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名遍世界的穷人肉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流客】
豆腐:名遍世界的穷人肉食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豆腐是穷人的肉食。
豆腐在中国已有了千年的食用历史,但到上世纪50年代,大豆才开始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
<美国人喜自制菜谱>
尽管美国营养学家、卫生官员都不断劝诫人们,豆腐含有大量蛋白质和钙,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热量很低。
但或许是习惯了肉类的香浓滑腻,美国人总认为豆腐口感粗糙,不好吃。
然而,随着三高食物带来的诸多麻烦,大豆食品对疾病的预防作用逐步被人们认识。
为使豆腐走进更多的美国家庭,指导人们如何烹饪豆腐的食谱书籍也应运而生。
这些食谱把豆腐和美国人熟悉的烹饪方式结合起来,佐以西式调味料,使美国人更容易接受,如西式豆腐南瓜汤、咖喱豆腐、菠萝豆腐炒饭和豆腐春卷等,有菜谱甚至把豆腐调入果汁和奶昔中。
<加国人爱家常豆腐>
加拿大很早开始种大豆,但不会做豆腐。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及其他亚洲移民涌入,才使加国人见识到豆腐,不过很多人不喜欢它,大人教训孩子时会说“走开,不然给你吃豆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少吃肉、多吃素”等健康饮食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豆腐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
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人还把
豆腐随着奥运会带回它的祖籍。
在北京奥运会上,3位加拿大名厨每天为加拿大运动员做饭。
为让运动员吃到家乡菜,3位大厨炮制好“奥运食谱”。
这份“奥运食谱”包含三四十种加拿大风味菜品,其中有一道中国菜“家常豆腐”。
<德国人用其当薯片>
上世纪末,欧洲出现疯牛病,随后又发生口蹄疫、禽流感,使得人们一度对肉类产品产生恐惧,素食主义开始兴起。
也就在此时,豆腐开始在德国供不应求,很多华人开始投资豆腐店。
最开始时,德国人觉得豆腐清淡无味,许多华人企业便开发出海鲜味、麻辣味、咖喱味等口味多元的即食豆腐,以及各种各样的豆腐干、豆腐罐头、素鸡等豆制品,得到德国人青睐。
在德国,豆腐被称为“中国奶酪”,一些德国媒体甚至推出“中国豆腐专栏”,视之为世上最美味的佳肴。
现在,很多德国人已用豆腐干取代看电视时吃的薯片。
(凤凰网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