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方志名家于清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ltural history ◄文化史论
齐鲁方志名家于清泮
王述全
(烟台市博物馆,山东烟台264001 )
摘要本文简略分析了民国时牟平、沾化、齐东三部县志的编纂背景、过程、文献价值等,突
出介绍了于清泮对三部县志编纂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于清泮;方志;牟平县志;沾化县志;齐东县志
【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
民国时,山东省政府通令各县续修县志。

在此背景下,娴于治史的齐鲁名士于清泮,先后被牟平、沾化、齐东三县 延聘纂修县志。

尽管三县志纂修起始时间有异,然主体皆成 于民国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间(1935-1936)。

在两年的时间内,一人主持三部县志的编纂工作,这在历代县志编纂工作中都 是少见的,堪称奇观。

而这三部县志,因编纂者在内容、体 例及编纂方法上变革创新,加之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各自 成为本县县志之精品,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于清泮( 1874-1957),字芹泉,亦字琴泉,牟平人。

清 光绪壬寅补行庚子辛丑并科举人,拣选知县。

宣统元年,举 孝廉方正,不就。

民国元年至七年,连任山东省议会第一、二两届议员。

九年,任山东省公署顾问,旋充秘书。

十年,当选众议员。

十一年,任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场长兼水产讲 习所所长。

二十一年,任山东省政府参议,中间任登州初级 师范学堂堂长、山东公立农业矿业两专校及济南、青州、烟台、绥远各省立中学教员。

[1]
一、于清泮与《牟平县志》
《牟平县志》十卷首一卷,宋宪章等修,于清泮纂,民国二十五年( 1936)济南山东印刷局铅印本。

此志是于清泮 用力最勤、耗时最长的一部县志,为于清泮方志学之代表作。

(—)纂修过程
此志之纂修,至为繁难,这从其编纂过程便可见一斑。

此志纂修之过程,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1.创修时期
民国二十二年夏,牟平县长宋宪章,倡修县志,召集各界,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先后聘王照琴、杨春萼、于清泮三人为编纂员,选曲绵梓、常永焘、张文光三人为采访员,经费 暂由财政局垫借。

正在进行,宋忽调任寿光以去。

新旧交替 之际,事遂搁浅。

翌年,省令各县续修县志,于是地方人士,自动筹款。

款集后,请县长周义章履行督修职务,周乃重新 召集委员会,聘于清泮为总纂,王照琴、杨春萼为分纂并采 访员,时在民国二十三年五月。

p)
2. 编幕时期
民国二十三年夏,开始编纂,将州志原有大纲十一,变 为十三。

于、王、杨三人分工合作。

当时材料缺乏,访稿既 不齐全,参考书除省府县志数部外,又他无所有,至向县府 査卷,则动以“档册散失”一语谢之,又不便久延时日,作 长时期之考虑,遂匆匆脱稿,暂行告一段落。

p]
3. 修正及印刷时期
民国二十四年秋,经督修暨各委员审査原稿,修正后付 印,嘱总纂于清泮负责修正,于清泮适因事赴济南。

九月,县长王照旭晋省,携稿将付印,又与于面议修正,于慨然应 允。

引为己任,适应齐东修志之聘,年终回济,遂开始工作。

其所需材料,或向济南各机关采访,或向省立图书馆参考,或向本县函询,随査随编,随编随印,参互错综,事极繁难。

凡7V阅月而竣工。

w
(二)纂修情况
于清泮自幼热心地方文化事业,在此志编纂过程中,虽人事更换频繁,编纂困难重重,但其热心不减。

卷端民国 二十五年于清泮序云:“余自幼喜闻父老谈地方故事,又惯 享海滨气候之佳、山水之胜与风俗人情之厚,后虽壮游十数省,终年旅外,而回忆故乡,未尝不惓惓于心目也。

每拟据所见闻,
Chinese national Expo 97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
编为乡土志,以饷桑梓。

乃为人事所牵,迟迟数十年,卒为 得间。

”又云:“民国二十二年夏,宋县长宪章,倡修牟平 县志。

越明年,周县长义章,又尊令修志,先后皆召余担任 编纂。

余关心地方文献久矣,虽年老学荒,何敢以不文辞?”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是时县志已多年未修,困难重重,“其时访稿既未缴齐,县 卷又多散失,参考书更左支右绌,俱形棘手”。

为征集资料,于清泮与其他参与编纂的同仁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访了 全县大部分村庄,多方征集,续旧增新,资料初备,保证了 编纂工作的陆续开展。

