 现了农家的热情、淳朴以及热情好客。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 怎样的哲理? 【交流点拨】这一联描绘了山重水复的美丽风光 ,表现了游兴的曲折反复。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 ,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 意不绝的启示,意境开阔、明朗、优美,被人们 传诵不衰。 4. 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的画面。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 懂之处圈出来。
2.诗意理解
【交流点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 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 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 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 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 门。
(三)深层探究
教学过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一、新课导入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 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 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 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 ,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 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
3. 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交流点拨】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 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
4. 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
【交流点拨】这句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 极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 人的伟大抱负。
【交流点拨】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 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 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真是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 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 ,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腊酒: 腊月所酿的酒。 (2)足鸡豚(tún):指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5)箫鼓:吹箫打鼓。
(6)若许:如果这样。 (7)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8)无时: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 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 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交流点拨】 ( 1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 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 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 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 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 2 )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 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 功的积极精神。
(三)深层探究
1. 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 修辞手法呢?
【交流点拨】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 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好在何处?
【交流点拨】“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 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 ,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 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 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 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 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三年 (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 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 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 、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 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背景链接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 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千寻塔: 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 (一说七尺)为一寻。 (2)闻说:听说。 2、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 (3)浮云:山间浮动的云雾。 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 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 (4)望眼:视线。 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 (5)缘: 因为。 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 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背景链接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 ) 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 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 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 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 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 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 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 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 的诗歌创作里。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提示:本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
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 ,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 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后两句各 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 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 、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 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深层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 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
3. 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 句话的理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 圈出来。
(三)深层探究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受?
【交流点拨】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 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 诗人的心头。
望岳
杜甫
走近杜甫
( 2 ) 杜甫 ( 712 ~ 770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 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 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 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 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 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 多首,有《杜工部集》。
(3)如何: 怎么样。 (4)造化: 天地、大自然。
(5)钟: 聚集。 (6)神秀:神奇秀丽。
(7)荡胸:使心胸震荡。
(8)曾: 同“层”,重叠。 (9)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 (10)会当:终当,终要。 (11)凌绝顶: 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2.诗意理解
【交流点拨】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 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 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 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 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 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 显得很小。
二、作者简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chuàng )
岱宗( dài )
涕下( tì )
决眦( zì )
三、背景链接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 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 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 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 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 ,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0 古代诗歌五首
正安县流渡中学 严庄坤
情景设置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 ,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 ,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 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今天我们 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 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1.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 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 ,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 山环水绕,柳暗花明;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 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 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望岳
杜甫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岱宗: 指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 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 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2)夫: 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 词,强调疑问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