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历史学考研统考大纲解读之重点内容
09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精品讲义
![09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精品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d3f93a10a6f524ccbf8559.png)
中国古代历史(先秦)一、课前预习(核心知识点整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二、重点归纳与解析(核心知识点的理解)1.考试说明要求及版本内容归纳先秦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经济2.构建体系三、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走进西周政治文明步骤一:识读图示,走近西周下面两幅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请判定图一、图二分别指的是哪一制度?并在图中A、B两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以完成两图的制作。
图一图二答案:图一:分封制;图二:宗法制。
A:异姓功臣贵族;B:诸侯。
步骤二:整合材料,探究内涵对图一所示制度与图二所示制度进行分析比较,进行填空。
⑴分封制:①目的:②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③作用和影响:⑵宗法制:①目的:②最大特点:③作用:答案:⑴①巩固周王的统治。
②权利:继承爵位、再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义务:诸侯对周天子有朝贡、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强国。
同时也为以后诸侯争霸、国家战乱埋下隐患。
⑵①保证王权稳定。
②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
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步骤三:角色体验,感受历史假如你是一位西周的司法官员,遇到如下情况该如何判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先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接着他娶了一个妾,又为他生了个大儿子,之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个三儿子,结果这位官员不幸早逝,于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王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答案:应该判给小儿子。
这是由宗法制的嫡庶关系决定的,立嫡不立庶。
步骤四:岁月悠悠,对接现实查阅家谱或访问本族中的长者,并结合社会上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现象,了解西周政治制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
答案:略2.谈古论今,话小农经济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d3525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8.png)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一、导言历史考研是研究历史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对于准备报考的考生来说,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以及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非常关键。
本文将结合历史考研的特点和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并分享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二、重点内容梳理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朝代的更替、帝王制度的发展、官制和士族制度、社会阶级和农民起义等重要内容。
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历史考研的另一个重点领域,主要考察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过程。
考生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等。
3. 世界史世界史作为历史考研的必考内容,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等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的历史。
考生需要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西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4. 历史理论与方法历史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历史考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学派流派等,如文献学、史料批判、历史哲学、历史思维方法等。
5. 当代史与史学前沿考生还需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包括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当代史相关的重要内容。
同时,了解史学前沿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掌握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备考所需之一。
三、记忆方法1. 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与理解方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关联。
考生可以将重点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记忆和复习。
2. 创造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知、熟悉的事物进行关联,形成联想,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200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学习分析
![《200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学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18ad0376c66137ee0619f2.png)
《200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学习分析南宁市三十三中黄军善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闪亮登场,它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
它可以帮助师生抓住复习的重点,突破复习的难点,以便知识的系统化和准确化,提高复习的效率。
因此,对《考试大纲》学习研究,意义重大。
近几天来,通过对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大纲的学习,发现2009年历史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无任何变化。
这反映了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去年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做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增删和修正之后,以实现今年在考试内容上与去年的平稳对接,保持稳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保持稳定不变的考试测量与难度,保持稳定不变的导向。
因此,与其说解读09年考试大纲,不如说解读08年考试大纲,特别是解读08年高考历史试题。
一、主要分析和体会(一)、无任何变化,意味着08年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要求,三个梯度的能力要求仍是我们在当前新课程下高考复习和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意味着08年考纲有所变动的考试范围尤其是相对变动较大的知识范围和题型示例仍是我们关注研究的重点。
(二)、无任何变化,意味着08年高考历史试题以其比较成功与成熟而成为我们测定09年高考的风向标。
08年高考历史题一改07年的偏、难、怪的现象,基本围绕主干知识和国内重大事件进行考查,给人感觉题目并不难,和基础知识联系密切,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下的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对旧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以运用大量的情境材料,在新情境下,经过分析、知识迁移、理解、对应基础知识内容,让考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无任何变化,意味着09年高考历史试卷呈现方式将会比较平稳,但不意味着命题者命题不会创新变化。
通过这几年的高考发现,命题者每年都在去陈求新。
命制试题的质量逐年提高,命题趋向成熟,尽管每年评价褒贬不一。
但有一点现在已可以肯定,他们将会更多地考虑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高考历史试题不会离开史料。
二、复习备考主要措施(一)、要坚持常规教学。
2009年重庆历史中考考纲(含解读、样卷)
![2009年重庆历史中考考纲(含解读、样卷)](https://img.taocdn.com/s3/m/3e413501b52acfc789ebc98d.png)
2009年重庆历史中考考纲(含解读、样卷)一、考试范围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此次考试范围仅限于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以及乡土教材《重庆历史》下册的部分内容。