于清泮担任总纂后,每论一事,察一物,“必博访周咨 而后论定,至事物之有关考据者,又必冒寒暑,寻求载籍,必躬原而究尾”。

在编纂此志时,为确定境内育梨、观阳两 故城的位置及沿革,在详究典据之后,又亲临故城遗址勘校 凭吊。

为防后世误传,于清泮亲撰《育梨故城碑记》《观阳 故城碑记》并立之。

此志编纂完后,于清泮仍时时关注乡邦文献,并不以此 志编纂完毕而忽略对家乡文献的关注与整理。

于清泮《安遇 堂集》之《< 牟平县志>之追记》一文,反映了其对乡邦文 献锲而不舍的关注之情。

此文云:“《牟平县志》成于民国 二十五年,大纲细目,有条不紊。

惟记载事实,难免有缺误 之处。

因事实根据采访员。

采访员于匆匆数月之间,调查全境。

无论调查未必认真,其多得亦仅矣。

”[5]在难免的瑕疵表示 遗憾之余,于清泮又逐一校正了此志中的十余处错误,其治 史之严谨态度,可见一斑。

(三)文献结构及价值
是志的编纂,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与传统旧志相比有 很多变化:将原稿十一纲,总括为地理、政治、文献三大纲,子目亦因之而变;新增民族、武备、方言三目与沿革分图及 新乡镇分图;删除空论,一律补充事实。

在拟定篇目时,对“不 合现代者,如星野、捐职、封荫各门悉去之,若夫党务、教育、实业、交通、宗教,凡旧志所无者,又无不纲举目张”,以适应“国体已更,政治刷新”的社会现实。

是志强调资治功用,曾言“共和创建”应重民生,如在实业里增加了自清末维新 以来的县实业机关、实业团体及实业种类,实业种类有农业、工业、商业、渔业、盐业、航业、林业、蚕业、牧业、矿业 等十几项地方事业。

该志极重考辨,引必有据,而且叙事简括,详略得当,繁而不纷,是一部文献价值很高的县志。

现时诸多研究山东 航海史、捻军兴衰、全真道教、民族、教育、盐业、水产、地名、战事、民俗、方言、艺文等的论著,都以其记载为参 考文献。

民国《牟平县志》,无疑是民国间山东省编纂地方 志之佼佼者,亦是于清泮方志学之代表作。

二、于清泮与《沾化县志》
《沾化县志》八卷首一卷,梁建章等修,于清泮纂,民
国二十五年(1936 )铅印本。

此书编纂过程,卷端民国二十四年时任县长梁建章序云:“民国二十三年秋,徐前县长中晟任内,奉省令续修县志,因组织委员会,筹备进行。

是岁冬,余调署来来沾,赓续办理,乃广延通儒硕士,从事搜遍,历时四月,赖于君琴泉,丁君 倬卿,陈君子敬,王君滌尘,于君希圣之努力,得告完成。


卷端民国二十四年于清泮序云:“去岁山东各县奉令修志,沾化县长徐公成立续修县志委员会,筹备甫完,旋调任去。

梁县长继之,限期促成,先后各皆以函召余,俾充纂修……余于今春应召赴沾……凡四阅月而工竣。

”「^于清泮任此志纂 修,出力甚巨,对此,卷端民国二十四年丁伟堂跋云:“我 梁公继续督修,并聘请于公琴泉主纂,于公籍牟平,名孝廉 也。

四阅月内,举四十年之废举,如限完成,诚非老手莫办。

堂与陈君子敬及诸同人,虽非谬参管见,然为力少而贪功实 大也。

”m
此志与旧志比,因潮流趋势,在地理、政体、物质等三 方面分增或变动外,余悉不出旧志之范围。

此志之记载,卷 端梁建章云:“是以地方名胜古迹,乡贤嘉言懿行,与夫政 治经济教育文化之推进,其中沿革,均必一一载录,以备考 察”,又云:“除保存《旧志》原有掌故外,凡县中数十年来,人物事态之重大演变,乡村社会之各种建设,罔不罗织撮述,穷其原委,俾前后归于一贯”。

m
旧之沾化县志,皆认为古之将陵县在此境内。

于清泮详 为考证,遍稽群籍,终证将陵县不在沾化境内,为此撰写《将 陵考》一文。

然此考证不为该县士绅兵部接受,遂所编《沾 化县志》不得已仍沿旧说。

于清泮对此深表遗憾,后来《将 陵考》一文被收人其诗文集《安遇堂集》中。

三、于清泮与《齐东县志》
《齐东县志》六卷首一卷,梁中权修,于清泮纂,民国 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齐东县自清康熙二十四年修志以来,到当时已二百五十 年之久。

