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
作者:高清江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1期
摘要: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分组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创新思维综合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学习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手段。

我认为上好物理实验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切实备好实验课
上实验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设计及设计导学案。

教师还应该提前做一遍实验,及时发现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或仪器经常出现的故障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实验,较准确的得出规律或结论,教师上课前要认真检查每一组实验器材,而且要准备两套备用器材,不要因为实验器材的陈旧,老化,损坏等其它因素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样,就不会造成上实验课时由于更换实验器材而浪费时间,也不会打断学生的探究思路,更不会影响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二、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课上,教师要抽出一点时间讲解实验器材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出本实验的关键所在,指导学生正确的合理的使用,这样就不会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

例如: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要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实验前我会简单介绍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如连接方法,量程的选择,正负接线柱接法要正确等等。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本节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步骤等等,只有学生明确了整个实验的规程,才能更从容更有序的完成本次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分析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不间断地给与指出或指导,及时的对每小组实验进展情况做以简单地评价,特别是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的操作,如
何操作,怎样分析,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逐渐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物理实验要不断地创新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规的实验的确能完成实验本身的要求。

但它不一定是最合理,最有效的,任何一个实验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而每个方案又都互有优缺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吸取精华的同时,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归纳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自做教具
没有实验器材就做不了实验,因此,物理实验室需要不断充实实验设备。

但是,由于我校地处市郊,办学经费相对紧张,因此,老师和学生尽量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这样自制教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和老师自制教具和学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例如:采用"气垫法”可以减小摩擦力,而学校又没有气垫导轨,气垫船又没见过,这让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我们制作了这样的仪器:取一张光碟,碟孔上方粘一硬塑料管(粗细适中),管口处套一气球,并用夹子控制气球内气体的进出。

实验操作时,将弹簧测力计每次拉伸相同的刻度,去撞击光碟,气球向下喷气与不喷气时,光碟滑行的距离不同。

实验中学生会发现,气球不向下喷气时,光碟水平运动很短的距离,这说明光碟受到较大的摩擦力。

当气球向下喷气时,气球运动了5至6米远的距离,通过这个现象表明,采用气垫法可以减小摩擦力。

这次实验很成功,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既直观的观察到了现象,增强了感性认识,又体会到了通过创造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五、强化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我们还要增加一些课前小实验。

用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用气球做"吸碗”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课堂演示钻木取火实验,来证明通过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内能等,既生动又直观。

事实证明,实验能把抽象的,不具体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的,直观的,容易理解、接收的内容。

另外,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六、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这类实验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的操作规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验中要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有创造性。

我们把实验归类为:基本仪器的使用,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四大类。

教师应该指导好这些实验的特点和方法。

仪器的使用,要记牢基本仪器,仪表,测量工具的结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测定性实验是利用物理原理、公式及公式变形来测量未知的物理量,如伏安法测电阻,就是利用欧姆定律来测未知电阻的实验。

验证性实验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原理的正确性,例如阿基米德原理。

此外,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法等科学方法的使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

七、增加课前小实验
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课前小实验。

具体的做法是:班级每个学生都要精心准备一个课前小实验,在教师授课之前进行演示,并简单说明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

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通过物理实验,我们能为学生展现他们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充分地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综合素养。

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的要求。

物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使他们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认识物理学中科学的美,也为学生今后系统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