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3)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果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无细胞结构,能独立生活
B.②无成形的细胞核,能独立生活
C.③的菌体由菌丝构成,细胞中有细胞核
D.④通过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②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一般不能独立生活,B正确;③是青霉菌,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C正确;④是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通过表膜呼吸,D正确。

2.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多个柱头受粉),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以及果皮的颜色依次为:Dd、dd、黄色
B.一株甲品种的梨树,在蕊期去掉雄蕊,接受乙品种梨树的花粉,所结果实的味同乙品种梨的口味C.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豌豆不需要经传粉受精就能结果
D.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这说明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感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相同。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来。

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
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
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接受红色番茄(Dd)的花粉后,黄色番茄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d,红色番茄的花粉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D或d,遗传图解如下:
因而种子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一样,是dd,性状为黄色,故A符合题意;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甲品种的梨树,花蕾期去掉雄蕊,授以乙品种的梨树的花粉,仍然是甲梨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还是甲品种梨的品种,故B不符合题意;在植物的有性生殖中,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之后才能产生种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植物,用纸袋套住花蕊,并不能影响其传粉和受精,故C不符合题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是由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控制的无意识的简单反射,在睡眠状态下,这种反射并没有经过大脑的调控,并不会产生感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果皮的基因组成与亲本相同、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实验设计,在设置对照实验中应注意()
A.所有变量因素都相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C.所有变量因素都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详解】
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所以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对
【点睛】
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4.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食道B.肺C.大肠D.口腔
【答案】B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肺的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呼吸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因此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食道、大肠、口腔属于消化系统。

故选B。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细菌、真菌的多样性
B.保鲜膜包裹保存食品可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C.制作泡菜的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无氧环境
D.细菌分布广、繁殖快,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细菌、真菌是不同的物种,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保鲜膜包裹保存食品,可以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从而减少细菌的污染,正确,不符合题意;C.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菌分布广、繁殖快,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食品保存的方法,细菌的特点和人类对细菌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6.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详解】
A、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A正确;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属于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B正确;
C、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C正确;
D、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

7.正常男性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表示为()
A.22对+XX B.22条+Y
C.22条+X或22条+Y D.22对+XY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因此,正常男性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表示为22条+X或22条+Y。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8.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答案】C
【解析】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

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A正确;
图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B正确;
杂食性的鸟吃昆虫,但是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又都吃绿色植物,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错误;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D正确。

9.在因抢救而需要输血时,应该注意
②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③若没有同型号,也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
④在缺少同型血情况下,AB型血型的人可以接受其它三种血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若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要少而慢,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①叙述错误,②③④叙述正确。

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原则是输同型血。

10.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1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两部分构成
B.“吃”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反射
C.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患呆小症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
【答案】D
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吃”梅止渴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都有,而不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反射,B错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D正确。

12.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详解】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不能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点睛】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13.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D.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1个DNA分子。

【详解】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正确;
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B正确;
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C正确;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分子,D错误。

【点睛】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4.下列生物中能产生抗生素的是()
A.酵母菌B.白僵菌C.青霉菌
D.苏云金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细菌、霉菌或放线菌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死某些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详解】
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可见C符合题意。

掌握真菌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抗生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内容,就能解答本题。

15.观察图,阴影部分表示的是()
A.都能产生孢子
B.都有根、茎、叶
C.都能开花结果
D.都有输导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①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②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③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具有假根,用孢子繁殖后代。

所以,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孢子。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

16.下列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B.静脉血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动脉血
C.红细胞的功能只有携带、运输氧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据此解答。

【详解】
由上图可知,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A错误;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B错误;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C错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D正确。

【点睛】
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7.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增加吞噬细胞数量C.特异性免疫D.预防神经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所以为了预防肺结核,在婴儿刚出生时就接种卡介苗,这一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这种卡介苗只对结核杆菌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取作用;同理,乙肝疫苗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取作用。

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难度一般,属于了解层次要求。

18.“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条件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详解】
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A正确;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

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视觉的形成过程。

19.已知人的有耳垂(A)对无耳垂(a)为显性。

某家系三代6人的耳垂遗传情况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都为AA
B.前两代人耳垂的基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
C.祖父和祖母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如儿子和儿媳生育第三个孩子,则该孩子有耳垂和无耳垂的机会均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已知人的有耳垂(A)对无耳垂(a)为显性”,则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

【详解】
儿子和儿媳遗传给孙子无耳垂(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儿子和儿媳(有耳垂)的基因型都为Aa,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都是Aa,A错误;
由遗传图解可知:前两代人耳垂的基因组成可以完全相同,都是Aa,B错误;
祖父和祖母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都是Aa;也可能不同,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C正确;
由遗传图解可知:儿子和儿媳再生育第三个孩子,有耳垂和无耳垂的比值为3:1,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0.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它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是()
A.30条B.15对C.15条D.30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详解】
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

因此牛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均为30条,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

21.受凉感冒时,感到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气管里黏膜分泌黏液多,堵塞呼吸道
B.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呼吸道
C.鼻黏膜分泌过多,黏液阻塞鼻腔
D.气管收缩,空气进出受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2.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④只能朝向心室方向开闭
B.图中A内是经过肺循环回来的血液
C.图中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
D.图中②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①肺静脉、②主动脉、③上腔静脉、④房室瓣、⑤下腔静脉。

房室瓣使得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图中A右心房内是经过体循环回来的血液。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图中①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左心室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

图中②是主动脉,参与体循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
23.与绿色植物相比,人体的结构层次的特点是具有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答案】D
【解析】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与绿色植物相比,人体的结构层次的特点是具有系统,D正确。

24.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图所示,那么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