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 语文.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3月质量检测
语文
积累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蹩脚(biè) 劲舞(jìn) 恪守(kè) 强词夺理(qiáng)
B.皈依(guī) 责难(nàn) 温驯(xún) 量体裁衣(liàng)
C.勾当(gòu) 濒死(bīn) 脊椎(jǐ) 靡靡之音(mǐ)
D.果脯(fǔ) 雏菊(chù) 伫立(chù) 荷枪实弹(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膺品 家俱 绿草如茵 瑕不掩瑜
B.荟萃 喝彩 民生凋敝 蓬壁生辉
C.决堤 真缔 开门缉盗 披肝沥胆
D.磨砺 严峻 殚精竭虑 独当一面
3. 填下面语段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先生________,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候,他背诵到________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________,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A. 博古通今 酣畅 恢复
B. 博闻强记 酣畅 畅通
C. 博古通今 流畅 畅通
D. 博闻强记 流畅 恢复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古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坚决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妥协。
B. 深秋时节,站在香山的白玉观景台上高瞻远瞩,四周红叶如火,远处的昆明湖平静如镜,景色美不胜收。
C.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对法西斯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D. 由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北京,他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各种掌故耳濡目染,了然于胸,对这个城市的感情也非常人所能及。
( )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找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7.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是著名的“雨巷诗人”。
在《雨巷》这首诗中,诗人用“雨巷”、“姑娘”等一系列具有暗示、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表现了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
B.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语言流畅、论事透辟的史学名著,它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较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
C.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
D. 报告文学既强调真实性,又富于文学性,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国志·颜斐传、课文名句默写 (分)
1). ,江月年年只相似。
2).今人不见古时月, 。
3).皎如明镜临丹阙, 。
4).情人怨遥夜, 。
5).落木千山天远大, 。
6).笛里谁知壮士心, 。
7).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8).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 。
、共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8题。
(有改动)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分)
A. 本文一开头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渲染了一种略显紧张的生活气氛,为后来我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早逝做了铺垫。
B. 文中“悲伤也成享受”一句,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 作者选取了每个人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D. 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去看合欢树,又终于未能成行,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情绪正是对母亲复杂的思念情愫的一种流露。
E. 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
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隽永的真情蕴涵于平朴自然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16. 结合上下文意,分别解释第②段两个“希望”的含义。
(4分)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17. 文章开头两段反复提到“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第一的事,结合本文中母亲的形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 结合全文,谈谈题目“合欢树”有哪些含义?(分)
3. B
4. A
5.D
6.B
7. C
8.C (素:平素,平时)
9.D (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B 介词,在;介词,从。
5 连词,于是;C 动词,作为;动词,是;D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成“我”“自己”)
10.B (④句是讲他如何以身作则,⑤句主要讲他为民做主,正直秉公,⑥句则主要强调他与京兆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11.C(C 项中命题者有意提前了“长安典农提醒”这一行为的时段,要注意这一点。
)
12.(1)对于这种情况我(很)有感慨,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往往有心得。
(于是、叹、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
(2)二郡道路又脏又堵塞,田地又荒芜,百姓饥寒交迫,京兆地方都整顿开明,丰富经常成为雍州十郡之最。
①初叙离别之苦路远会难,以及别后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表达思妇相思之苦。
②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起兴,进而想象他乡游子心灵蒙蔽不想回归,流露出女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对游子的猜测、怀疑。
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女主人青春逝红颜。
④最后以期待和宽慰结束。
坐愁相思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1.人生代代无穷己;2.今月曾经照古人;3.绿烟灭尽清辉发;4.竟夕起相思
5.澄江一道月分明;6.沙头空照征人骨;7.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8.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15. A C
16. ①“希望”:指治好“我”的病。
(2分)
②“希望”:指“我”能通过写文章走出人生的困境,找到未来的出路。
(2分)
1. 要点一:第一次写“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却“急着说她自己”,表现了“我”十岁时生活轻松、快乐,当时的母亲年轻、好胜、可爱。
(2分)
要点二:第二次写“作文得了第一”的事,是在“我”二十岁双腿残废后,母亲已经“有了白发”,母亲主动提出此事是想鼓励我振作起来,帮我寻一条生活的出路。
(2分)
要点三:两次描写形成了对比,既写出了母亲的变化,也表现出母爱渐趋无私与深沉。
(2分)(意思对即可)
. ①合欢树是母亲种的,是母爱的象征,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
②合欢树是作者的象征。
它曾经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而生机勃勃。
③合欢树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合欢树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思念永远。
④合欢树象征着母子间的亲情,树的成长见证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⑤“合欢”二字婉转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悲伤——无法和母亲共享成功的快乐,无法回报为自己辛勤
操劳而致早亡的母亲。
(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