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i x u n t a i
1.发病特点
受气候异常因素影响,各稻型纹枯病发生危害普遍较为严重。

杂交中籼稻由于施肥量相对较少,且杂种优势的存在,对纹枯病的耐害性较强,虽然部分田块病情严重,但田间很少出现纹枯病“透顶”现象。

而粳稻品种多数感病性强,加上施肥量高,纹枯病垂直发展迅猛,危害程度较重,严重发生田块发生“透顶”现象普遍。

2.侵染环境
水稻收割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量,在一般病田每亩平均在10万粒以上,严重病田每亩达70万一80万粒,少数还高达100万粒以上。

菌核的生活力极强,湖南测定,种植各种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在土表越冬的菌核其存活率达96%以上,在土表下3—8寸越冬的菌核存活率也达88%左右。

春耕浇水耕耙后,越冬菌核飘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和丛茎数的增加,附在稻株茎部的南核数量也加多。

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

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

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

3.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

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

4.防治工作不到位
4.1防治喷水量过少。

目前大多数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喷雾药液量在240~300kg/hm2左右,仅为正常防治要求药液量的30%左右。

若在水稻封行以前用药,对纹枯病还多少有一些效果;如果在水稻中后期用药,则对纹枯病防效甚微。

4.2防治时间偏迟。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盛,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为横向扩散,随后进入垂直扩展,水稻抽穗期前后病情发展达到高峰期。

根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应在水稻分蘖期发现病株后(病穴率达15%以上)就及早用药,以防止水平扩散。

早期水稻群体少,水稻尚未封行,药剂容易喷啉到纹枯病发病的水稻基部,防治效果显著提高。

但传统农业栽培时,防治时间往往偏迟,待发现病害后才防治,效果甚微。

4.3重治虫、轻防病。

部分农户对病害的发生危害性和病害的预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同害虫一样发生后打药既可控制,往往是发病初期不用药预防,等病害发生严重后,则病害已难以控制。

同时,一些农药经营者为了以低价赢得竞争市场,在防治药剂配方中不用或减少杀菌剂使用量。

4.4防治药剂选用不当。

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药种,该药具有内吸传导性,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其持效期较短,在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井冈霉素的防效更是难以保证。

4.5水肥管理不当
长期深灌,搁田过迟、不彻底,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蔽、徒长,均会促使水稻纹枯病发生和蔓延,加重危害程度。

5.防治对策
5.1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农药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

在水稻分蘖盛期即水稻封行前(纹枯病暂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20—30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亩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30—40公斤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粗雾喷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5.2合理施肥,健壮生长。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特性合理施肥,增强稻株抗病力。

在施肥上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的配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以防稻苗徒长和提早封行。

5.3科学灌水、适时搁田。

改变长期深灌的做法,实行浅水勤灌,分蘖后期要适时搁田,以降低株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控制过早封行,促进稻株生长健壮。

5.4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在水稻秧田和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多数纹枯病菌核浮在水面,混杂在浪渣中,飘到田角和田边,可将浪渣打捞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作者单位:16102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呼店镇人民政府)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张贺男
摘要: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

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现将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生防治
7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