二、考试形式采取开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历史约30%中国近代历史约35%世界近现代历史约25%重庆历史约10%(二)题型及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约30%判断题约10%填图题约10%材料分析题约25%简答题约25%四、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内容课标教材:川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至第三学习主题、第五学习主题;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五学习主题;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的第一至第二学习主题;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的第五至第六学习主题,世界现代史的第二至第三学习主题、第七学习主题的第20课。
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至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第21至第22课;八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五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至第五单元,第七至第八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二至第三单元,第八单元的第17课。
(以上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内容,打*号或★号和小字部分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 《重庆历史》下册:第12至第13章。
历史地图:与本次考试内容相关的历史地图(参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世界历史地图册》。
)(二)基本要求1.掌握本次考试内容中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归纳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释历史问题。
3.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阐释问题。
4.了解中华文明的成就,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5.能正确识读和运用历史地图,把握本次考试范围内有关历史内容的空间分布关系。
五、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是(D)A.让自己的子弟、亲戚等在各地建立封国B.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C.全面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D.颁布推恩令,垄断货币铸造和盐铁经营2.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A.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的封建制度B.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C.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二)判断题阅读下表判断: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〇”。
历史2009年高考考点复习提纲分析
![历史2009年高考考点复习提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f128a01a37f111f1855bb3.png)
历史:2009年高考考点复习提纲分析第一部分古代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09年高考历史山东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09年高考历史山东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81f57f7e21af45b307a8db.png)
第一章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2009年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及考前冲刺复习建议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李维忠2009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已经颁布,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考纲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有一点内容的变化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就是增加了对初中历史课程考核的要求:由2008年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调整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关注这一新变化,有利于提高考前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现结合2008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对2009年高考考前冲刺阶段的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2008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一)试卷长度、题型相对稳定,试题结构略有变化。
由于试卷长度是固定的,命题者很难在试卷结构上作出创新,只能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二)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新观点、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的创设与运用。
试题的选材主要有文字与表格材料、地图、图片等形式,设问的主要依据是新材料、新情景,考查了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基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一)明确高考能力要求,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历史高考能力要求共四大项12条,在平常复习时,应把高考的能力要求和各个考点做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指针,落实到复习的各个环节。
高考一方面考查一些原生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即衍生态的知识。
没有可供迁移运用的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也就不存在了。
原生态知识复习的依据就是课标和考纲,应注意将课标和考纲要求的陈述式,变成一个个设问式,利用教材对问题进行合理地整合取舍,形成主干知识体系,课本上非课标、考纲要求内容只作浏览或直接放弃,对主干知识体系要及时复习巩固。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0df4b8c27d3240c8547ef91.png)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考试大纲作为高考的指导性文件,对考生最后三四个月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起着指导作用。
本文拟通过解读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部分中隐藏的“秘密”,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提一些建议。
“秘密一”:能力要求契合课改目标。
与往年一样,2009年考试大纲的文综部分对学生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
这些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
这些基本要求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完全契合。
可以预测,2009年高考试题命制将继续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
契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着对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的命题要求,使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秘密二”:考试范围凸显主干。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严格依据教学大纲。
2009年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内容范围严格限定在2002年版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
考试大纲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要求依然突出。
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就历史阶段而言,依旧突出了春秋战国、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阶段;就历史内容的属性而言,中央集权的演变、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和文化史的内容要求更加明显。
“秘密三”:试题命制呈现四大趋势。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纲变化小,这预示着2009年高考将在试题命制上做文章,命题思路和方法可能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第一,在命题原则上,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导向,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为素材,凸显强烈的时代感。
通过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考查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考生的人文知识及基本素养。
第二,在命题方式上,历史试题通常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问题。
