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十 学以致其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为己 古义:__从__事__学__习__的__人__。__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无为小.人.儒 古义:_无__修__养__的__人__。__ 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3.夫子至.于.是邦也 古义:___到__。_____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3.或① ②或 或. .曰 师: 焉“ ,孰 或谓 否鄹 焉人 _有_之_的_子 _…__知…__礼_乎?”__代__词__,__有__人___ ③云霞明灭或.可睹__副__词__,__有__时___
4.其① ②君 禄子 在学 其.以 中致 矣其 _._代道 __词____,代____那词____,__他__ ③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___语__气__词__,__表__揣__测____
一、字音
樊.迟(fán) 切.问(qiè) 鄹.人(zōu)
襁.负(qiǎng) 笃.志(dǔ)
二、通假字
1.女.为君子儒 _女__,__通__“__汝__”__,__你_ 2.君子食无.求饱 _无__,__通__“__毋__”__,__不__要___ 3.可谓好学也已. __已__,__通__“__矣__”__,__了__ 4.今也则亡. __亡__,__通__“__无__”__,__没__有____ 5.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_与__,__通__“__欤__”__,__吧_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操守与品德”“直面挫折”“淡定达 观”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栏目 导引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 亲身实践验证了这一点。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十 学以致其道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卡耐基说:“这个新时代充满了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 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 界;对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则意味着当旧工作 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着失业、贫穷、绝望的前 景。”面对着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学 习。因为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学而变!知能拓智, 智达慧远!也唯有学习,那些长灯相伴的夜晚、那些闻鸡起 舞的黎明、那些精彩纷呈的课堂、那些心灵碰撞的时刻才会 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显得坚实而厚重。我们一定要记住:知 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 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 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 对的合理性。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2.孔子为什么称樊须是“小人”? [点拨] 孔子说的“小人”不是行为低劣、品德下流的 人,而是不求上进当士当官的一般的地位低微的劳苦大众。 在孔子时代,政治不好,礼乐行不通,樊迟请学稼圃,意思 是在奉劝孔子教民稼穑,这样对于民生也有益处。但孔子不 以为然,而以办政治为重要,所以解释:在上位的人好礼, 民众就不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好义,民众就不敢不服从;在 上位的人好信,民众就不敢不用情。情是诚实,用情,是以 诚实相待。在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如此,四方之民自然“襁负 其子”而来归,何用自己耕稼?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 杰出的贡献。他虽然没有在《论语》中提出过完善的教育理 论,但《论语》中所展示的教育学说和教育方法,在人类教 育理论中仍是最光彩的一页。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孔子,一位人格伟岸的仁者,一位“何其多能”的卓越 智者,天意使之成为一代圣人。早在西汉之时,司马迁就已 经推许孔子为“至圣”。后世儒家极力构想的、积极追求的 理想人格,其实在孔子身上早就实现。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4.“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体现了孔 子怎样的学习态度?
[点拨]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而谨慎的学习态度,他并不 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但是有的人对此 不理解。他们看见孔子每次进入鲁国举行祭祖大典的太庙 时,就“每事问”,于是便鄙视地嘲笑孔子:“孰谓鄹人之 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其实这些庸人哪里知道,问 就是学,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尤其像“太庙”这种荟萃 千百年文化积淀的重要场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怎能轻 易放弃请教的机会呢?这也说明了孔子对礼的恭敬态度。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5.孔子的“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在现代社会 的待人接物中,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点拨] 孔子“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具体指 “温和、善良、庄重、谦逊、礼让”五种道德品质,这些品 质在现代社会中仍有进步意义。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 “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 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 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内涵深邃,充 满哲学智慧。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 这句话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海无涯,知 识的探求是无尽的,促使人一生中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永 不满足。毛泽东曾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哲学 文章中指出: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掌握了某一方面规律后,又有更多的 未知在等待我们。二是告诉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懂就是 不懂,不要不懂装懂。只有承认自己不懂,才能去追求学习, 那些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否则只能停留在“不懂”上。
三、一词多义
1.致① ②君 假子 舆学 马以 者致 ,.其 非利 道足 __也_获_, _得__而_致.千里__到__达____ ③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__招__致____
2.敏① ②敏 君.于 子事 讷而 于慎 言于 而言敏._于_勤行 __勉____迅____速__,__敏__捷___ ③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__思__想__敏__锐__,__机__智_____
空白演示经典风格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两千多年前,一位伟人面对学生教育道:“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相信大家不难猜出这位伟人的名字 ——孔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乘着他那充满睿智 语言的时空飞船,与老先生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聆听他的 教诲,学习他的道义。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第 8 则 6.3: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成为好学者 是因为他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 人身上,不犯相同的错误,很有涵养,只有这种学习态度,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成为好学者。
♣第 10 则 7.20: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之人,他在这则里 总结了他自己学习与修养的特点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 刻苦、思维敏捷”。这是孔子为了鼓励自己的学生,只有勤 奋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六、特殊句式 1.小人哉,樊须也 _主__谓__倒__装__句____ 2.敏于事而慎于言 _介__词__结__构___后__置__句____ 3.斯害也已 __判__断__句____ 4.而亦何常师之有 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判__断__句____ 6.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__介__词__结__构__后__置__句____
5.为②①请古学之为学.圃者为._己_动__词____介,____词做____,,____为种____了_____ ③无为.小人儒 __动__词__,__做__
四、词类活用
1.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用__襁__褓____ 2.就有.道.而正焉__动__词__作__名__词__,__有__德__多__才__的__人_ 3.贤.贤易色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贤__,__推__崇____ 4.不迁怒,不贰.过__数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犯__同__样__的__ 5.樊迟请学稼.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种__庄__稼____ 6.事父母能竭.其力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尽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 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 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 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 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 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使人们团结、亲睦、 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1.从“樊迟请学稼”这一章节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教学 目的?
[点拨] 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 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 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 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 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学习与教育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 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 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 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 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子路生气, 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 穷斯滥矣。”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习态度涉及到的一些章节中选取你最感 兴趣的部分,说说你的理解。
[各抒己见] ♣ 第 6 则 1.14:指出君子不应有追求那种物质享受的欲 望,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要勤勉做事, 要时时反思,向有道之人看齐,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要重在塑造自己的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