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
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
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
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全部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1、语言意会法。
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
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
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2、绘画意会法。
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
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吹着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又能唤起对夏天扑蝉趣事的回忆,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
又如在教学《草》时,我采用全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给每一句诗配上一幅画,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学生也在配画过程中直观地理解诗意。
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
3、想象意会法。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
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
”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
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瀑布的声音再想一想三叠泉就在你的眼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第2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
学行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
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
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第3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古诗词教学模式:四联五步教学法,即四种教学方法和五步教学流程的结合。
四种方法:1、课前查?解诗疑2、引导学?总结法3、多指导?勤归纳4、仿方法?督自学。
五步教学流程:第一步,解诗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
古诗的题目较为凝炼,必须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
如《咏柳》一诗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人贺知章回乡时看到河边的垂柳,满树如玉、柳芽新发,即景生情,兴之所至写下来的。
在教学时教师以“咏”字入题,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理解“咏”字,再进一步理解诗题《咏柳》,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联系旧知的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词题目的理解和对诗词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第二步,明诗意。
都说诗是语言的-,管理类,
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
新课标指出,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提倡学生对诗词的大意有自己的理解。
第三步,入诗境。
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
做到读中入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借景引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如何描写景物,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联想中再现作品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2)借曲引情。
优美的音乐和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创造-,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条件。
在教学中,用歌曲、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听乐曲,便置身于其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学生就会很快进入情境,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氛围。
(王艳老师的《咏柳》一课的教学就运用以上两种方法。
)(3)借画引情。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往往诗情画意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的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使教师作画、师生同画、学生自画,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诗意融于画面,把无形的语言变成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学生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加之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从而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第四步,读诗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诗词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
古诗词的朗读要有一个过程,首
先知其意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动之以情朗读之。
其次要感受诗词形象,学习文化精髓,晓之以理朗读之。
这样朗读就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洋溢于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成诵。
所以,我们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诗词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第五步,悟诗情。
古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用一个词语表达;二是间接用某个词语表达;三是暗含在全诗中。
引导学生弄懂并能分辨出一首古诗属于哪一种类型,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咏柳》就属于第三种类型,可以在理解和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第4篇: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
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心得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
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诵读法。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
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所以诵读法是教读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解决文字障碍,在诵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对话文本内容,在诵读中领略文章韵味,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情怀……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
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