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火烧云》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火烧云》课件【篇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1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
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绝对想不
到的收获。
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晚饭过后,火烧云
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
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教师
创设了情景,以富有*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
学生的心智潜能。
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
于是,我紧
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
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
所以,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先让
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
步的感受。
再抓住重点词句实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
了深1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
感觉读出来。
最后又读这个段,不但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
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为此,在
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A、四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同时投影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个特点。
B、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在这个环节中,学习理解了书上写颜色的词,教师又说:那么我
们试着把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
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此时又引导;天空
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烧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同时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
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3)读出感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
的*,而朗读无疑是的表达方法。
”此时使用实行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
然段,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
生的语文实践水平,而培养这种水平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
课堂上,让每1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
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
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
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
活的情感。
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
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实行品词品句的训练。
如比
较句子:
a、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b、马是跪着的。
使学生感受到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但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
个顺序,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在瞬息万变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刻
的造型,动静结合,寓情于物,强化了火烧云的变化性和趣味性,增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让我们
从字里行间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其实火烧云就
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
(课件
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想象一下,它们
像什么呢?”让学生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
消失”这个顺序写一段话,然后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
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
这样既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水平。
不但能
更好的理解文本,也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拓展,文章的主题得
到了升华,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最后,师生实行问答式引读。
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
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生花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
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
于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
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
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
外的生活实践活动实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
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篇二】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
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
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
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
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
多形态多变。
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
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
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
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