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质供水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质供水标准
分质供水标准
目前,在我国一般所谈到的分质供水,主要是指在小区内的优质供水。
供水方式主要有桶装供水和管道供水。
目前,上海部分地区及国内有些城市建立了净水供应站,都采用桶装供水方式。
“管道分质供水”就是在小区设立净水站,将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加工和净化,在原有的自来水管道系统基础上,再增设一条独立的优质饮用水供水管道,将水输送到用户,供居民直接饮用[1]。
同时,将城市供水做为一般用水。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供水系统都采用统一给水方式,即不管什么用途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供给。
在过去经济不发达时期,用水量不大、用途种类单一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如今,优质水资源十分紧张,而水用途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仍采用统一供水方式,既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人力、物力与能量的浪费。
更何况,我国现有的统一供水方式也已经难以满足当今人们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
为此,“分质供水”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桶装供水方式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户到净水站自取,空桶装水,记帐划卡;二是送水上门,根据送水距离、楼层高低收取一定的送水费。
桶装供水方式在上海同济大学家属住宅区(同济新村)实施了一段时间,实践证明,在供水范围内较
小及已建成的住宅区比较可行。
其特点是,投资省,工程实施快。
缺点是①用户使用时不如管道供水那样方便、灵活;②由于各种原因(如年老体弱、家庭人口少等),饮用水的使用率会受一定影响;③装水桶如保管不妥,会带来二次污染[2]。
通过管道供水省去了自取或送水,水质保证,使用方便,用户确定,供水量不限。
但是,管道供水需要另设一套卫生要求严格的供水系统进入各用户厨房,增加了工程投资。
2.国外分质供水的概念及其讨论
美国供水工程协会(AWWA)下属分质供水分会(Distribution Division Committee on Dual Distribution Systems)于1983年提出了《分质供水指南》以总结国际上现有分质供水经验,并期望以此为起点,为建立全美统一的分质供水标准规范奠定基础。
《分质供水指南》对有关术语定义为[4] :
可饮用水(potable water)——符合联邦与州政府水质标准,用于饮用、烹调与清洗的水。
非饮用水(nonpotable water)——人们偶然消费而不致造
成危害,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水,在家庭只用于冲洗卫生洁具(冲厕)。
仅供饮用的管道供水在国际上未有先例,而我国国内正在试行的分质供水是两个管道系统,分别为饮用水
(drinking water)与一般用水(subpotable water)。
美国环保局认为:净水器(point-of-use device)和瓶装水只能作为改善水质的临时措施,因为使用净水器和瓶装水并不被认为是能满足《安全饮用水法案修正案》(SDWAA)规定的最大污染物浓度(MCLs)的方法,因为它们并不能提供全部生活用水。
美国供水工程协会(AWWA)表示,由它向居民家庭提供的生活用水,即用户的每个水龙头的出水,都是可饮用的。
这里值得探讨的是: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关注热点的另一种分质供水概念,是指另设管网供应少量专供饮(食)用的“纯净水”,而将城市自来水作为“一般用水”的一种供水方式。
这同国内外现有的或传统意义上的分质供水是两个概念,内涵有很大的差别。
日本早稻田大学尾岛研究室认为,现代城市已经有能力实行按用途分质供水了,高科技的净水技术与水处理设施以及日益发达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饮用水及保证一定水质标准的各种用水。
因此,应该改变日本原有的统一供水方式,实行分质供水。
尾岛研究室还提出分区分质“三种水”
供给系统[5]。
这种供水系统就是由城市供水设施按一般标准的生活用水甚至是工业用水标准向各住宅区供水,经小区内净水设施再净化后(优质饮用水),与小区内的中水道设施一起,向用户提供三种水:第一种水为优质饮用水,主要为厨房炊事用;第二种为一般生活用水,包括洗涤、卫生、洗车、洒水等;第三种为低质水,专供冲厕用水。
一般来说,住宅区对不同水质的需要比例大致是这样:饮用和炊事用水(优质用水)占15%,盥洗、洗澡、洗衣(标准自来水)占60%,卫生、浇花、洗车等杂用、冲厕(低质水)占25%。
由于在小区范围内实行分质供水,管道路线短,监控管理方便。
这种分区分质“三种水”供水方式,既能满足人们对各种水质与水量的需求,又能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用地规模,当然也保护了水环境[3]。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发现,日本尾岛研究室提出的这种系统方式综合了目前国际上(包括我国和国外)分质供水讨论,是今后分质供水的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分质供水标准
在国外,分质供水(dual water supply, dual distribution systems)有着长期的历史。
国外现有的分质供水系统都是以可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而另设管网系统将低质水、回
用水或海水供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浇洒道路及部分工业用水(如冷却水)。
这种系统称为非饮用水系统,通常是局部或区域性的,是供水主体系统的补充。
设立非饮用水系统,显然是着眼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及降低水处理费用。
在这方面,我国国内现有的分质供水系统,如上海桃浦工业区工业用水系统、青岛的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特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海水冲厕系统,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现有或拟议中的城市或区域性分质供水系统与国外在形式与内容上并无差别。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入复式分质供水系统——“中水道”系统。
该系统的低质水的原水主要来自建筑物、住宅区、城市内部的下水,经过多次处理后,重新在自己原来的场所再利用。
由于它的水质次于“上水”,优于“下水”,故被称为“中水”。
这样,不仅保障了城市供水,更保护了水环境,节约了水资源,促进了水系生态的正常循环,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