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4T03:55:57.66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6月11期作者:邱金宝
[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邱金宝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21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地下管线在有限空间中呈现出纵横交叉、密集并行等复杂的敷设状态。

基于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管线技术,地下管线雷达图像解译时主要取决于探测人员的工程经验,缺乏判识的客观标准,故亟需建立丰富的地下管线雷达图像库。

雷达图像的正确识别为今后地下管线的维护、维修等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地质雷达;地下管线探测;应用
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功能设施之一,信息传输、能量传输、废液排放等工作都由它来完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当代经济的腾飞,城市地下各种管线越来越密集,对地下管线的建设、维护、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结合某学院管线现状,运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电磁方法,探测校园地下管线,提高了学校地下管线信息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防范了管线灾害事故的发生。

1地质雷达及其原理
在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对于地质雷达技术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

地质雷达技术在实践中的整体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在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地质雷达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有利于将其自身优势特点最大化发挥出来,保证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地质雷达技术在应用时,主要是借助天线发射信号,频率通常控制在12.5MHz~1200MHz范围之内,脉冲宽度通常会保持在0.1ns。

信号在发射出去之后,在整个岩层当中。

一旦出现探测目标体时,讯号会直接发射对应反射信号,且直接被接收机接收。

在实践中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不断放大,同时以示波器来进行合理的展示;工作人员需要对示波器当中是否存在一系列的反射信号进行查看,从而对该区域是否存在被测目标体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

如果该区域存在一定反射目标,那么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反射信号进行操作。

以此为基础,可以对探测目标距离进行大致估算。

由于地质雷达技术在应用时,主要是以高频电磁波为基础,所以其自身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性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地质雷达与普通探测类仪器设备展开对比分析时,其自身拥有的优势特点相对比较明显,而且能够实现大范围的应用,有利于为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为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

2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2.1测区概况
某学院面积约为19万平方米,环境较好。

(1)测区物理特征:测区内,磁性较弱区域为距地表1m~3m之间,电性差异相对于管线来说差异很明显,在对各种管线进行勘查时,地质雷达方法和电磁探测方法异常值响应也相对明显。

通过调查和实际施工,一般管线埋深大多数在2m以内,1m深左右的管线较多。

由于不同材质反应不同介电性质,总体上,钢、铜材质的管线信号异常特征非常明显。

(2)施工环境:测区位于校园内部,管网错综复杂,历经多期次改造,时间跨度大,有些管线甚至已经无资料查证。

校园内施工场地多,由于施工地段的阻隔、建筑垃圾的占地及人员众多,会给数据采集及后期处理带来干扰。

一些井盖无法打开、积水严重等情况都增加了勘察和核实工作的工作量及难度。

2.2实地管线探测技术
2.2.1金属管线探测
测区内,供暖管线材质为钢铁,有埋地部分和架空部分,架空部分只需要跟踪就可以确定位置及走向;埋地部分,管线异常信号响应较好,探测比较顺利,难度不大。

上水管线也为金属管线。

但在运用管线探测仪探测时,其中年代较老的铸铁质的上水管,峰值信号不是很明显,考虑到较深埋深地段和有施工干扰地段,对探测有一定影响,使精度稍稍下降。

对管线可见露头处,用直连法和夹钳法两侧进行探测,管线走向追踪和埋深定位效果较理想。

由于供暖、供水管线都是金属材质,在雷达剖面图上响应很清晰。

燃气管线管径相对于上水和暖气管径较大,峰尖绕射曲线有变宽的趋势。

暖气管线因有上下两根,下方会有绕射,雷达图产生了多次波。

对于埋深,雷达剖面图进行时间深度转换,大致相符合。

与RD8000管线仪测深相比较误差在5cm左右。

2.2.2对线缆类管线的探测
探测电力和通信线缆类等强电和弱电管线时。

在探测时尽量采用了夹钳法,在没露头和开挖段进行了感应法探测。

测区是校区,交错路口较多,也是管线交织最复杂的位置。

探测通信等线缆和其他弱电管线时,分别从两端前后均施加发射信号,通过接收机接收信号通过峰值响应,定位位置,确定方位以定深。

在对电力线缆和其他弱电如通信,监控等线缆的探测上,RD8000管线仪器非常适用,也比较准确,有露头的直连和夹钳的方法可以提高探测效率,在无源的情况下,强电电力管线感应法响应也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弱电线缆在无源的时候信号感应不明显。

总的来说,在无源的情况下不容易区分目标管线。

线缆类管线埋深较浅,实测雷达图上也有这一准确信息,但是由于线缆有源干扰且管线管径较小,雷达响应不是很清晰,在没有RD8000管线仪对比分析情况下,只能解释管线分布及埋深,但并不能确定目标管线,不能区分是强电还是弱电管线。

2.2.3非金属管线探测
少部分管线会加金属筋条,会有较弱的电磁信号。

在工程实测中,除非加装金属套管,成本较高,效果也不是非常好,在本测区探测的非金属管线有下水管、通信类线缆非金属套管,分别采用了探地雷达、井盖追踪法、电磁探测。

在非金属管线的探测中,RD8000管线仪相对来说是不适用的,套金属管会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度也比想象中的要差。

在地质雷达剖面图中,可以清晰看见塑料下水管线的响应,在时深转换后,与实际施工埋深相符合。

3结论与展望
用地质雷达仪器采集数据,充分考虑了项目区域的地质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设置参数,数据真实可靠。

在数据处理阶段,利用劳雷公司
RADAN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有效地减少了误差的干扰,削弱了背景噪音,突出有效信息,在解释管线位置时结合了实际露头和已知管线分布,特别是金属管线更是结合了电磁勘探方法即RD8000探测仪的实际验证,为CAD制图软件及南方CASS成图系统后期成果最终成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实测区域管线探测技术上,年代较老的铸铁材质的金属管,峰值信号不是很明显,考虑到较深埋深地段和有施工干扰地段,对探测有一定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使精度稍稍下降,精准探测有一定难度。

清晰的雷达剖面响应上,多次波及峰尖绕射曲线变宽的趋势,可以指示下方管线的分层排列。

在无源的情况下,强电电力管线感应响应较弱电线缆信号明显,但仍不容易区分目标管线。

线缆管线在地质雷达剖面图的响应在没有RD8000管线仪对比分析情况下,只能确定管线分布及埋深,不能区分是强电还是弱电管线。

实测雷达剖面图,非金属管线中管径较小的水泥管线的响应不是很清晰。

探测区域为院校,情况较特殊,各种管线数量较多,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经过对校园内各种管线探查,调研及成图验证,管线埋深一般为1m~2m,局部地段由于地势起伏埋深可达3m。

本次探查为学区,施工场地多,人员、车辆繁多,给探测、解释带来干扰,探测精度有所下降。

本次工作区域内有些井内积水严重,井盖无法打开并且存在一定的井盖与实际不符现象,都给管线探测及后期的检修维护工作带来困难,建议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守伟.基于地质雷达的地下管线探测与正演模拟[J].环境技术,2020,38(1):91-95.
[2]周义铨,刘毅,吴树涛等.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8(20):9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