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
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
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阶段,这时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惟妙惟肖耗费主要轻便
B . 有声有色损耗紧要便利
C . 有声有色耗费主要便利
D . 惟妙惟肖损耗紧要轻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
B . 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C . 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D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B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C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D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三上·济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
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
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 .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 . 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 . 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 . 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 .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 . 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 .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 . 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 . 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3. (9分)(2018·乐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全球能源正在进衧第三次转型。
此前,第一次是媒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能源,第二次是油气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处于初期。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并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主要能源。
IEA预计,到203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将超越燃煤发电,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所有新增发电容量的一半以上。
以建立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体系为目标。
当前的能源转型源于对高碳能源使用后果的科学认识以及低碳能源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自觉行动加上科学技术进步构成推动第三次能源转型的基础。
传统的能源消费正在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
合作共赢、政策引导是当前能源转型的重要特征。
能源转型所要解决的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安全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仅依靠少数国家不能取得明显效果,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国际合作机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实现能源转型。
能源转型是科技进步推动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虽然政策引导的作用突出,但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力量仍是科学技术。
(《世界能源新变化》)
材料二:
2000年——2014年,中国煤炭需求年均增长8%。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需求国。
但是,随着减少碳排放意识的日益增强,煤炭将逐渐被天然气等更加清洁的能源所替代。
页岩气在全球的大规模推广也使得天然气价格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当今世界能源格局的三个特点》)
材料三:
世界能源格局走向三个趋势:
能源供给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的发展趋势。
过去几十年,全球能源一直被少数国家的少数寡头企业所垄断。
以页岩油气、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技术能源终结了这一局面。
“分布式”取代了“集中式”,“矩阵式”取代了“单点式”。
随着能源企业的轻量化、区域化,全球能源供给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的特点。
能源格局变迁,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供给西进”和“需求东移”大背景下,美欧国家在供给侧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需求侧的话语权也显著增强。
美国将进一步摆脱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但对新兴国家而言,中东地区的供给优势可能成为与西方谈判的重要筹码,其战略意义反而增强。
能源价格低迷,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能源产品的大宗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使得其对全球经济波动起到重要的传导作用。
在价格下跌之初,多数经济学者预测下跌虽然会损害能源输出国的投资和就业,但同时也将增加进口国民众收入,从而扩大消费,并通过国际贸易途径抵消油价下跌的负面影响。
此外,能源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通缩风险正随着新兴市场风险的加剧而逐步加强,并可能借助能源产品极高的流动性向全球扩散。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球能源先后经历了由煤炭取代木材和由油气取代煤炭的第一二次转型,现在正处于由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为重要内容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期。
B . 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全球趋势,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所有新增能源的50%以上。
C . 当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需求国,但是据有机构预测到2040年中国将超过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从而大大减少碳的排放。
D . 能源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
能源价格的下跌对输出国和进口国均会产生影响,甚至能源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通缩风险可能会扩散到全球。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人类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技术上的快速发展,是第三次能源转型能够成功的必备条件。
B . 全球能源的第三次转型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合作机制,因为能源转型所要解决的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安全问题关涉全球。
C . 全球能源的第三次转型,将打破寡头企业垄断能源的局面,促进能源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特点。
D . 第三次能源转型必然导致能源格局的变迁,像富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而美国这样的科技大国的话语权将更加突出。
E . 能源转型是全球性问题,只有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位,并努力携手,形成全球合作机制,能源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力量。
(3)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回答,如何才能实能源的第三次转型?并以中国为例谈谈能源大国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带伤的美丽
梁衡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
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
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
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
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
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
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
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
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
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
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
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
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
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
我顿觉心情沉重。
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
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
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
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
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
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
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
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
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
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
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
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
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
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
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
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
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
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
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
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
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
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
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
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
(选自201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1)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欣赏流血美人的尴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联系上下文,请概括作者海上泛轻舟,“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原因。
(3)
文章最后一段说:“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
”综观全文,请探究“焦渴”在这里有什么深刻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
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
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
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会缙得罪,坐累。
久之,调陕府户曹。
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
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
会丁家艰,而中孚卒。
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
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
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
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
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
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
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
”纶之才思,皆此类也。
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对曰:“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
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
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
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
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
大
历已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
昭愍见之曰:“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衢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
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 . “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
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C . “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
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D . “京兆尹”为三辅之一。
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外有左冯翊和右扶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
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B . 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
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C . 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 . 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
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炳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②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蒙耀,未几,俱沉下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 (2分) (2016高三上·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2)苏轼在《赤壁赋》中追述了曹军攻破荆州、沿江而下的景象,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英雄的志得意满。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_____”,自己却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