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各选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chǔ)纤腰(xiān)蓓蕾(bèi)刹那(chà)潜意识(qián) B.扁舟(biǎn)混沌(dùn)折本(shé)熟稔(rěn)夹肢窝(gā) C.吮吸(shǔn)涨红(zhàng)横样(héng)模子(mó)迫击炮(pǎi)
D.包扎(zhā)屏气(bǐng)揩油(kāi)狡黠(xiá)歼击机(jiān) 【答案解析】A
(B.扁舟(piān)C.横样(hèng)模子(mú)D.包扎(zā))
2
下列各项中,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坐落湮没梵婀玲寥若辰星
B.婉惜精粹拴马桩名门望族
C.冒然凫水绊脚石察言观色
D.告罄厮打哈密瓜瑕不掩瑜
【答案解析】D
(寥若晨星、惋惜、贸然)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②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紫黄碧黛同时消失。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④忽然从船底下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摸索姿势洗罩钻
B.探索姿势浸笼露
C.摸索姿态洗笼冒
D.探索姿态浸罩探
【答案解析】C
(“摸索”,承接“黑暗”形象;“姿态”含有态度在内,表现荷叶的形象;“洗”,可写荷叶的清净美丽;“笼”轻柔、弥漫在周围,“罩”较生硬,是扣的意思,不符合意境;“冒”写“突兀”、“向上升”的样子,较有力量,如冒水泡一般形象生动,)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扩大“先看病后付费”“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施行新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一系列新政的出台,真是大快人心。

B.离开初中来到实验中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大家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张江他们聚在一起商量着一起回母校去看看。

C.“腹黑毒舌”“你摊上事了”伴舞抢镜哥……吐槽春晚的众多热门话题不绝如缕,“刷着微博看春晚,边看边吐槽”,渐成新潮流。

D.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吃饭打包、杜绝剩饭的“光盘行动”在官民中蔚然成
风。

【答案解析】D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A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不合语境。

B.“藕断丝连”多用于爱情方面,不合语境。

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错用对象,应该用“不绝于耳”。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B.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最终以1.71亿元成交,这一成交价不仅打破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也刷新了徐悲鸿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C.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多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D.我们与成语结下不解之缘,成语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

【答案解析】D
(A缺少主语、“崇高”与“评价”不搭配;B语序不当;C“将近”与“多”重复)
6
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外国人怎能逼你去当兵,”马内拉说,“打第一仗大家就会跑光。


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C.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在花圈上写着: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

D.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答案解析】D
(问号的位置应在“你”后面。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C.传道受业解惑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此帝王之资也
【答案解析】D
D都是“凭借、依靠”的意思(A道理¥风尚B对付¥部署C传授¥解释经书的文字)
8
下列各句中全都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C.五万兵难卒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解析】D
(A又、餍B悦、擒C猝、矣)
9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晋军函陵刘豫州收众汉南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解析】C
C省句介词“于”(A宾语前置、定语后置B被动句、判断或定语后置D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论天下事,致殷勤之意④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⑤向察众人之意,专欲误将军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⑦不复料其虚实⑧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A.③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⑧D.①②④⑥⑧
【答案解析】C
(在题目的语句中,众人、不齿、虚实与现代语义相同)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刘豫州何不事之乎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答案解析】D
D转折连词“可是、然而”(A这、的B介词于“比”、语气助词“呢”C介词“对于”、介词“与、和、同”)
12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为汉家除残去秽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答案解析】B
B水、礼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外、内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残和秽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鄙名词意动用法、先名词活用作动词“占先”D日名词作状语、蹶使动用法。


13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六种经书,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巴尔扎克和雨果都是法国伟大的文学家。

巴尔扎克的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雨果著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C.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中,沉痛悼念了左联五烈士,即青年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

D.《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等人花19年时间编成。

《左传》即《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答案解析】A
(有《乐》无《论语》。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14-17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

其妻重身当产。

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

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
松柱下,石底之上。

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

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遂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

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注:踔(chuō):跳跃。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将:带着、拿着。

B.王即购之千金购:购买
C.客以剑拟王,王头遂堕汤中拟:比划。

D.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嘱:嘱咐,叮嘱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松生石上,剑在其背吾其还也,亦去之
C.即以斧破其背,得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D.何哭之甚悲耶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1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莫邪子一心复仇的一项是()
①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②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③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④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⑤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⑥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志怪小说一波三折,精彩、生动的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复仇故事。

