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介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4000多万,2009年GDP占全省
的79%。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
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
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
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
城市群建设。
3
4
2、国批复家的范围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由 规划范围和协调规划范围组成。其规划范围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 行政辖区以及岳阳的湘阴、汨罗、云溪、屈原管理区和益阳赫山区的 部分地区,协调规划范围为岳阳、益阳、娄底、常德、衡阳的大部分 地区。
5
3、基本规划与发展定位
核心区按功能分为四大区,即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 止开发区。(1)优先开发区包括三市建成区及湘潭县、望城县、株洲县、 长沙县四县县城建成区。(2)重点开发区包括长沙的黄花、黄兴、榔梨、 含浦、坪塘、雷锋、白箬、夏铎铺地区,株洲的天元、白井、南洲、黄泥 坳地区,湘潭的河东、易俗河、九华、楠竹山地区,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 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等。(3)限制开发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 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地区等。(4) 禁止开发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重点公益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风景区、泄洪区、滞洪 区、重要湿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湖南省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引导区,中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 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群。试验区的特色是“两型”,核 心任务是“两新”,载体是城市群,根本措施是综合配套改革,着重点 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长株潭交通运输便利,可谓我国南方的中枢地域,株洲是国家重要的铁路枢 纽,长沙黄花机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航空港。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经 济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长沙新港已建立起国 家级保税区。三市集中了全省半数以上的大学、研究所、高科技产业和高级 科技人才,是湖南省社会、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2009年,长株潭三市经济 总量要
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的主要任务包括: 探索实现由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向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为龙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升级 的新路子; 探索实现由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探索实现由单体城市化向注重城市之间的协调分工、形成功能 分区、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的新路子; 探索实现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探索实现由注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8
5、主要目标
构建特大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主体增长极。中部六省的竞争,实则是中心 城市群的竞争,关键在于中原城市群、大武汉、长株潭之间的竞争。到2020年, 长沙的城市人口规模可达到500万人,株洲和湘潭的城市人口规模合起来也可达 到500万人。有鉴于此,长沙县、望城县、株洲县、湘潭县皆可作为新城区的拓 展范围。长株潭中心城区外围的8个城镇,即湘阴、汨罗、浏阳、醴陵、湘乡、韶 山、益阳赫山、宁乡,可作为长株潭的卫星城镇,其整体规模可达到500万人。 届时,长株潭的城市人口规模可达到1500万人,建成区面积可达到1600平方公 里。
wwwdocincom资源的再循环资源的再利用产品的再制造商循环社区园区的建设技术的低碳化产业的低碳化城乡的低碳化生活的低碳化既有污染治理公共环境与生态的建设维护公共物效提供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wwwdocincom6近中期的建设重点湖南省明确指出近中期重点建设一江五区即湘江生态经济带长沙月亮岛到株洲空洲岛长128公里和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
13
取得的进展
“3+5”城市群建设步伐加快 总体要求: (1)规划先行、特色引领、片区开发、组团发展; (2)组团式、生态性、数字型、个性化的山水新城; (3)实施“蓝天、碧水、绿地、静音”工程,打造特色山水洲城。 具体要求: (1)加快先导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新城区; (2)提速老城区的改造与升级,按组团要求打造山水洲城和沿江绿带; (3)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连绵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电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等五大领域同时得 到国家支持,并作为全国唯一的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 长沙黄花机场是全国第一批对台直航机场,开通直达日本航线,提升 了空港枢纽地位。湖南省共计投资1500亿元,在“3+5”城市群修建 7条城际铁路,线网规划1200公里。“3+5”城际轨道涉及8市25个县 (区),项目运作原则为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长沙地铁正在修建。 五大工程、十大(44项)改革正在顺利推进。
