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九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岳麓版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九)欧洲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选B 材料论述的是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权,故选B项。

2.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
解析:选A 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不能得到教廷的承认,这恰恰符合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特点,故A项正确。

3.《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

这种“曲解”( )
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解析:选C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C项正确;A、B、D三项皆与史实不符。

4.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解析:选A 由“信者就是上帝”“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知路德主张上
帝的意志应服从个人的意志,这强调了信仰的自由,故本题选A项。

5.英国的法令宣布“凡不承认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年)对教会的最高权威或不参加国教礼拜、秘密采取非法仪式者,驱逐出境”。

那些被驱逐者中的许多勇敢者宁愿“在一个遥远的荒原上享受自由,也不愿在纷争家园的安逸中忍受奴役”。

他们多是( ) A.旧贵族B.新贵族
C.清教徒D.工场主
解析:选C 16世纪随着加尔文教义的传播,一些英国人又脱离圣公会(英国国教会)成为分离派清教徒,他们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精神独立,不承认英国国王的宗教领袖地位,所以被驱逐,故C项正确。

6.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

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D.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政治运动
解析:选C 本题通过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A、B、D三项都是对宗教改革的评述,C项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
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

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

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售这么大?(6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世俗当局处理”中
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来回答。

第(2)问,本题只要理解“一支火柴”和“整片森林”各自指的是什么就能回答。

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

(2)理解:马丁·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虽然17世纪的内战和政治危机让英国尝到了宗教战争的滋味,但它从未陷入德国式的混乱。

并且,尽管安立甘成为赢家,但这一宗派从未强大或自信到像其他成功的建制宗教——新教或天主教,通常在大陆上那样通过消除异己的方式来确立自己胜利的地步。

与单一宗派设法获得近乎垄断地位的天主教和新教国家相比,英国宗教构成的多样化导致了较为宽松的法律和不太严格的执法。

除了其他得益之外,这意味着英国人能把他们的不从国教者和少数派变成优良账户,这在欧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在成为美国的13个殖民地中,有5个的建立是为了给宗教少数派提供避难所。

而宗教派别的兴起创造了一系列本地管辖的私人开办的社团和组织。

正式和非正式的商人协会保护共同利益。

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印刷的传播与恒常的政治和宗教的不稳定相结合,导致了对当地各事务更广泛的公民参与。

——摘编自沃尔特·拉塞尔·米德《上帝与黄金》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宗教改革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

第(2)问,据“但它从未陷入德国式的混乱”“这意味着英国人能把他们的不从国教者和少数派变成优良账户……有5个的建立是为了给宗教少数派提供避难所”“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印刷的传播与恒常的政治和宗教的不稳定相结合,导致了对当地各事务更广泛的公民参与”等信息分析作答。

答案:(1)特点:比较温和、宽容;与政治活动(或世俗势力)相结合;形成多元化宗派格局。

(2)影响: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益于经济的发展,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不断进步;推动英国的北美移民潮(或北美殖民地的扩大),为英国提供广阔市场与充足的原料;推动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