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共8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共8课时)
15 自相矛盾
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
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体变了,而记录语言的符号没有变。
汉字这种超时代的特点,使古今汉语在书面上衔接得天衣无缝。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
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
fúfú弗 夫
máo dùn yùwú矛 盾 誉 吾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指导朗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 自相矛盾
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熟读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15 自相矛盾
语文五年级下册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的词句。
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 “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
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
哑口无言
他为什么无法回答?
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
发展——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课堂总结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
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
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
4.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卖夸耀
不回答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不可同世而立。
三、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这个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200字)
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6 田忌赛马
语文五年级下册
田忌简介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
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简介出处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著有《史记》。
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
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
字词。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一部分:孙膑观赛,发现策略。
这一段重点讲了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第二部分(3-10自然段)孙膑献策。
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这一部分主要写田忌和孙膑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第三部分调换顺序,以智取胜。
第三部分(11-16自然段)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
了解过程
(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王赛马。
(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 ) ( ) ( )
xìng zhì bó bó yáo yáo lǐng xiān bú dòng shēng sè ( ) ( ) ( )
二、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 ),再查音节( ),它是
个( )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 )画,读音( ),
课堂作业
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兴致勃勃 遥遥领先 不动声色J jì 上下八 sàng 沮丧léi yíng 更羸 输赢
三、把下面的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一连。
赏识 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信任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对阵 相信并加以任用。
好奇 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引荐 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四、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 )
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
( )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
( )
√×√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
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
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齐威王 田忌上等马 上等马中等马 中等马下等马 下等马
(1)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善于观察)
(2)“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
一定能让您赢。
”
(善于思考)
(3)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知己知彼)
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②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①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②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
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
一定能让
您赢。
”(“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
“按照我的主意办”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
)
④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
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①齐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②于是,田忌向齐威王引荐了孙膑。
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课堂小结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
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
的失败。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
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板书设计
发现策略
田忌赛马 孙膑献策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以智取胜
一、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1.孙膑是一个的人。
2.田忌是一个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的人。
二、你想对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分别说些什么话?
课堂作业
三、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
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
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
(2)不动声色:
3.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比赛结果,田忌。
这是因为: 。
4.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7 跳水
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zī龇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háng s ōu sìmào wéi s īdòu h ǔ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g ōu ni ǔli ěc āng ōu mi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