“一心”“一带”将长株潭城市群定格为“品” 字形城市群,彻底避免 形成“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
12
8、取得的进展
从“两型社会”建设进展来看,国土资源部已在湖南省开展集约节约 用地试点,核减长株潭基本农田4.14万公顷,批复株洲核心污染区土 地34.4平方公里变更为未利用地。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入国家层面的重大治理项目。 三市固定电话在2009年6月28日实现并网升位同号。 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全国六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
“一带”指以湘江为轴心的生态带。湘江是长株潭的母亲河,洲岛绵延, 胜迹众多,三市依江而建,滨江发展,融自然景观与湖湘文化于一体。 长株潭必须作为一个城市区域来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共同保护,综合 治理。重点治理区域包括株洲霞湾和湘潭竹埠港。可把湘江作为联结三 市的生态纽带,建设高品质的湘江风光带和湘江产业带。在长沙蔡家洲 应抓紧兴建湘江航电枢纽,以改善湘江航运条件和旅游景观。
2
1、试验区范围(湖南的考虑)
以往,长株潭城市群就是指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域范围
2.8万平方公里。但按照湖南省新
确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
一范围扩大了很多,包括“3+5”
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即长沙、株洲、
湘潭三市行政辖区和益阳、娄底、
岳阳、常德、衡阳5市的大部分地
区,地域范围9.69万平方公里,人
9
资源的再循环
资源的再利用 循 环
产品的再制造商 经 循环社区、园 济
区的建设
资源节约 型社会
国 家 战 略
既有污染治理 公 共 物
科 学
公共环境与生 态的建设维护
品的有 效提供
发 展
伟中 大华 复民 兴族
技术的低碳化
产业的低碳化
低 碳
城乡的低碳化 经 济
生活的低碳化
环境友好 型社会
10
6、近中期的建设重点
2009年7月,长株潭核心区再次扩容,包括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划 定的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市区,望城县全境,浏阳市、醴陵市、 韶山市、湘乡市、宁乡县、长沙县、株洲县、湘潭县、赫山区、云溪 区、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的一部分,面积8448.14平方公里。 这就意味着,岳阳云溪区、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和益阳赫山 区的部分地区,跻身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
湖南省明确指出,近中期重点建设“一江五区”,即湘江生态经济带(长沙 月亮岛到株洲空洲岛,长128公里)和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 大示范区。规划期限分为近期(2008-2010年)、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5-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五区:(1)大河西示范区是以长沙高新、金洲、益阳高新、常德德山等为核 心区域的先进制造业走廊,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辐射带 动益阳、常德等地。(2)云龙示范区包括株洲云龙和清水塘,云龙重点发展 先进制造业和临空产业,清水塘依托循环经济试点发展新型产业。(3)昭山 示范区包括长沙暮云和湘潭昭山、易家湾、九华等地,建设生态宜居新城。 (4)天易示范区位于株洲天元区和湘潭易俗河之间,重点发展机电制造、加 工、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5)滨湖示范区包括岳阳的湘阴和汨罗、望城 的部分区域、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再生能 源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健康休闲服务基地。
11
7、长株潭城市群最大的特色:“一带” 连“一心”
长株潭“绿心地带”又称“核心生态保护区”,是指长株潭三市结合部 的T形城际生态隔离保护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在核心生态保护区内, 除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土地整理和必要的公益设施建设外,不得进行 其他项目建设,不得进行开山、爆破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介绍
1
基本概况
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湘中偏东,呈三足鼎立之势,彼此相距20-30 公里,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构成了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金三角”。长株潭城市群包括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8个县、11个 市辖区、181个建制镇和105个乡。
14
到2010年,长株潭三市人均GDP为3.2万元,长株潭成为中西部有重要影响力的 城市群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极;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型的体制机制,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到2015年,长株潭三市年人 均GDP将达6万元。单位面积每平方公里产出达1.67亿元,城市化率70%以上, 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生态型城市群。到2020年,长株潭三市人均GDP达 8万元,三市核心区人口达1000万,成为我国南方的强大增长极;建成在全国有 重要影响的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居 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城市群,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型城市群的样板和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