岁久失修,文献缺少,加之康熙志谬误较多,此志 编纂难度可想而知。

至于此书的编纂过程及体例,前有民国 二十四年于清泮序云:“开编伊始,正优束手,幸齐邑宿儒 李辉庵、杨樾村二先生熟悉地方掌故,旁搜各种书籍及四方 访稿以供参考。

同事于君希圣,李君思亭,又能勤往各机关 调查案卷。

梁县长与邢、曹两科长则多方予以协助,由是新 旧资料陆续凑齐。

泮乃与同人考其同异,分别去取,校正文字,支配类目并采择旧志所录,镕为一炉而冶之。

将旧志原有职方、建置、赋役、官师、选举、人物、艺文、杂录八纲约为地理、政治、人物、艺文四门,每门之下各分纲目并略抒管见为小序,以资说明。

” ™
于清泮作为此书的总纂,为此书的成功编纂付出甚多,卷端民国二十四年李炳炎序云:“时届九秋,月逢一日,东 牟于琴泉先生以著述鸿才为纂修熟手,接聘书任局事,乃检
(下转第101页)
98 Chinese national Expo
Cultural history ◄文化史论
是象征性地在“道尔郎”中休息片刻,仪式全部结束后,“道 尔郎”就被拆除了。

®
四、结语
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游牧一直以来是裕固族 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交流融汇 中,在时代大潮的激荡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四十 年里,裕固族牧民集中定居的进程不断加速,种植业和现代 畜牧业在裕固族生产方式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生产方式的 重大变革带来了裕固族生活方式的变迁。

裕固族的择偶标准、婚嫁仪式、婚宴形式也在悄悄地改变着。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 的快速消亡和族际通婚的日益普遍,在裕固族地区,也只有 老一辈和专职司仪了解游牧地区这种繁杂的婚嫁仪式,在城 镇和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婚礼仪式越来越简化。

我国比较完整的婚姻制度始于周代,几千年来伴随着朝 代更迭、社会发展,婚礼礼仪因时因地发展嬗变,但主骨架 始终没有超出“六礼”的基本规范。

甚至有研究者主张,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应加人“六礼”制度,婚姻家庭立法在学习 借鉴西方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长期以来形成的本土民事习惯,以期能够更好地调节人们的生活。

®笔者也很认同这一点。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其影响力及于近代以前的中国乃至整个世 界汉文化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其中的精髓 法律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百度百科:裕固族,https://baike.so.co m/doc/5415902-5654047. html,2019-11-16.
②高启安.裕固族解放前的婚俗[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 (2):60-63.③这一习俗主要流行在肃南县明花区、大河区等西部裕固族地区,东部裕固族地区的民间传说中有相似婚俗但已失传。

④贺卫光.裕固族婚俗中“道尔郎”的民族学透视[J].西北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42-48.
⑤唐正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应该加入“六礼”制度[J].法治
与社会,2017年(4):50-51.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裕固
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郭安萨米雅.裕固族传统婚礼中的音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6).
[3]杨富学,张海娟.欧亚学视阈下的裕固族历史文化[J].河西学院
学报,2018 (06)•
[4]刘秋芝.裕固族的礼仪歌及其功能解读[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
科学版),2004 ( 3 ).
[5]闫莉.从〈诗经〉婚嫁诗观周代婚姻"六礼”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8 ( 5).
[6]白玲,张小武.肃南裕固族婚嫁礼仪文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 4 )•
[7]贺卫光.现代化背景下裕固族地区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J].河
西学院学报,2014(6)•
[8]贺卫光.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J].西北民
族研究,1997( 1 )•
作者简介:厍文妍(1985-)女,汉族,甘肃永昌,甘肃省委党校报
刊部编辑,研究方向:法文化学、民族法制史;安晓( 1989-)女,
裕固族,甘肃肃南,就职于肃南县委宣传部。

(上接第98页)
阅访稿,搜査典章,展卷于绿槐树下,挥毫于黄叶林间。

施 斧政以盘错古今,分门类以连贯新旧,凡历史之沿革,地理 之纵横,政教升降、礼俗变迁、人才盛衰、物产丰歉,莫不 苦心经营,考据详确。


该志在纠正旧志错误,补充该县二百五十年志书缺失之 同时,又适应时代发展,做了大幅度的变革,如该志除财政 采用旧赋役、纪职官采用旧官师表以存掌故外,其余所有政治、概査各机关现存档案分别叙列等。

总之,方志名家于清泮在民国间山东各地普遍重视纂修 县志的情况下,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主持纂修了牟平、沾化、齐东三县县志的编纂工作。

这三部县志,因于清泮严谨务实 的治史态度,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齐鲁名士于清泮,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整理,热衷于山东方志的编纂工作,在齐鲁文化史上写下了璀璨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于清泮.牟平县志•卷七[M].济南:山东印刷局,1936.
[2] [3][4]于清泮.牟平县志•卷首[M].济南:山东印刷局,1936.
[5]于清泮.安遇堂集[M].烟台,不详,1943.
[6] [7][8][9]于清泮.沾化县志•总目[M].济南:山东印刷局,1935.
[10][11]于清泮.齐东县志•卷首[M].济南:山东印刷局,1935.
作者简介:王述全( 1973-),男,山东莱阳人,本科,现为烟台市
博物馆副馆长,研究方向:博物馆文物藏品研究和管理。

Chinese national Expo 1 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