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烦学校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高二物理试题__0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益州兼烤市烘烦学校姜堰区高二(上)期中物理试
卷(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黑体的字表示位移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火车上的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过了一会儿发现原来是自己乘坐的火车离升了站台,对面的火车并没有动.乘客认为“对面火车起动”和“自己乘坐的火车离开站台”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为()
A.站台、对面火车B.对面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
C.站台、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高速公路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km/h.图示为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限速值约为12 m/s
B.限速值是指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C.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难以刹车
D.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一根一端封闭,另一端装有阀门的玻璃管,内有纸片、羽毛、金属片.用抽气机把管内的空气几乎抽尽,再把玻璃管倒过来(如图所示).观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片下落最快B.羽毛下落最快
C.金属片下落最快D.三者下落一样快
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4s内该物体()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
D.在某一线段上做两个来回运动
6.2014年10月2日,中国选手曹硕在仁川亚运会上以17.30m的成绩夺得男子三级跳远冠平.在运动员起跳瞬间()
A.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就是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小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
7.木块賈丁木板上,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在缓慢抬高木板右端的过程中,木块受到木板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A.竖直向上,大小不变B.竖直向上,逐渐增大
C.垂直于木板向上,逐渐増大 D.垂直于木板向上,逐渐变小
8.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及其对应物理量均正确的是()
A.N (力)、m (长度)、s (时间)B.kg (质量)、m (长度)、s (时间)
C.kg C质量)、N (力)、s (时间)D.kg (质量)、m (长度)、N (力)
9.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时,木块A静止,若将压力各加大到2F,则木块A 所受的摩擦力()
A.与原来相同 B.是原来的4倍
C.是原来的2倍D.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
C.甲比乙晚出发时间t0D.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11.静止的升降机地板上平放着一体重计,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与升降机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某时刻体重计示数突然增大,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匀速上升B.匀速下降C.加速上升D.加速下降
12.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实验数据描点作出v﹣t图象,所描的点不完全在同一条直线上,原因可能是()
A.长度测量不准确B.小车质量偏小
C.没有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D.拉小车的钩码质量偏大
13.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当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测得红蜡块实际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如图.若红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速度为7cm/s,则玻璃管水平运动的速度约为()
A.14cm/s B.12cm/s C.7.0cm/s D.3.5cm/s
14.精彩的F1赛事相信你不会觉得陌生吧!在观众感觉精彩与刺激的同时,车手们却时刻处在紧张与危险之中.有一次车王舒马赫在一个弯道上高速行驶,赛车后轮突然脱落,从而不得不遗憾地退出了比赛.关于脱落的后轮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仍然沿着汽车行驶的弯道运动
B.沿着与弯道垂直的方向飞出
C.沿着脱离时轮子前进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离开弯道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15.如图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时,用频闪照相拍下的A、B两小球同时开始运动的照片,相邻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都相等.A无初速释放,B水平抛出.通过观察发现,尽管两个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同,但是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总是处在同一高度.该实验现象说明()
A.B球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B球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B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B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16.利用如图所不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测出重物的质量
B.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C.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纸带起始端点迹模糊,也可用验验证机械能守恒
(2015秋•期中)阅读下列内容,回答17~20题
2013年6月10日,活动发射平台载着质量为m的“神舟十号”和质量为M的,在车的牵引下缓慢地驶向发射场.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舱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基础物理实验,让同学们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17.(3分)如图所示,若活动发射平台行驶过程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神舟十号”、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A.0、0 B.0、Mg C.mg、0 D.mg、Mg
18.(3分)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极小的物体
B.在研究王亚平授课时,“天宫一号”可看作质点
C.研究“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高度时,飞船可看作质点
D.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19.(3分)在“神舟十号”内进行的太空实验中,水成球状,这是因为()
A.神舟十号做匀速运动
B.神舟十号的速度超过7.9 km/s
C.神舟十号相对地面静止
D.神舟十号处于完全失重环境中
20.(3分)在演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小球运动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A.速度大小B.速度方向C.加速度大小 D.角速度大小
21.如图所示,用恒力F拉着质量为m的物体沿水平面从A移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摩擦力时比无摩擦力时F做的功多
B.有摩擦力时与无摩擦力时F做的功少
C.物体加速运动时F做的功比减速运动时F做的功多
D.物体无论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力F做的功一样多
2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静止在O点的小物块接触,此时弹簧无形变.现对物块施加大小恒为F、方向水平向左的推力,当物块向左运动到A点时撤去该推力,物块继续向左运动,最终物块运动到B点静止.在推力F作用的过程中,关于“物块加速度大小或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增大B.加速度可能一直减小
C.速度可能先增大后不变D.速度可能一直增大
23.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所受水平拉力F在2s时间内的变化图象如图甲所示,其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B.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C.水平拉力F的最大功率为5 W
D.物体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二、填空题(24题4分,25题6分,共10分)
24.某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F A=3.5N、F B=4.0N,其位置记录如图甲中A、B所示.倘若橡皮条的活动端仅用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弹簧秤的示数为F C,其位置如图甲
中的C所示.