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对主干知识进行全面、深入、透彻的考查;既有“中心主题式”设问(即一个大题干为一个中心问题,在此之下设计3~4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问题),也有单一的设问。
考研历史重点
![考研历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4dd61f650e52ea5518980b.png)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的开端★(1)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2)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5)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6)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一般不会考查,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第三部分春秋战国★(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2)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
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不会出简答题,如有考查,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是比较重要的。
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容易考查。
第四部分秦汉★★★★本章学习重点内容:(1)掌握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及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解答。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汉政权的强大。
历史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
![历史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222a5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6.png)
历史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历史学考研是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简称,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历史学领域的学生来说,考取历史学研究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了帮助考生整理和解析历史学考研的重点知识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学考研的科目结构历史学考研一般包含两个科目:综合科目和专业科目。
其中,综合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知识和分析能力,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专业科目则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研究能力。
二、综合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在综合科目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是主要的考察内容,以下是各个方面的重点知识点:1. 政治:主要涉及政治体制、政治理论、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体制演变、思想理论发展以及国家的治理方式。
2. 经济:主要考察历史时期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变迁。
考生需要关注经济体制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
3. 文化:主要考察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和文化传承。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文化流派以及文化产物对社会的影响。
4. 社会:主要考察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动态。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三、专业科目的重点知识点专业科目是历史学考研的核心科目,以下是几个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和解析:1. 史学基本理论:包括史学的定义、特点、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史学的核心问题、学派理论以及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历史文献学:主要考察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文献的分类、鉴定、翻译以及文献编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近代史研究:主要考察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
考生需要了解近代史的时期划分、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4. 中国古代史:主要考察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历程、朝代更替、社会经济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2009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d2b196c85ec3a87c2c5a4.png)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人物中,辅佐商汤灭夏的是A.伊尹 B.傅说 C.皋陶 D.姜尚答案A。
本题目属于考试大纲中“中国古代史”的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商族的起源”。
相对比较容易。
我们这本复习资料的有关表述是“成汤灭夏”:“汤以伊尹为相,励精图治。
……‘汤武革命’,推翻了夏,建立商。
”本题若不能直奔主题,那么,姜尚辅助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考生当能明了,排除了此一选项,则可在A、B、C中三选一。
由此看来,考生对重要人物参与的历史上重要事件要提纲挈领地了然于胸。
可以使用“关键词”记忆法,如:伊尹辅助商汤灭夏;姜尚(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辅助武王灭商;傅说被商王武丁任命为大臣,治理国政;皋陶,传说中东夷族首领,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就位。
2.东汉末年发动黄巾起义的民间教派是A.五斗米道 B.太平道 C.天师道 D.太一道答案B。
本题考的是东汉末农民起义和古代文化知识 (宗教:道教、民间教派)。
在考试大纲中属于“中国古代史”的第四章“秦汉”中的“秦汉的农民起义”。
我们这本复习资料的有关表述是“黄巾大起义”:“东汉末农民大起义,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义。
”这是一场利用宗教形式的农民大起义,为腐朽的东汉王朝的最终毁灭创造了条件。
五斗米道是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派(即正一道)。
张道陵创立,主要在农民中传播,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
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民间故事中常有“张天师捉妖”之说。
东汉末,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与张角领导的太平道,是农民起义的旗帜。
太一道,金初创立,因传“太一三元法篆之术”而得名。
师传徒承,均从萧姓,七传后渐衰。
3.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今天的A.苏州和湖州 B.江苏和湖北 C.苏州和芜湖 D.江苏和湖南答案A。
本题属于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第七章“宋辽西夏金元”的“宋代经济的繁荣”。
历史学考研重点内容梳理
![历史学考研重点内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e360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历史学考研重点内容梳理历史学是一门涉及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与人物都至关重要。
对于想要深入学习历史学的人来说,考研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考研之前,我们需要对历史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准备,以下是我对历史学考研重点内容的梳理和总结。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考研历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它主要包括了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末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重点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明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四大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等。
2. 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与交流:比较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交流,了解古代东西方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3. 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包括希腊城邦的兴起与衰落、罗马帝国的兴盛与崩溃等。
