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2.2氧气 巩固练习(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B. 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D.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2.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B. 碳酸→水+二氧化碳
C. 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D. 盐酸+碳酸钙→水+氯化钙+二氧化碳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含量稀少,没有使用价值
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臭氧属于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之一的物质
D.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常用作保护气
4.如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是氧化反应的是()
1/ 11
A. CO2+H2O=H2CO3
B. 2Mg+O
2
−
点燃
2MgO
C. CaO+H2O=Ca(OH)2
D. 2H
2O−
通电
2H2↑+O2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用来作霓虹灯
B. 将氧气加压降温,氧气会变为淡蓝色液体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D.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7.存放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A. 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
B. 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C. 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D. 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
8.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①气焊②炼钢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9.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铝+氧气→点燃氧化铝
B. 石灰石→高温生石灰+二氧化碳
C. 氢气+氧气→点燃水
D. 甲烷+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10.某集气瓶盛有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可用下列哪种物质在集气瓶中
燃烧()
A. 铁丝
B. 红磷
C. 硫磺
D. 蜡烛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 镁
B. 铁
C. 硫
D. 木炭
二、填空题
12.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中的化合反应:
(1)淡黄色粉末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______。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
(3)实验室加热黑色和白色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13.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它能维护空气中氧气的组成不变.请你举一例说明在自然
界中产生氧气和消耗氧气的途径.
(1)产生氧气的途径:______;
(2)消耗氧气的途径:______.
14.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2)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
(3)有火星四射现象的反应:________()
三、探究题
1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
(1)该实验红磷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体积的___,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
(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含有0.94%的______等其他气体和杂质。
(2)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
了PM2.5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______。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______;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
③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
5
是______。
④但实验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点)。
(4)图乙装置的优点______。
18.如图是某班进行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分组实验。
下面是某组凌乱的实验步
骤记录:
5 /
11
①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②用凸透镜聚集阳光照射红磷
③在集气瓶里加入适量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红磷
④红磷燃烧熄灭后,进行振荡
⑤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上述实验正确的步骤为________(填写序号)。
(2)红磷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同时产生浓厚的________和热量。
请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3)下表为该班的6个实验小组测定的数据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 ,已扣除实验前加入的水量等: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mL
15
21 19 22 30 20 ①分析实验数据,从第2、3、4、6组可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填百分比。
②第1组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③第5组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A
A、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正确;
B、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D、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
2.A
A、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碳酸→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盐酸+碳酸钙→水+氯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3.A
解: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含量稀少,没有使用价值错误,因为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臭氧属于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之一的物质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4.A
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包含化合物,故A错;
B、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它们是包含关系,故B正确;
C、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二者是并列关系,故C正确;
D、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故D正确。
5.B
解: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初中阶段认为是氧气即可)发生的化学反应。
A、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物中有氧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6.B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可用来作霓虹灯,故A错误;
B、将氧气加压降温,氧气会变为淡蓝色液体,故B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C错误;
D、带火星的木条不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氧气的浓度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
7.C
短时间储存气体时可将气体储存在集气瓶中,盖好玻璃片,如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将集气瓶瓶口向上正放,如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将集气瓶瓶口向下倒放,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并盖好玻璃片,故C符合题意。
8.B
①气焊、②炼钢、⑤宇航均是利用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③医疗、
④潜水均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9.D
解:A、铝+氧气→点燃氧化铝,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灰石→高温生石灰+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气+氧气→点燃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甲烷+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7/ 11
10.B
A、细铁丝在密闭空气中不能发生燃烧反应,故A错误;
B、红磷本身是固体,在密闭空气中依旧能够燃烧,且对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故B正确;
C、硫磺在密闭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
D、蜡烛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故D错误;
11.A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12.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氯酸钾氯化钾+氧气(1)、解:(1)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2)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该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2)。
故答案为:(1)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2)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3.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
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所以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是动植物呼吸的作用,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其次燃料的燃烧也能消耗大量的氧气.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2)动植物呼吸.
根据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来考虑.
9 / 11
14.(1)硫+氧气
二氧化硫; (2)过氧化氢水+氧气。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故填:
(1)硫+氧气
二氧化硫; (2)过氧化氢水+氧气。
15.(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
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有火星四射现象,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答案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16.(1)使集气瓶内的氧气充分消耗;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15;15;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解答】 (1)该实验红磷过量的原因是充分耗尽空气中的氧气;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其文
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体积的15;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17.(1)稀有气体;
(2)D ;
(3)①查装置气密性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②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③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④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4)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解:(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含有0.94%的稀有气体等其他气体和杂质。
故填:稀有气体。
(2)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 2.5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可吸入颗粒物。
故填:D 。
(3)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故填: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③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
故填: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
④但实验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氧气不能完全反应等。
故填: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4)图乙装置的优点: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
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填: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18.(1)⑤③②④①⑥
(2)白烟;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①20.5%;②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③止水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瓶内的气体从导管逸出,造成冷却后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
(1)实验正确的步骤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在集气瓶里加入适量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红磷;用凸透镜聚集阳光照射红磷;红磷燃烧熄灭后,进行振荡;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填:⑤③②④①⑥;
(2)红磷燃烧,火焰呈黄色,同时冒出浓厚的白烟,这是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故填:白烟;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mL=20.5mL;
(3)①第2,3,4,6组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21+19+22+20
4
×100%=20.5%;与空气的体积100mL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为:20.5mL
100mL
故填:20.5%;
②第1组进入的水偏少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的原因;故填: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③第5组进入的水偏多可能是因为止水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瓶内的气体从导管逸出,造成冷却后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故填:止水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瓶内的气体从导管逸出,造成冷却后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多(合理即可)。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