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最不赏识的“四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中,领导最不赏识的人有四种:一是不想事的人;二是不干事的人;三是不懂事的人;四是不懂价值的人。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人,但从本质上说还是这四种人。
一、不想事的人。
这种人不是不会想事,而是不愿去想事,不善动脑筋。
比如,给他一个岗位职务,而且在职务说明书中把他的岗位职责也写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就是不去想想如何去兑现自己的责任。
甚至以不理解为借口,把自己的责任空置在那里,专等领导的指示,就像算盘珠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你不拨就不动。
由于他不想事,常常动了比不动的结果还糟糕。
二、不干事的人。
这里所说的“不干事”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看着领导眼色投机干,专拣轻松愉快的干,专干那些干也可,不干也行的事情去干,专干那些周而复始无足轻重的事情干。
至于领导说的“重要的”、“关键的”根本不干,尽管领导者再三强调某事的重要,他依然是我行我素常态不改。
如果批评他,他就给你来个一言不发,绝对不犟嘴,或者笑咪咪地说“我错了”,或者装熊包、认软蛋,让你哭笑不得。
他们的逻辑就是“大错误不犯,小的失误不断,不做精英,也不做罪犯,就要一个结果——放开肚皮吃饭!”
三、不懂事的人。
这种人最大的不懂,就是不懂得感恩于谁,不懂得珍惜什么,不懂得领导者的用心良苦。
例如,有一个员工跨行业来到一个新公司,并山盟海誓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
主管领导鉴于他的态度,为他做出了精心的计划。
先是让他苦学深研业务知识一个月,后来又让他担任某区域的主管,并明确告诉他专心苦干半年之后担任区域经理。
可是,没过两个月,他却提出了辞职。
主管领导找他谈话,他辞职的原因竟然是业务不熟、市场难打、性格难融。
没有一句感恩企业的话,更没有一句“辜负领导希望”的话。
还有一个分公司总经理,因为工作缺乏思路、执行不力而业绩不佳被调离原岗位,主管领导考虑他的自尊心和以往工作的长项,决定让他担任某省分公司总经理,结果他因为某省离家较远而放弃。
主管领导尊重了他的决定,又让他担任集团总部一项重要而又陌生的工作,他接受了。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面对这项重要的工作,他却毫无建树,甚至连最基本的情况也没搞清。
主管领导批评他,他却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四、不懂价值的人。
有位领导满怀期望地问某员工:“你知道你所干的这个岗位有多么重要吗?”员工回答说:“哪个岗位都重要!”另外一个领导问一个基本员工:“现在有个好机会,就看你愿不愿意把握住!”员工问“啥机会?”领导说:“决定派你去外地某分公司当”。
那名员工说“我不去!”领导问:“为什么?”员工回答说:“我妈不同意!”那名领导虽然无话可说,却惋惜地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对人生价值是怎么想的”。
那名员工听了之后马上回了一句:“不用想!正因为价值观不一样,所以才有价值呀!”
随机读管理故事:《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