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乡规划中新型村庄建设的创新性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城乡规划中新型村庄建设的创新性
路径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如今我
国城市的整体建设与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
相对于城市来说,乡村地区的发展则
显得较为落后。
要想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
传统村庄规划存在一定的弊端,过于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整个规划与发展都显
得较为片面。
但在新时代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更具合理性和
可行性,新理念将规划重点放在了综合产业、社会治理及文化建设等方面,从而
推动乡村地区更好地发展。
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对当前
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村庄规划;现存问题;策略分析
引言
村庄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规划,将规模小、地处偏远地区的村庄进行集
中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而传统的村庄布点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规划不合理,造成村庄居民点数量骤减;用地不合理,过分压缩村庄用地面积;城乡人口规划
理念不同,过分降低农村人口数量。
文章提出的新型规划思路主要是从现行村庄
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明确村庄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各类规划数
据等方面,带动经济发展,优化村庄布局,降低城乡差距,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统
筹发展,使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1我国城乡规划中新型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庄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村庄产业发展过程中仍以种植、畜牧养殖为主,部分在发展过程
中会有一些食品加工、轻工业制造等,但开设的服务较少,村庄产业结构比较单
一,不利于村庄发展。
首先,村庄产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使得村庄的建设能
力较低,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使得村庄
发展潜力不足,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农村经济建设脚步缓慢。
其次,村庄缺乏整
体性布局规划,村庄居民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较低,造成村庄中生活垃圾较多,对
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最后,部分村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对村庄的特色历史
人文保护不足,阻碍了村庄可持续发展。
1.2村庄规划村民参与度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的土地资源被城市开发占用,且
大部分农村年轻人到城市务工,使得留守村庄的大多是老年人,其劳动能力不足。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规划团队未实地到村庄中进行调查研究,对村庄没有足够的
了解,缺乏与当地村民的沟通,未征求村民们的意见,致使在村庄规划过程中村
民没有过高的参与热情,积极性不强,对村庄规划设计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1.3 村庄建设同质化严重
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加快,农村居民逐渐开始向往城市化的生活,在建设村
庄的同时,模仿借鉴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布置等。
在建筑上进行基础的改造,
融入城市的元素,在景观布置上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使得我国农村传
统的文化遭到了破坏,原有的村庄建筑风格在不断地消失,乡土文化出现了变形,村庄同质化严重,这并不符合城市规划中建设新型乡村的要求和初衷。
此外,这
也不利于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另外,城市化建筑对村庄建筑风格的具体影响,也来自于民众对建筑的情感上。
每一个地区的村庄都存在着其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而有些居民过于追求城市建筑风格,最终只会破坏乡村独有的生活方式,新
建成的村庄建筑无法与原来的建筑相融合,还会造成乡村生活不和谐。
因此,在
城乡规划的背景下,开展村庄建筑的创新性改造,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绝对
不能完全复制城市建筑的建造风格。
农村的整体改造要通过对乡村环境的调查,
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合理的改造,打造专属于乡村的建筑
风格。
2城乡规划中新型村庄建设规划对策
2.1不断明确村庄规划的定位
要想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从
多方面入手,对原有的规划编制理念进行创新,采用全新的方法与策略,这样才
能实现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
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时,首先要不断明确村庄规划
的定位,只有在全面了解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后,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多项工作。
村庄规划编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科学化极高的工作,其主要是以乡村振兴战略
为指导基础,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规划的定位,同时要整合村
庄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村庄的特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样才能进一步突出
村庄的发展特色,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发展。
在进行村庄规划时,由于部
分地区在前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得在后期开展规划工作时存在混乱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村庄规划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面对这样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把握定位,在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后才能开展后续
相关工作。
村庄规划是对空间的一种规划,在找规划定位时需要坚持全域空间加
全类型要素的思想,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理念,才能对乡村土地资源进行更
好的利用,同时能将空间资源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2.2合理引导村庄产业发展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可以对国土空间进行有效评价,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基础上进行适宜性评价。
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村庄产业布局,结
合农村发展特色,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发动群众参与,以第一产业为主,在此
基础上发展特色文化,使得村庄建设不断推进,还可发展第三产业链,为游客提
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还可不断挖掘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通过历史建筑、
民俗建筑、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吸引游客,通过自然资源中温泉、水库、瀑布、莲塘等发掘田园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塑造出风貌美丽、文化兴盛、特
色鲜明的乡村。
例如,可以实施油菜花种植、油菜加工以及油菜花基地摄影等农
村产业发展模式。
2.3将技术地图进行统一
要想对村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必须对技术地图进行统一。
从当
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三调”已经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基本满足空间
规划工作的要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底图进行统一并绘制一张蓝图,结合空间规划技术的指导来对相应的流程进行完善。
技术地图主要是以三调
数据和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然后采用双评价的工作方式进行校验
与核对。
在校验与核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修改以保证底图的科学合理性,
三调数据和双评价体系能够基本解决最基础的数据和工作底图不统一的问题。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三调数据还不够精准,这样会直接导致在后期进行布局规划
时出现偏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空间规划时做好底图绘制工作,对
村域范围内采用三调数据为前提基础,技术地图的比例不得小于1:2000,对于一
些比较详细的设计点可以采用1:500的比例尺,技术地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
整个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工作的开展需
要和实际的规划现状相结合,应该注重优化村庄布局,缩小城乡差距,注重实事
求是地进行布点规划,保障各个环节的规划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既定目标。
在农
村实行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农村产业;在规划过程中还应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确保其可参与到规划中。
新时期,在乡村村庄规划过程中,应实现村庄全域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空间的规划,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
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唐浩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讨:以繁昌县村庄布点
规划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30-31+27.
[2]周永鹏,黄闯,张超荣,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的实践与
思考:以肥东县村庄布点规划为例: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论文集(18乡村规划)[C].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538-548.
[3]王振宇,运迎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产城一体模式:以县级城乡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8,31(S1):5-9.
[4]秦杨.浙江省县(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