4.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从夏朝到明朝,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经济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二、近代史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学考研的重点之一。
近代史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阶段的历史时期,涉及到了从近代以后到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1. 封建制度与近代化进程:了解封建社会的崩溃、近代社会的兴起与发展。
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掌握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以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原因、过程与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4. 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从北洋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重要内容。
三、现代史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学考研的另一个重点内容,主要涉及20世纪初至今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主义侵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略与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反抗。
2. 二战与中国的抗战:深入了解二战的全球性影响,以及中国在抗战中的抵抗与牺牲。
3. 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包括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与意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经验总结。
重点_最后3个月
![重点_最后3个月](https://img.taocdn.com/s3/m/dd30355d312b3169a451a4ed.png)
中世纪史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
世界古代史实际上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
这从世界史最权威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
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
如仅就此而言,那么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重显然已经相当高了。
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07、08、09年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占了10分,07、09年名词解释占10分,08年名词解释占20分,比重有所提升,而这两年世界古代史都没有出材料分析题,只是出了一道30分的简答题,根据今年的大纲,世界古代史出材料分析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世界古代史命题的重心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这两部分,大题的出现也基本在这两个重要部分节之内。
2、对于世界古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第一部分史前人类★(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古代西亚诸文明★★(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2)对金字塔的评价;(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九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九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dffd79a417866fb84a8efa.png)
九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专题二:扩张与抗争、危机与新政专题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工人运动专题四: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六:三次世界格局专题七:古代世界的文明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3、美国独立战争4、美国内战概括名人事迹:拿破仑:①1799年夺取政权。
②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③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④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评价: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华盛顿:①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国家民族的独立②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评价:①英勇不屈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②反对终身制世袭制,开创民主之风。
)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
(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5、俄国1861年改革6、日本明治维新专题二、扩张与抗争、危机与新政(一)文艺复兴1、开始时间:14世纪前后 15、16世纪扩展2、兴起:意大利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5、代表人物:①但丁(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6、文艺复兴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的开辟原因:①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追求财富的梦想。
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人们相信地圆学说2、内容3、意义:①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2009年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指导纲要》的解读
![对《2009年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指导纲要》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c9459265a8102d277a22f02.png)
对《2009年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指导纲要》的解读一、《考试纲要》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一)《考试纲要》的结构及编写变化《吉林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纲要》(历史)(以下简称《考纲》)由三部分组成:考试说明、考试指导和考试样题。
(与08年相比,在编写的内容上变化是非常大的)1.考试说明。
在【考试方式】中,增加“全卷满分120分,其中历史学科为60分”。
【例证性试题】全部删掉,考试样题变成了第三部分。
2.考试指导。
基本保留了四大题型的样例解析,删掉了九个专题的学习指导和训练题。
大部分“样题”换成了08年中考试题,并增加了类型测试。
在每一题型的学习指导中,都增加了描述性的解题指导。
如:单项选择题中“解答时注意分析题干的表述和每个选项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考试样卷。
选题有所变化。
总而言之,纵观09年《考纲》,即增强了对09年中考备考的宏观指导,又增加了对学生卷面解题的微观指导。
(二)解读【考试说明】,理解“考试性质和要求”《考纲》开宗明义就谈到“考试性质”:既是学业水平考试又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考纲》在宏观上规定:学业考试必须坚持《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基础性、时代性、发展性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考试内容坚持以《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为主要依据。
只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领悟,就可从把握09年命题的形式和思路。
(三)研读【考试指导】,体会“方法”“特点”认真研究琢磨【考试指导】,有助于我们了解命题特点,并有助于对学生的解题指导。
【考试指导】依据四大考试题型,分别设计了学习指导,例题解析和类型测试。
1.09年《考纲》在“学习指导”部分,增加了描述性的解题指导,这对于我们解读例题和类型测试,研究中考命题特点是有帮助的。
2.“例题解析”部分,所选例题后面的解析分三部分,一是试题在课标中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分析这些内容属于哪一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和体验四个层次),三是所举例题的特点。
历史考研复习要点整理
![历史考研复习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a2be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0.png)
历史考研复习要点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历史考研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的起源,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其次,考生需要熟悉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掌握各个时期的核心内容和特点,比如夏朝的“三均制度”、商朝的祭祀制度和周朝的分封制度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秦始皇的集权制度、汉武帝的官制改革等。