(1)用1cm表示1N,在图乙中分别作出力F A和F B的图示.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F A和F B的合力F(保留作图痕迹),由图可得,F的大小为
N.
2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的装置外,还备有下列器材: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天平、细沙.测量得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
(1)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
(2)实验时为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近似等于沙和小桶的总重力,沙和小桶的总质量m与滑块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实验时为保证细线的拉力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外力,首先要做的步骤
是.
(3)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1、2两点间的距离x2=12.0mm,2、3两点间的距离x3=30.0mm,3、4两点间的距离
x4=48.0mm,由以上信息可以求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打下计数点2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m/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6.从离地面h=45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自开始下落计时,求:
(1)经过多长时间t小球落到地面;
(2)小球前2s内的平均速度v;
(3)小球最后2s内的位移h2.
27.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从底端滑上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
(2)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位移;
(3)物体沿斜面返回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8.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轻绳OA、OB的拉力各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θ=370,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姜堰区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必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黑体的字表示位移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考点】位移与路程.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解答】解:A、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开始下落的点到落地点间的直线距离,是位移,故A正确;
B、一身转战三千里,是指一段轨迹,是路程,B错误;
C、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路程,故C错误;
D、八千里路是指运动轨迹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2.火车上的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过了一会儿发现原来是自己乘坐的火车离升了站台,对面的火车并没有动.乘客认为“对面火车起动”和“自己乘坐的火车离开站台”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为()
A.站台、对面火车B.对面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
C.站台、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明确参考系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相对性
【解答】解: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关键是参考系的选取不同造成的,乘客出站时,看到对方火车运动,实际上是以自身为参考系造成的,当等到站台出现,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这是由于乘客以站台为参考系造成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白了参考系的含义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故一定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要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高速公路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km/h.图示为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限速值约为12 m/s
B.限速值是指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C.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难以刹车
D.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考点】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对应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瞬时速度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对应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
【解答】解:A、120km/h=,故A错误;
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指的是限制的瞬时速度,故B错误;
C、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汽车限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判断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关键看速度是表示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速度,还是表示一个位置或时刻的速度.
4.一根一端封闭,另一端装有阀门的玻璃管,内有纸片、羽毛、金属片.用抽气机把管内的空气几乎抽尽,再把玻璃管倒过来(如图所示).观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片下落最快B.羽毛下落最快
C.金属片下落最快D.三者下落一样快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把管内的空气几乎抽尽,纸片、羽毛、金属片都只受重力作用,下落加速度均为g,下落一样快.【解答】解:把管内的空气几乎抽尽,纸片、羽毛、金属片都只受重力作用,下落加速度均为g,经过相同时间,物体的速度为v=gt,g相同,v一样大,即下落一样快.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落体运动快慢的理解能力,要区别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理解有空气的环境重物下落快的原因.
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4s内该物体()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
D.在某一线段上做两个来回运动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中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结合速度的正负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由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
【解答】解:AB、物体在第1s内、第3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s内、第4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为正值,表示运动方向不变,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中速度的正负表示的含义.6.2014年10月2日,中国选手曹硕在仁川亚运会上以17.30m的成绩夺得男子三级跳远冠平.在运动员起跳瞬间()
A.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就是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小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
【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想法,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解:A、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说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就是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故A错误;
BCD、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7.木块賈丁木板上,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在缓慢抬高木板右端的过程中,木块受到木板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A.竖直向上,大小不变B.竖直向上,逐渐增大
C.垂直于木板向上,逐渐増大 D.垂直于木板向上,逐渐变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确定木块受到木板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解答】解:滑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力的合力为零;
根据平衡条件,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大小不变,等于mg;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时要结合三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基础题目.