干将是古代传说中造剑的名将,莫邪是他的妻子。

“干将”“莫邪”也泛指宝剑。

B.莫邪的儿子为报父仇,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头颅。

这个一心为父复仇,头断亦不死的形象感人至深。

C.小说中“客”的形象是游侠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正义的力量,被压迫者的复仇精神也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D.楚王是个暴虐的形象。

他易怒、嗜血、残忍,为了抢夺“雄剑”而杀害了干将,最终被“客”用“雄剑”杀掉。

18.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2分)
【答案解析】14.B(购:悬赏征求)
15.C都是介词“用”(A才/竟然B它的¥还是D补语助词“得”¥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16.A(黑衣人的话;与复仇无关)
17.D(不是为了得到“雄剑”而杀了干将,而是因为“三年乃成、雌来雄不来”而杀了干将。

)
18.翻译文言句子
(1)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重点词语:众人、下、耻。

3分)
(2)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何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重要词语:鄙远、焉用、陪。

3分)
(3)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够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重点词语:所谓、末、势。

错1个扣1分。

2分。


附:文言文译文
楚国干将、莫邪夫妇二人,给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

楚王很生气,想杀他。

剑有雌雄二柄。

当时妻子怀孕快生产了,丈夫对她说:“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

王怒,我去一定被杀掉。

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长大以后,告诉他:‘出房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

’于是拿着雌剑去见楚王。

楚王非常生气,叫人去仔
细查看。

剑本是两柄,一雄一雌,雌剑拿来而雄剑没拿来。

楚王发怒了,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生下的儿子叫赤。

后来长大了,问他母亲:“我父亲在哪里?”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

楚王发怒,把他杀了。

他走时嘱咐我告诉你:“出房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

”于是儿子出房,往南看没有山,只见堂前松柱下有一磨剑石,就用斧头砸开它的背后,得到了雄剑,他早晚都想着找楚王为父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男子,眉间广阔,约一尺宽,说要报仇。

楚王悬千金重赏捉拿。

赤听说了这件事了,便逃走,跑进山里悲歌。

碰到一位陌生人,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

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陌生人说:“听说楚王以千金重赏购买你的脑袋,请把你的脑袋和剑都交给我,我为你报仇。

”赤说:“太好了!”于是自刎,双手捧着脑袋和剑,一并奉上。

尸体僵立。

陌生人说:“我决不会辜负你!”这样,尸才仆倒。

陌生人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

楚王很高兴。

陌生人说:“这是勇士的头颅,应当用汤锅煮。

”楚王照办煮头。

三天三夜也煮不烂。

头跳出汤锅,张着眼睛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陌生人说:“这小孩头煮不烂,请大王亲自到锅边一看,就一定烂了。

”楚王立刻走近去看,陌生人用剑比划了一下楚王,王的脑袋就掉进汤里;陌生人也砍掉自己的头,头也掉进汤里。

三个脑袋都煮烂了,没法分辨。

于是把肉汤分成三份埋葬了,笼统称为“三王墓”。

15
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0分,每题1分)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说》
(3),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4)孔子曰:,。

《师说》
(5),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6)悟已往之不谏,。

《归去来兮辞》
(7),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8)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
(9)忍看朋辈成新鬼,。

《为了忘却的纪念》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知;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答案解析】(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余嘉其能行古道;(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5)云无心以出岫;
(6)知来者之可追;(7)木欣欣以向荣;(8)或植杖而耘耔;
(9)怒向刀丛觅小诗;(10)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16
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3分)
要求:1、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相同,构成排比;2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
,。

【答案解析】您不是火炬,却照亮了我生命前进的方向。

您不是泉水,却滋润了我生命荒漠的绿洲。

您不是花朵,却开放在我生命广阔的田野。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灯,是人类生活的实用品,也是点缀生活的装饰品。

在科学家眼里,灯是科技的产物,进步的象征;在诗人那里,灯是精神的航标,人生的动力,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和力量。

生活中,“灯”与我们相伴;生命中,“灯”与我们同行!请以“我心中的那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