二、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历史考研中的又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各个思想家的代表性著作和主要思想观点。
例如,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和他的《论语》、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和他的《墨子》等。
此外,考生还需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考研复习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比如,战国时期的兵家、法家的兴起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件;又如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和东汉的黄巾起义;还包括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之争、隋唐的统一和宋朝的北方和南方政权等历史事件。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是历史考研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作出准确的描述。
考生还需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水利工程、医药和中医、丝绸之路等。
五、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也是历史考研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比如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的建立和疏勒城的外交事件、唐朝的使节活动、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朝的使者活动等。
同时,还需掌握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蒙古、日本、朝鲜的交往等。
六、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最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也需要加以重视。
考研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3029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a.png)
考研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考研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大量的历史知识。
对于考生来说,如何从众多的内容中提取出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是非常关键的。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史中,重点掌握以下几个阶段的内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古代史主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等掌握深入。
二、近代史近代史是指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阶段的内容:鸦片战争和中西交往,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
近代史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非常重要。
三、世界史世界史是考研历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国际关系。
在世界史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时期:古代文明和古代国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全球化。
世界史的复习要将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链条。
四、历史理论和方法历史理论和方法在考研历史中非常重要,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历史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哲学、历史学方法和历史研究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了解历史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必备能力。
五、案例分析和论述题考研历史中会经常出现案例分析和论述题,要求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此外,对于论述题,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备考考研历史时,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注重做好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复习。
历年真题能够帮助考生了解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找到重点和难点;而模拟题则能够提高考生的答题速度和应对能力。
历史计划总结-0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导读 精品
![历史计划总结-0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导读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dd54b3b763231126edb114b.png)
0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导读广大考生和老师关注的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终于问世了,与2019年《考试大纲》相比,可概括为"基本稳定"。
1.命题指导思想不变"注重考查在历史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基本延续了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导向,倡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的内容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不变2019年《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仍然是四类,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具体要求共12条,这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从新课标要求看,高考主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做文章,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因此考生们要结合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认真研究和领会。
3.考试内容的时序性不变必考部分将必考内容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打乱,按照"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的顺序排列成三大块,三大块所列专题分别有6个(世界2个、中国4个)、8个(世界5个,中国3个)、12个(世界和中国各6个),沿袭了历史学科"薄古厚今""中外均衡"的命题趋势。
选考部分仍按选修的六本书,即六大专题依次排列。
针对新形势下的高考,要增加基础意识、综合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更新传统的学习理念,树立全新的学习方法,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用各种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用扩散式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
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09年考研指导:直面2009历史学
![2009年考研指导:直面2009历史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4e19e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e.png)
直⾯2009历史学统考--考查细致,复习勿留死⾓2008年考研已成往事,2009年考研的备战周期⼜悄然⽽⾄。
本⽂在对2008年历史统考真题的分析基础之上,为2009年的考研学⽣提供⼀些备考建议。
历史统考试题重在基础从2008年的真题来看,命题者紧扣⼤纲,中规中矩,相对⽽⾔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基本功的考查。
这也是统考的⽬的之⼀,牢固的基础是必不可缺的。
从真题构成来看,中国古代史占30%,中国近现代史20%,世界古代史30%,世界近现代史20%,其中,两门古代史所占⽐例较多;有关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并没有以单独的形式出现。
题型结构是2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8个名词解释,每题10分;2个史料分析题,每题30分;4个简答题,每题30分,满分为300分。
20个单选题偏重于考查基础知识点与记忆性的知识,侧重于基础史实的掌握,相对来说⽐较简单。
但⼀些选择题,并⾮很多考⽣⾃认的重点,如"近代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的名称"。
这些内容复习时很难引起考⽣的关注,容易失分。
所以2009年的考⽣需要把相关的教材、著作读熟、读透,注意细节,⾄少有⼀个⼤概的印象。
名词解释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这也是⼤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和重⼼。
题⽬考查的都是相对较⼩的历史事物,容易把握;但有个别名词--如"阇提"、"《九⼗五条论纲》"较难。