8.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及其对应物理量均正确的是()
A.N (力)、m (长度)、s (时间)B.kg (质量)、m (长度)、s (时间)
C.kg C质量)、N (力)、s (时间)D.kg (质量)、m (长度)、N (力)
【考点】力学单位制.
【分析】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的是kg、m、s,N不是基本单位.
【解答】解:N这个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推导得到的导出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的是m、kg、s.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抓住kg、m、s三个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其他都是导出单位,就能很快作答.
9.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时,木块A静止,若将压力各加大到2F,则木块A 所受的摩擦力()
A.与原来相同 B.是原来的4倍
C.是原来的2倍D.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对A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此时A受四个力的共同作用:作用于挡板的压力、重力和摩擦力;
此时A静止,所以A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解答】解:水平方向左右挡板对A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同时在竖直方向,A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当压力增大时,由于木块A仍然是静止的,所以A受到的力仍然是平衡力,所以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仍然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的大小仍然等于重力,即为不变;
故选:A.
【点评】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能够分析出平衡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
C.甲比乙晚出发时间t0D.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位移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位移发生变化时,物体开始运动.由图直接读出出发时间和位置.根据斜率比较速率的大小.
【解答】解:A、甲、乙两图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看出,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而乙原点出发,则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故B正确.
C、由图看出,甲从0时刻出发,而乙t0时刻出发,则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0.故C错误.
C、D、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率,由图看出甲图线的斜率小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由位移图象能直接读出物体出发的时刻和位置,抓住图象的斜率等于速率可比较速度大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11.静止的升降机地板上平放着一体重计,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与升降机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某时刻体重计示数突然增大,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匀速上升B.匀速下降C.加速上升D.加速下降
【考点】超重和失重.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升降机的读数反映了支持力大小,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方向,然后进一步确定运动情况.
【解答】解:当体重计的示数增大时,支持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升降机可能正在加速上升,也可能是减速下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关键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的方向,基础题.
12.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实验数据描点作出v﹣t图象,所描的点不完全在同一条直线上,原因可能是()
A.长度测量不准确B.小车质量偏小
C.没有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D.拉小车的钩码质量偏大
【考点】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专题】实验题.
【分析】由于实验存在误差,这些点中,个别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解答】解:A、由于实验存在误差或错误,所以这些点中有绝大多数点不可能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但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若是偏离这条直线太远,即为错误点,然后用倾斜直线进行连接,这条直线通过大部分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两侧分布均匀,此条直线可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所描的点不完全在同一条直线上,原因可能是长度测量不准确,导致速度计算不准确,故A正确;
B、当小车质量偏小,或拉小车的钩码质量偏大,则在直线末端会出现弯曲现象,故BD错误;
C、若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则出现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实验作图法的理解,要明确实验一定会存在误差,甚至错误,描出的各点不可能完全在一条直线上,连线的原则是:直线通过大部分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两侧分布均匀.
13.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当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测得红蜡块实际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如图.若红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速度为7cm/s,则玻璃管水平运动的速度约为()
A.14cm/s B.12cm/s C.7.0cm/s D.3.5cm/s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
【分析】红蜡块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均是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竖直分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玻璃管水平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红蜡块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均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下:故≈12cm/s;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三角函数的正确运用,及关注夹角.
14.精彩的F1赛事相信你不会觉得陌生吧!在观众感觉精彩与刺激的同时,车手们却时刻处在紧张与危险之中.有一次车王舒马赫在一个弯道上高速行驶,赛车后轮突然脱落,从而不得不遗憾地退出了比赛.关于脱落的后轮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仍然沿着汽车行驶的弯道运动
B.沿着与弯道垂直的方向飞出
C.沿着脱离时轮子前进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离开弯道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力.
【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后轮未脱离赛车时,速度与赛车相同,脱离赛车后,根据惯性知识,分析后轮的运动情况.【解答】解:后轮未脱离赛车时,具有和赛车相同的向前的速度,脱离赛车后,由于惯性,后轮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继续前进,所以沿着脱离时轮子前进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离开弯道.故C正确,AB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