"阇提"作为古代印度历⼀个⾮常重要的名词,起源于吠陀时代,与种性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且沿⽤了千年,因此较难⽤百余字概括;《九⼗五条论纲》则是马丁·路德在宗教改⾰时提出的改⾰⽅案,但考⽣复习时往往侧重于背诵其中的内容,⽽忽视了这⼀⽂件的名称,因⽽容易失分。
⼜如"凡尔登条约",这是世界史的内容,但因为世界史中有很多事件发⽣于同⼀个地区,因此答题时弄清时间的先后顺序⾄关重要。
历史学考研重点考哪些内容
![历史学考研重点考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80837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4.png)
历史学考研重点考哪些内容历史学考研重点考哪些内容考研的小伙伴们在进行历史学的考研复习时,要重点有哪些重点知识是经常考的。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历史学重点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历史学考研世界近代史命题规律重点解析第一章近代初期的欧洲★★(1)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2)文艺复兴的表现和历史意义,要重点掌握;(3)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表现;(4)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5)宗教改革以及反对宗教改革发展的背景;德意志成为矛盾焦点的原因;(6)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的主要教义主张异同;(7)各大宗教在各国的成就及历史地位;(8)君主专制时期英法的社会经济状况;(9)重商主义以及商业战争的根源、目的、影响要特别注意。
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1)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原因以及意义;(2) 开明君主制主要是相对于君主专制而言的,其主旨在于将君主的权力与资产阶级所强调的理性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各种资本主义化的开明与进步措施,达到富国强兵,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目标。
这个知识点是今年大纲中新加的内容,关于它的原因、过程、影响要掌握;(3)启蒙运动及其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以及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要掌握;(4)宪章运动与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区别和联系;(5)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社会背景与特点;(6)意大利统一的背景、早期革命活动、1848—1849年的革命以及国家的建立;(7)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9)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一定要知道;(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11)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第三章近代的亚非拉★★(1)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巴西独立战争;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的反荷大起义;(2)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3)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构成、制度以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及其影响;(4)埃及人民抗英斗争及其在整个反帝斗争中的作用影响;(5)苏丹马赫迪的大起义的起义背景、过程、影响,出了名词解释或者让你说说马赫迪,要知道怎么回答;(6)埃塞俄比亚的两次重要的抗意斗争及其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要清楚;(7)古巴独立战争过程、结果、意义、影响;(8)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9)土耳其坦志麦特;(10)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会以论述和名词解释的方式进行考查;(11)阿里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内容、结果、性质及其意义都要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历史学考研统考大纲解读之重点内容
2009年全国统考历史学大纲解析之重点内容分析
2009年是历史学统考的第三年,今年的大纲对历史学的考查范围和去年的一样,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东西。
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考试真题来看,考查的大部分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一、具体考试科目的考查重点内容分析
(一)中国古代史
大纲里总结出了八个点: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
其中,秦汉、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要着重把握。
中国古代史占了总分的30%,也就是90分左右的分值。
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中国古代史内容多而杂,基础的知识一定要巩固,因为在选择题里面,中国古代史一般占5个(10分),名词解释2个(16分),而这些往往都是从基础知识里面出题的。
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里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也比较多,一般都是出重点知识,难度不太大,但是要做到答题全面,尤其是对材料分析题的回答,
一定要联系材料来分析回答,而不是一味地背书上的死答案。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占总分的20%(60分),也就是说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40%,和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略逊一筹。
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比中国古代史多七章。
虽然内容多但是分值占的比重小,也就是说出题量上会相对小些,对于这么多的内容,出题少就意味着会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从新大纲的考查范围,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跨度不长,复习起来难度不会很大。
但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内容很多,很重要,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
对于晚清民国几次的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这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
这一点与08年相比没有变化,估计今后这一比例也将维持不变。
世界古代史实际上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
这从世界史最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
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
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
如仅就此而言,那么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重显然已经相当高了。
(四)世界近现史
这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30%,也就是90分。
这和2008年完全一样,估计今后这一比例也将维持不变。
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共划分为19个子目,68个知识点。
世界近现代史能占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巴黎公社及凡华体系、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认真复习,做好笔记。
二、对历史学的复习建议
因为新大纲和去年的内容一样保持了稳定,那么考试的难度基本就不会增加。
因此,考生一定要紧扣大纲,牢固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但是大纲又是比较笼统和宽泛的,每一章节下的每一个小标题下面其实都包含很多内容和小知识点,必须认真来分析和把握。
同时复习的时候要适当跳出大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丰富自己的学识,多看一些与考纲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论文,在做简答题的时候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让阅卷老师觉得你
知识面比较广,对学术前沿比较关注,是一个适合做研究的人。
同时对知识的复习要做到纵向整理和总结。
09年的考题不仅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需要考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纵贯古今,融为一体。
考纲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这点非常重要。
在复习的时候,只有把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线索搞清楚了,答题的时候思路才能明确,观点才能全面。
这一定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出发点来宏观把握,基础的知识在9月份之前要理解掌握,进入强化阶段的时候要抓住重点知识,适当做好复习笔记,为冲刺阶段做准备。
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客观评价,不可一刀切。
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